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文学活动中的故事表演游戏有哪些组织形式?
讲述活动的组织形式具有独特的结构。教师按照以下程序设计和安排活动:
第一,观察了解,告诉对象。无论是讲图片、讲实物故事还是讲实物故事、表演情境,首先要引导孩子去观察,帮助孩子学会观察图片、事物、情境,才能理解需要讲什么。比如教师提问是引导孩子讲图的基本方法,教师提问的顺序就是孩子看、想、讲的顺序。帮助孩子理解画面的整体,理解画面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再比如生活经历的故事。一开始可以讲孩子共同生活经历的故事。这种叙述类似于观察后的对话。老师可以适当引导孩子的发现,记住最清晰有趣的部分。
第二,用已有的经验来讲。在孩子初步理解内容后,给他们利用已有的语言经验充分表达和锻炼的机会。让孩子分组一对一讲述,大胆自由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开头可以是几句简短的话,但重要的是老师要在孩子刚开始的时候鼓励他们。这是孩子讲故事能力良好发展的关键时期。比如看图,可以从说出图中有什么开始。你在做什么?用最短的语言说清楚,逐渐加入装饰画以外的联想就可以了。
第三,引入新的叙事体验。通过前两个层面的准备,教师可以根据本活动的目标,帮助孩子学习新的叙事经验。在一开始的鼓励下,孩子可以自信地畅所欲言。刚开始孩子可以随意讲,不讲究主题,可以根据想象组织语言,随意讲。最后,引导孩子注意讲述主题,围绕主题进行想象。纲要指出“发展儿童语言的关键是创造一个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得到积极回应的环境”。因此,讲的积极性是教师组织讲活动的重点。
第四,巩固和迁移新的叙事经验。在教师中使用隐性或显性示范。归纳法将新的讲故事经验展示给孩子后,孩子可以用同样的思维方式谈论其他事情,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新的讲故事经验。
说出活动的教育要求。
作者:周静于震来源:幼儿园语言教育上传时间:2007-05-25 08:00:00关键词:讲故事活动,语言教育
叙事活动由来已久,曾经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方式。现有的研究认为,讲故事是一种发展儿童独白语言的教育方式,对儿童的目的性、独立性、创造性和连贯性,对儿童的思维、记忆和想象力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改革中,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根据新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了讲故事活动的特点和目标,着眼于组织讲故事活动的过程,试图使这一类型的语言教育活动更符合幼儿语言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学前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幼儿园的讲述活动为幼儿创造了一个相对正式的语言应用场合,要求幼儿以一定的材料为基础,用相对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某事、某物或某人的理解,进行语言交流。可以说,讲故事对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特殊的作用。
首先,谈谈活动的作用
叙事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儿童的语言水平,同时也对儿童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产生良好的影响。具体来说,有一些功能。
1.培养孩子讲故事的能力
在讲述活动中,孩子需要独立构思演讲的内容、演讲的顺序、演讲的重点和中心,并考虑如何让别人理解自己的话,等等。比如在“丰富可爱的自然角”活动中,幼儿在讲述前需要思考自然角里有什么物品,先讲什么,再讲什么,重点是自然角里有什么物品,用什么词。
职权范围描述。因此,讲述活动可以帮助幼儿掌握一般和特殊的讲述方法,让幼儿连贯、完整、清晰地讲述某件事情。
2.锻炼孩子的独白语言能力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儿童的表达能力,而在讲故事活动中强调的独白语言是儿童表达能力的一部分。在讲故事活动中,孩子有机会逐渐学会在群体面前独立说出自己的想法,把一件事、一件事、一个人说清楚,语言表达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得到发展。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所说的内容逐渐达到完整、清晰、有逻辑的要求。
3.教孩子如何认识事物。
在讲述之前,孩子应该知道自己在说什么。通过讲述活动,孩子可以学习认识事物的顺序和方法。以“菊花”这个活动为例,首先要让孩子知道菊花的特性,学习花的各个部分,知道顺序,比如名称——颜色——花瓣形状——味道——叶子——用途——开放时间——赞美词,这样他们的故事才能给听者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
4.开发孩子的思维和想象力。
在讲故事活动中,孩子需要观察和分析事物的特点、事件发生的原因和顺序,了解人物在不同状态下的思想感情。比如看图、讲故事,图中的人、事、物都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或顺序存在。孩子要经过一定的推理、判断和分析,才能理解自己想要讲述的内容,进而组织语言表达。另外,在讲述画面时,要让孩子对画面外的事物产生丰富的联想,这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二,讲述活动的特点
讲故事活动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幼儿独立构思和表达一定内容的语言能力。所以,评书活动有几个主要特点。
1.讲述活动有一定支持。
幼儿园讲故事的活动一般都有一定的素材。这里的“靠物”是指图片、物体、场景等。老师给孩子准备的,或者孩子自己准备的。教师通过提供讲述活动的证据来界定儿童讲述的中心内容,使其讲述语言具有明显的指向性。比如老师提供图片给孩子讲述“快乐的星期天”,孩子根据图片讲述星期天发生的事情,以及主角做得怎么样,感觉开心,等等。可以说,在讲述活动中,某些物体往往成为儿童讲述的对象,对儿童的讲述起着重要的作用。
讲述具有一定的依赖性,这是幼儿园讲述活动的独特性。讲述活动中对象的出现有两个原因。
第一,它满足了儿童叙事学习的需要。我们知道,一个成年人可以依靠当时出现在他面前的物体和场景,或者依靠留在他脑海中的记忆来讲述一件事情或者一个物体。由于缺乏积累的经验和外表
受实际情况的限制,幼儿在讲述活动中完全靠记忆讲故事是不可能的。否则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是孩子因为记忆中的材料不足而不能按照要求讲,要么是孩子注重记忆中的体验而忽略了内容的组织和正确表达方式的运用。所以,孩子在讲述活动中需要有所依靠。
第二,幼儿园讲故事活动是一项集体活动。不管有多少人参加这个活动,孩子们都应该在小组面前讲出来。所以我们组织的讲述活动需要一个集体的方向,要求孩子对同一内容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讲故事活动必须依托事物,为孩子指明故事的中心内容。孩子可以从每个人特定的理解角度讲出相同或相似的内容,起到相互交流和影响的作用。
2.叙事活动有一个相对正式的语境。
与其他类型的语言教育活动相比,讲故事活动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使用更正式语言的机会。如果孩子既能在轻松的氛围中与他人交谈,又能以更严密的组织和正式的语言表达个人对某件事、某人或某事的理解,就需要培养他们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能力。
当代应用语言学中有许多关于语境(即语言情境)的研究。从交际场合来看,言语交际的本质是用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当语言被用来表达某种意义时,就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反过来,不同的语言环境也要求人们使用不同的语言。由此可以得到这样的认识,在某个场合说话,说什么,怎么说,不仅与这个场合说的内容有关,还与这个场合参与说话的人有关,还与别人在这个场合说话的方式有关。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人们会情不自禁地调整自己的说话范围、说话方式和说话风格,以适应这种特定场合的要求。如果这是一个比较严肃的交际场合,参与说话的人要感受到这个语境的特点,以相对严肃的内容、方式和风格说话。
总之,讲述活动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学习用更正式的语言说话的机会。孩子不能像在谈话活动中那样畅所欲言,只能在深思熟虑后发表个人意见;孩子不能随意说话,要在相对完善的构思后,从头到尾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在用词造句方面,要尽量注意正确、准确、符合规则。比如也和春天有关。在交谈中,孩子们可以随意谈论“我看见小草发芽了,只露出一点绿色,又嫩又好吃。”孩子们在谈论活动时,要根据画面内容说:“春天来了,冰雪融化了。草有点绿了,柳树发芽了。总之,讲述活动必须以语言环境的要求为基础,根据具体词语的实际来组织口头表达的内容和方法,用正式的语言风格来说话,这是讲述活动的重要特点。
3.讲述旨在练习一种独白语言。
叙事活动是儿童语言交流的场合,儿童要学习的叙事是独白语言。独白,顾名思义,是要求说话人独自构思并表达对某一内容的完整理解。在交谈活动中,儿童的语言交流是双向或多向的,交谈对象明确,交谈用词简短,彼此联系紧密。但在讲述活动中,幼儿的语言交流对象并不明确,往往是一个人对多人讲。说的话比较长,彼此说的话不需要紧密联系,而是相对独立分开的。
叙事的独白语言特征要求儿童的口头语言表达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从独立完整的编码到独立
完成代码。所谓独立完整的编码,就是儿童根据要表达的内容来选词、组词。讲述活动的独白是一个需要幼儿自己完成一个完整话语的过程。比如讲《快乐的星期天》时,孩子要根据图片决定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大致打个“草稿”。同时,幼儿要在活动中独立完整地发码,即通过自己的发音器官,用口语说出自己的想法。用现代信息论看言语交际的过程,完整的编码在于将认知信息转化为一系列有意义的语言符号,编码就是将这些符号串联、分段准确地发送出去。这个过程对幼儿来说很难。所以,记叙文的语言要求高于谈话,是以一般谈话的语言为基础的。在幼儿园,幼儿要在会话活动和日常会话中发展运用语言与人交流的能力,也要逐渐具备一定水平的叙事能力。叙事活动是培养和锻炼儿童独白语言的一种特殊方式,不同于其他种类的语言教育活动,有其独特的价值。
三,语文教育活动的目标
根据讲故事活动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需要,在讲故事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三种能力。
1.培养孩子对所讲对象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范畴中,有一部分是关于根据要求表达的发展内容。孩子不仅要学会说出自己的想法,还要学会根据主题要求构思和说话。这就需要幼儿主动感知和理解“需求理论”的内容,而讲述活动是提高这种能力的好方法。
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看,感知和理解故事的对象,获取故事内容的要求,是一个综合的信息获取过程。它不仅要求孩子理解指令,还要观察讲述的对象——依托物,然后运用概念、想象、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形式获得一定的理解。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听说,而是各种语言之外的认知,比如社会能力的参与、加工、协调。因此,活动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儿童对所讲述对象的感知和理解,掌握获取故事相关内容的要求,这将有利于儿童不断增强吸收这种综合信息的能力,这将极大地促进儿童语言等方面的发展。
2.培养孩子独立构思、清晰完整表达的意识、情感和能力。
叙事活动为孩子独立构思,清晰完整地表达提供了很好的场所。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从三个方面提高孩子的语言水平。
(1)在集体场合说话自然大方。3岁的孩子有在群体面前说话的意识,但在群体面前说话的能力需要不断的学习来提高。比如很多孩子在集体场合说话音量很小,没有在游戏活动或者个别谈话中那么大方。通过老师的指导,孩子们可以在讲述活动中逐渐学会如何在群体面前自然大方地说话。在集体场合说话自然大方包括以下几个要求:第一,勇于在很多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二是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观点,积极发言;第三,不要在群体面前羞答答的说话,不要脸红害羞,不要退缩;四是在群体面前用比平时更大的音量,正常的语调和节奏说话。
(2)用正确的语言内容和形式来讲述。孩子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表达也会出现语音、语法、词汇的错误。但是通过试错,可以不断修正错误,一步步向正确的方向靠拢。讲述活动要求孩子使用规范的语言,这将引导他们不断纠正错误,提高表现。
运用正确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的水平。
(3)以中心、有序、有重点的方式讲述故事。在讲述活动中,要求幼儿使用独白语言,培养幼儿集中、有序、集中地说话的意识和能力。以中心方式讲述,要求孩子敏锐地感受到说话的范围,在讲述时不要“跑题”,不要说与中心内容无关的话;按顺序讲述,教会孩子学会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则组织和表达自己的口语,增强清晰度和有序性;重点叙述要求孩子抓住事件或物体的主要特征,传达最重要的信息,而不是漫无目的地说。儿童独立构思、清晰完整表达的语言能力,可以提高其表达行为水平,促进语言发展。
3.培养孩子对语言交流信息清晰度的调节能力。
心理语言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儿童在学习使用语言与人交流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增加调整交流信息清晰度的技能。一般来说,这种调整技巧是针对交际场合中的各种主客观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个人语言使用的敏感性。儿童有必要通过讲述活动获得这种语言技能。在讲述活动中,幼儿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调节沟通信息清晰度的技能。
(1)增强对听者特征的敏感性。根据听话人的特点调整说话的内容和形式,让听话人能够理解和接受,是保证沟通信息清晰的一个方面。皮亚杰认为,4岁以前的儿童的语言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之间没有真正的交流。即使一起打游戏,也经常说自己的话。当每个孩子都在谈论自己正在做或准备做的事情时,他既不注意别人在说什么,也不关心别人是否在听他说话。因此,他们对听者的特征不敏感。
但是,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在教育的影响下,儿童可以逐渐提高语言交流清晰度的调节技能。幼儿园讲故事的活动需要幼儿在自己的集体中进行交谈和交流,这种交谈的内容是相同的。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孩子注意别人的话,注意自己说的话和别人说的话之间的关系,努力让听众对自己说的话感兴趣并理解。这样一来,他们可能会逐渐学会把握听者的特点,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敏感度。
(2)增强对语境变化的敏感性。根据语言环境的变化调整语言表达,也是保证交流信息清晰,促进听者理解的一个方面。
幼儿园的讲述活动是一个不同于其他语言交流的环境场合,所以要求幼儿用不同的语言进行交流。即使在讲述活动的范围内,每次提供给孩子的语言环境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讲《春日阳光》的故事和讲《有趣的星期天》的故事是不一样的,讲画面和讲情景表演也有区别。可以说,每一次具体的讲故事活动,都对孩子感知语境的变化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学习辨别的过程中,孩子逐渐锻炼了对语言变化的敏感度,培养了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表达的能力。
(3)增强对听者反馈的敏感性。在使用语言进行交流时,孩子需要学会根据听者的反馈及时调整说话的内容和方式,这是保持语言清晰和交流效果的另一种语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