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什么时候科研成功的?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1983年列人国家重点工程的科研项目之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会同多方力量在充分吸取世界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仅用四年时间,就出色地完成了对撞机的设计、研制、生产、安装、调试任务。1988年10月19日,中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它能一次对撞成功,表明对撞机的各种设备、部件的质量、安装调试的水平在世界上也属一流。
建成后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一台可以使正、负电子束,在同一储存环里沿着相反的方向加速,并在指定地点发生对头碰撞的巨型机器。正负电子的能量各为22亿至28亿电子伏。这台大型电子对撞机建筑在地下6米深的隧道内,由电子注人器、储存环、探测器及数据处理中心、同步辐射区等主要部分组成。在长达240米的储存环里,电子与质子(正电子)的速度被加快到接近于光速,并在加速过程中相互撞击,由此产生各种效应,可以为科学家探索物质基元的奥秘提供线索,可以用来研究比质子和中子更深一个层次的夸克,特别是粲粒子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此外,由于电子或质子做高速圆周运动时,有很强的光伴随着放出,这种同步辐射是一种理想的光源,它可广泛地用于固体物理、表面科学、生命科学、微电子学等的研究和应用。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成,是我国继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人造卫星上天后,在高科技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性成就,使中国成为继美国、瑞士、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这种先进设备的国家。根据它同时具有粒子物理和同步辐射应用研究的特点,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对外开放,成为跨部门、跨学科***同享用的实验研究基地,为中国粒子物理和同步辐射应用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揭开了中国高能物理研究的新篇章。我国科学家在这台加速器上不断取得新的科学成果,其中有一些是国际粒子物理界都公认的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这项工程被认为是中国科技史上最大的科研工程,创造了建设速度快、投资省、质量好、水平高的奇迹。
为了适应世界高能物理的飞速发展对对撞机性能的更高要求,我国于2004年1月8日全面实施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科学家将采用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双环叉对撞技术“改造”对撞机,即在对撞机现有的储存环内增建一个储存环,使得正负电子分别在各自的储存环内运动,在对撞区实现对撞。正电子和负电子对撞的束团数目从单环时的1对增加到97对,连同其他技术措施,将使对撞机的重要参数之一——亮度——在目前水平上提高约100倍。改造后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将在世界同类型装置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届时将成为国际上最先进的双环对撞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