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为什么他们要抱着手榴弹跳下去呢?为什么不把手榴弹直接扔下去呢?

历史上八百壮士中没有抱着手榴弹往下跳的。这个问题,史界早就给予拆穿了!因为这样杜撰出来的假的历史故事很感人很煽情。

电影中抱着手榴弹跳下去的目的是什么

我认为,主要当时并不是为了战术目的,就是为了壮烈赴死。类似情况还发生在南京保卫战,光华门城门洞,也有战士绑着手榴弹跳下去同归于尽。

高度带来的引爆延时不精准

四行仓库高25米多,空中暂时需要2秒多。而木柄手榴弹最大的问题就是引信引爆时间长而且不稳定。以德国M24为例,时间在5-8秒之间,完全随缘。日产的木柄手榴弹一般也在5-7秒,抗战战场上多见杀红眼的士兵把对方扔过来的手榴弹扔回去。

所以,如果要好的炸伤效果,就要算好引爆时间。如果各位有我这样年纪的,就有幸见识过民兵训练,里面重要的一项就是扔木柄手榴弹,老兵拉开引信后一般会默数两三下才扔,就是这个道理。

日军的火力封锁

就是当时这个墙上的口子是被日军火力封锁的,而日军火力是很凶猛而且持续性的。在扔手榴弹的时候,就要注意规避子弹,万一你拉了引信却中弹了,那乐子就大了。我们可以在电影上看到一个细节,陈树生在跳之前晃了一下,明显是中弹了。他站到缺口时间不过一秒多,立刻中弹,也说明了想正常投弹几乎不可能。

电影中,出现国军壮士抱着手榴弹跳下去的场景,是面对日军在用钢板形成的覆盖防御,已经突到无限接近四行仓库的墙根,情况万分危急的时刻。此时,仅凭手榴弹的重量哪怕是十颗手榴弹的重量都无法突破日军的钢板阵,反而手榴弹会被钢板翻开,无法形成有效的杀伤。

胜败就在一瞬间,国军勇士没有时间来选择更好的退敌方式,只好怀抱手榴弹通过自身的重量砸开钢板阵,给予日军最大的杀伤。这是一种舍身取义的大无畏精神,也是为了保卫阵地不被突破的终极方法,如果条件允许,谁愿做出这种牺牲呢?

主要原因是因为:人可以自由活动

侵略者的重型机枪的狙击手都在扫射着和瞄准着。其实,当时的跳下去,更多的是无助和无奈,真正的是“可悲”。为什么说是“可悲”呢。“前面是侵略者打进家门里面,后面却是入侵者的租借地”。大部队都看不见“人影”,就这么“几个大头兵”在保家卫国。这难道不“可悲”吗。这一跳把“租借地”里面的国人都“点醒”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突出壮烈色彩

从电影节奏角度讲,四行仓库防御战的高潮是陈书生拿着手榴弹跳下的那一刻开始的。比起直接将手榴弹扔下,抱着手榴弹跳下带来的冲击更大。决死的士兵的气概能大大震撼坐在电影院中的观众。不仅能够带来可以震慑人心的效果,更能够让观影者从内心中产生***鸣,对这些决意赴死的将士产生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