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孩子和朋友和平相处?

在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时,通常会有这些误解:

为自己的过错辩护,这样的行为不仅会让小矛盾升级为父母之间的纠纷,还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起到不好的引导作用;

太谦虚了,为了讲和,没有问清楚原因,强烈要求孩子谦虚。结果不仅问题没解决,委屈的孩子反而更委屈了;

父母的过度保护反而剥夺了孩子解决自己问题的机会,也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请务必记住以下五条规则:

1,判断这是孩子之间的“正常冲突”,还是恶性伤害事件。

孩子们的打闹经常是游戏的一部分。他们偶尔会拉一下同伴的小辫子,拍拍肩膀,但是因为控制不了这些动作的程度,有时候会造成一些伤害。

普通家长可以提醒孩子玩的时候不要过度,不要碰别人脆弱的部位,比如眼睛。但如果孩子的玩耍没有造成安全事故,家长也没必要把孩子的玩耍看得太重。

2.不要直接介入警告对方或者进行处罚。

当孩子出现纠纷时,自己处理问题的过程,也是训练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父母可能会听到孩子的一面之词,但并不太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如果他们直接介入,会让事情变得更麻烦更复杂。

3.引导孩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孩子不知道如何处理与朋友的矛盾,向父母寻求帮助时,父母应引导孩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确定最终解决方法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如果事情很严重,我们应该与老师和另一位家长讨论解决办法。

如果责任在自己,应该主动向对方道歉。

如果责任在对方,要明确告知这是错误的行为,防止孩子模仿,鼓励孩子更加豁达,不要斤斤计较。

如果是原则问题,就要教育孩子学会用适当的方式争取自己的权益。

4.巧妙地与对方家长沟通,鼓励孩子正常交流。

双方家长最好真诚对话,互相理解,友好解决问题。孩子是最敏锐的观察者,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看在眼里,在父母幼小的心灵里留下深刻的印象。用友好的方式解决问题,可以让孩子受到感染,化敌意为友谊,长大后不要做“恶霸”。

父母不应该因为孩子之间经常发生争吵和纠纷而限制孩子与同龄人的交往,而应该创造条件鼓励孩子与人交往,让孩子在冲突和纠纷中获得经验,增加与人交往的经验。

5.不鼓励家长干预,但不代表家长就应该坐视不管。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孩子遇到危险,或者与同学的矛盾长期无法解决,家长有必要理解、参与并帮助孩子协调解决。如果需要干预,也要记得放松心态,采取支持的态度,而不是主动更换副手。

当孩子向你求助时,问他:“你想让我为你做什么?”听完孩子的要求后,家长要提供机会让孩子体验一些积极的解决方法,如“不打不成交”、“握手言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