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教案

作为教职员工,不可避免地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地位。如何专注于教案?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四个可能的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可能性教案1教学内容:

教材104页的情境图,1页的例题,105页的例题2。

教学目标:

1.学生最初体验到一些事件是确定的,而另一些是不确定的。结合已有的经验,他们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做出判断,并能简单说明理由。

2.培养学生简单逻辑推理、逆向思维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观察、乐于倾听、善于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具:4个杯子,6个盒子,8个袋子,几个彩球。

教学过程:

一、游戏刺激,引入对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你通常玩什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石头、剪刀和布。谁和老师一起玩?在我们玩之前,让我们猜猜谁会赢。我们能再玩一次吗?猜猜这次谁会赢?(应该有猜我赢一个瞬间的同学,也有赢另一个瞬间的同学。)刚才猜我赢了的同学,这次怎么没猜到我?同学们可能会说,因为你不可能每次都赢。)

老师:在结果出来之前,我们会对结果有一个猜测。也许我会赢,也许他会赢。这是一种可能性。(揭示题目,板书“可能性”)

第二,组织探索新知识的活动

1,活动1:触摸球,体验“可能性”(盒子里3黄3红)

规则:1组内的人碰一次球,记住他们碰过的球的颜色,然后放回盒子里。摇动盒子,让另一个学生触摸它。。

2.活动2:拿着奖品摸球,体验“一定”和“不可能”(盒子里有6个黄色的球)

老师:刚才学生们碰了球。有趣吗?

老师:现在还想摸吗?好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盒子)玩具店老板正在举行摸球有奖活动。如果你碰到红球,你会得到这个奖。谁会去碰它?

一个男孩被叫到讲台上去触球。他的手刚要从盒子里拿出来,却被老师按住了。)

老师:他在摸什么球?(让学生猜)

老师:他用了“可能”这个词,真好!请把它拿出来。

(男孩拿出了球。这是一个黄色的球,孩子们发出遗憾的声音。再叫一个女生的名字,摸一个黄色的球,小朋友都不好意思。此时,学生们兴高采烈,争先恐后。)

老师:(又说出一个女孩的名字)这次你摸到红球了吗?(停顿,让孩子在脑子里猜)好,请拿出来。

老师:(说出另一个男生的名字)他能拿这个奖吗?(他仍然触摸黄色的球。孩子们有点激动。)

老师:你还想摸吗?(还是会有很多小朋友举手。)

老师:有人有意见吗?有什么想法吗?有些同学可能会说,盒子里全是黄色的球。

老师:真的吗?你想知道它到底是什么吗?

老师打开盒子,让学生看到六个黄色的球,让众生无所适从。老师把球一个个拿出来,最后把盒子倒过来。孩子们都笑了。也许是有学生的声音:“上当了!”)

老师:被骗?是的,这是玩具店老板为了吸引人们购物而进行的促销活动。这个盒子里装满了黄色的球。有可能摸到红球吗?

老师:(板书:不可能。)从这个盒子里拿出一个球——(估计同学们会说一定是黄色的球)

老师:(板书:肯定。)

3.为什么每个人都能从分组框里摸到红球或者黄球?(再次理解“可能性”)

老师:你能猜出盒子里有什么球吗?然后开箱验证。

4.修改玩具店老板抽奖箱中的球,再次体验抽奖游戏中的“可能性”。

第三,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1,老师:不仅仅是触球,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事情是必然会发生的,有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教材第105页例2,请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如果你认为这是一定会发生的,用√表示;如果你认为不可能发生,用x表示,如果你认为可能发生,用χ表示。

小组讨论后,老师点名汇报,师生共同解决。

(针对最后一个问题,世界上每天都有关于归乡诞生的巨大争议。给我看资料:全球每秒出生约4.3人,每分钟出生约259人,每小时出生约15540人,每天出生约36.5万人。在引导学生错误判断事物时,要多查资料,然后分析判断。)

老师:就像某些不可能的事情,只有一个确定的结果。我们称之为确定事件(板书:确定),可能发生的是不确定事件。(板书:不确定)

2.说说吧。

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可以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说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分组讨论,看哪一组说得对,说得多。

第四,实践活动,灵活运用新知识

1,选择性放球。每组一杯球,有红球,黄球,蓝球,还有三个空袋子。)

展示条件:(团队合作)

(1) 1包一定是红球。

(2)不可能是2号包里找到的那个蓝球。

(3)黄色的球可能在3号包里。

(4)每个袋子装五个球。

老师:现在,请开始安装。注意:把球放在口袋里。一个人打开口袋,其他孩子把球放进去。

组长站在前台,给学生看包里的球。老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装?

动词 (verb的缩写)总结评价,深化新知识

告诉我你从这门课上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有疑问的吗?

让学生畅所欲言。

老师总结:像这样的“可能”问题,是数学课上的知识,包括“一定”、“不可能”、“可能”三种情况。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回过头来关注一下我们身边有哪些类似的数学题。

可能性课程计划2第一节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收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如何绘制“正”数据,认识条形图(1代表1个单位),初步学会用条形图描述数据,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认识到统计学是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让学生体验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会某些事件的可能性,判断简单实验的可能结果或某些事件的可能性,并做出适当的解释。他们能够正确地使用“经常”、“偶尔”、“几乎”等词语来描述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与同学交流思想。

3.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到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有效途径,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

P90 - 91

教学目标:

1.体验收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画“正”字,理解统计学,是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在经历了实验的具体过程后,我们可以对实验的可能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并做出适当的解释,从中可以体会到有些事件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3.培养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到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有效途径,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引入

1,对话:老师带了个包。你能猜出包里有什么吗?

2.打开袋子验证:3个红球,3个黄球。

二、活动体验,探索新知

1,想想吧

问:如果让你闭上眼睛从袋子里摸任何一个球,你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为什么?

描述:包里有红色的球和黄色的球。触摸红色的球和黄色的球是可能的。

2.猜测

问:如果让你闭上眼睛从包里随便摸一个球,然后放进口袋里40次,你可能分别摸到红色球和黄色球多少次?

学生各抒己见。

旁白:同学们看法不一。这只是我们的估计和猜测。有什么好方法知道红球和黄球碰了多少次?

引出题目,写在黑板上。

3.说说吧。

问:我们学会了哪些记录数据的方法?

旁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通过画“正”字来记录的方法。你知道“正”字写了几笔吗?

老师讲解了示范画“正”示范的书写格式。

4.摸摸看。

解释游戏规则:每组有三个红色的球和三个黄色的球在袋子里。在触球前摇一下袋子,然后闭上眼睛,触摸任何一个球。如果碰到红球,领队会在红球后面画“正”字来记录。摸完之后,把球放回口袋里摇一摇。组里的同学轮流摸球,摸了40次。

你想想,每组四个学生平均要摸多少次?

学生活动。

(1)各组组长负责记录,并将记录结果填入统计表。

⑵队长汇报触球结果。

(3)问:统计结果和你最初的估计相似吗?你发现了什么?在群里说说吧。

(4)旁白:在袋子里有同样多的红球和黄球的情况下,如果你一次从袋子里摸一个球,摸球的次数多一些,那么你摸红球和黄球的次数就差不多了,说明在这种情况下,随意摸一个球的机会等于摸红球和黄球的机会,即摸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相等。

第三,在游戏中交流,内化,提高

1,想想做1。

(1)请每组拿出一个小立方体。

问:你知道这个小立方体有多少面吗?六个上面都写有数字。让我们在小组里轮流看看有哪些数字。每个人出现了几次?

⑵活动规则:投掷小立方体30次,小组长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字1、2、3朝上的次数。其他学生数数并填写表格。

学生活动,并填写表格。

⑶收集各组数据,完成班内各组汇总表。

问:查看合计列中的数据,您发现了什么?

5.旁白:通过观察总计一栏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你扔的次数越多,1,2,3这几个数字越接近。那么数字一次抛起来有多少种可能呢?三种可能是什么?(相等)

2.考虑做2

对话:在书包里放四支铅笔。如何把它们分别满足以下要求?

(1)摸任何一个,都不可能是红铅笔。

想想该把什么铅笔放在口袋里。

小组里的同学合作装铅笔,问:你为什么这样装?

触摸任何一个,也许是一支红铅笔。

问:你怎么看?

⑶一次随机摸一支铅笔50次,几乎同时摸红铅笔和蓝铅笔。我应该怎么放铅笔?为什么?

第四,反思,求知

对话:今天,我们在游戏中一起学习了统计和可能性。你学到了什么?知道什么?

第二节课

教学内容:

P92 - 93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同的。

2.初步学会用条形图描述数据,并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

3.通过积极参与猜测、实验、验证、分析的过程,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动手能力。

4.培养团结协作意识,勇于探索,勇于实践。

教学过程:

首先,介绍活动

1,对话:老师想在这个布袋里放一些红色的球和黄色的球。能不能注意一下?怎么放才能让你随便摸一个球,一次摸几次,摸红球和黄球的次数差不多?

2.学生交流并给出反馈。

当袋子里有同样多的红球和黄球时,碰到两个球的可能性相等。

4.对话:如果两种颜色的球放在袋子里的数量不一样,结果会怎样?

第二,开展活动

1,触球活动

问:如果在包里放三个黄球,1个红球,摸10次,哪种球可能摸的次数更多?

(1)猜想

同桌猜。

⑵实验

四人一组讨论分工,记录触球结果;集体活动。

⑶分析数据:统计误差和你的估计相似吗?你发现了什么?能分析一下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吗?如果我从这个布袋里摸任何一个球,什么样的球比较容易摸到,什么样的球比较不容易摸到?

问:哪种方法更好,一次一个方块记录还是一次一个方块记录和一个条形图?为什么?

(4)投机

问:想让摸黄球的可能性更大,应该怎么做?

5]练习。

如果老师按照下面的数量把球放进袋子里,你能快速判断出触球的结果吗?

袋子里的八个都是黄色的球。

四个红色球,四个黄色球。

7个红球,1个黄球。

2.小方块投掷活动

问:一个小立方体,四面写“1”,一面写“2”,另一面写“3”,扔30次。猜猜哪张脸更经常朝上?哪两个面朝上的次数差不多?

猜猜看。实验验证。分析:你在条形图中发现了什么?

3、装铅笔活动(想想做2)

出示课本的图片,对话:图片中的小伙伴们在做什么?

提出活动要求:玩两次。第一个要求是从包里随机摸一支,摸50次,摸红色铅笔的次数要比摸蓝色铅笔的次数多。第二次安装后,我从包里随机摸了一支,摸了50次,摸红色铅笔的次数比蓝色铅笔少。

每个活动都是按照以下程序进行的:同桌操作;通信,告诉我是怎么装的。你怎么想呢?

三。活动

你在今天的课上参加了什么活动?你得到了什么?

实践课

教学内容:P94 - 95练习9

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知识的综合实践课,让学生体验实验的具体过程,体验某些事件的可能性,判断简单实验的可能结果或某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恰当的解释,正确使用“经常”、“偶尔”、“几乎”等词语描述某些事件的可能性,并与同学交流思想。

教学过程:

第一,实践指导

1、P94.1

首先,让学生观察统计图并填表,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以及条形统计图的不同形式。

评论:图中每个单元格代表多少?你怎麽知道?

要求学生将“经常”、“偶尔”等表述与统计图中的数据特征紧密联系起来,用“经常”、“偶尔”来描述事件,从而发展数学思维。

2、P94.2、3

通过观察、分析和练习,将“经常”、“偶尔”等词语的含义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个人感受的基础上学会使用相应的词语。

问:看完这些转盘,你有什么感想?

可以用“经常”和“偶尔”来解释转盘的转动吗?

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哪些事情?偶尔会发生什么事?

3、P95.4

展示题目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然后用线连接起来。

沟通:你是如何连接的?为什么你们联系这么紧密?你怎么想呢?

4、P95.5

出示统计图,观察图表,理解题目要求。

提出小组活动的要求和分工合作。

讨论活动步骤,老师会及时给予纠正和帮助。

集体活动。

报告活动的结果。

评论:从统计数据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怎么想呢?

如果你们组举行体育比赛,你觉得什么比较合适?

如果我们班要举办体育比赛,你觉得组织什么比较合适?

5、P95思维题

明确题目要求。

问:这个问题中的要求是什么意思?你打算怎么给它上色?

学生活动。

组织交流和讨论。

第二,全班

三、作业:

准备四种颜色的1张卡片,混在一起叠整齐。一次摸一个,20次。先估计每次触摸的结果,然后在下表中记录实际的触摸结果。

你能画一个柱状图来显示摸牌的结果吗?

问:如果再放三张有红心的牌,随意摸20次会怎么样?

可能性教案3教材分析:

本课是初三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的第一课。小学第一期《标准》安排的“概率”学习内容主要有:初步认识有些事件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对所有可能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实验。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安排了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学习,这是学习本节的基础。让学生知道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用文字描述这种可能性——这是本单元和本课的知识和技能目标。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由事件的各种因素决定的。同样,如果某种颜色的球比较多,就比较有可能碰到这种颜色的球。由于这些原因,老师既不能直接告诉学生,也不能在活动中刻意追求。必须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活动中实现它们。因此,实施这一目标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活动逐步让学生认识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分析学校和学生的情况;

初三学生处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初级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感性材料的支持,所以直观的演示或者游戏剪辑更容易让他们接受。我们学校地理位置特殊,几乎都是农村孩子,一半是外地人。学生整体认知水平一般,如果用常规的单一说教形式来教,收效甚微。因此,教师必须多加注意,开动脑筋,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根据这些特点,制定了这节课的目标,设计了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1猜-练-验证”的碰球游戏,让学生体验对事件可能性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到事件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的可能性是大是小。

2在关节痛和麻痹的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理解“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的含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感觉事件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难点:结合具体情况或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可以列出简单实验的所有可能结果。

教具准备:一个盒子,两个黄球,八个白球,一个转盘,卡片,课件。

学校工具准备:彩色铅笔,一张记录单,每组8个白球,2个黄球。

教学过程:

首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生:是的。)好吧,我们一起玩吧。老师,有一个神奇的盒子,里面有很多球。你可以从里面随便找一个球,我肯定能猜出来是什么颜色,信不信由你?让我们摸摸它。

请一些学生触摸球。老师一个个猜对了。同学们一致认为,盒子里全是白球!)

老师:真的都是白球吗?让我们打开看看。(学生欢呼)因为盒子里全是白球,老师摸的肯定是白球,不是其他颜色的球。(板书:肯定,不可能。)如果盒子里有八个白色的球,我放两个黄色的球进去,摇一摇,看看会发生什么?

展示课件:猜一猜:你碰到的球可能是()球,也可能是()球,碰到()球的可能性更大。)

生:你可以触摸白色的球或黄色的球。(板书:可能)

老师:哪种球更容易被碰到?(生:黄球!(板书题目:可能性)

老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测。当我们真正触摸它的时候是真的吗?你想试试吗?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数学课应该成为孩子们积极思考和探索的王国。通过给学生创设游戏情境,我在高二复习了“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概念,引入了新课:“可能”,自然、自然、不浪费时间。在轻松和谐的游戏氛围中,孩子们兴致勃勃,跃跃欲试。)

可能性第4课活动1:完成问卷

活动2:接力长跑

活动3:有奖游戏

教学内容:

教材P93《铺设地砖》

教学目标:

长度通过活动,学生可以应用面积计算的知识解决铺设地砖的实际问题,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所需地砖,根据不同要求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增强估算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实践中向学生渗透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作用和价值。

教学重点:

运用多种知识解决问题。合理选择所需地砖,根据不同要求灵活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面积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和设计

一、课前汇报调查,准备设计。

老师:铺地砖,首先要选好地砖。选择地砖时,我们必须考虑哪些条件?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各种地板型号和规格。(40×40,50×50)

第二,联系实际,分组讨论,计算。

1,展示卧室平面图并介绍地板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为5米长和4米宽。

2.老师指定50×50的规格,让学生计算需要多少块这种规格的瓷砖。

(估计学生用“客厅面积÷每块地砖面积=所需地砖数量”的方法来计算)

50×50=2500(平方厘米)=0.25(平方米)

5×4=20(平方米)

20÷0.25=80(方块)

80×8=640(元)

老师指定40*40的规格,让学生计算需要多少块这种规格的瓷砖。

40×40=1600(平方厘米)=0.16(平方米)

5×4=20(平方米)

20÷0.16=125(块)

125×5=625(元)

通过计算40*40的土地转让比较经济。

第三,活动总结,发散联想

老师:这堂活动课让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日常生活中(或者装修家居时),还有哪些方面的计算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计算?

黑板设计:

估计学生用的是“客厅面积÷每块地砖面积=所需地砖数量”的方法。

50×50=2500(平方厘米)=0.25(平方米)

5×4=20(平方米)

20÷0.25=80(方块)

80×8=640(元)

老师指定40*40的规格,让学生计算需要多少块这种规格的瓷砖。

40×40=1600(平方厘米)=0.16(平方米)

5×4=20(平方米)

20÷0.16=125(块)

125×5=625(元)

通过计算40*40的土地转让比较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