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思维问题:鸡和兔子在同一个笼子里,如何让孩子容易理解

鸡兔同笼;

鸡的数量=(头×4英尺)÷(4-2),

兔子数量=(脚-头×2)÷(4-2)。

鸡兔同笼问题,在中国古代是一个经典的算术题,如今却因为奥数的火热而变成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基本上都属于同一类型:二足动物和四足动物在一起,都属于同一个头!!没有像双头龙那样的怪物。

少了是收获,多了是迷茫!

让孩子深刻理解一个方法,不要贪心!

比如二年级,有8只鸡,20只脚的兔子。问: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子?

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有很多,抬脚(搞笑)、剁脚(残忍)、列表、列方程等等。

其实我们面对低年级的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观察。

我们先问:一只兔子有几只脚?一只鸡有几只脚?(很简单,但是一定要让孩子明白。)

之后先画八只动物,每只动物画两只脚。这时候孩子就很容易数了,一共16英尺。如果孩子会乘法,那就很简单了。2 * 8 = 65,438+06.此时,20-65,438+06 = 4英尺缺失。我们会给兔子四只脚,所以我们会给它两只脚的小兔子。所以,我们得到应该有2只兔子和6只鸡。

这个想法是延伸的。如果孩子会做一些乘除运算,就会自己实现这个解,可以自己扩大鸡和兔子的数量。

比如你可以让孩子试试这个数:有14只鸡,兔子有34只脚。有多少只鸡和兔子?

解决方法仍然是画14只小动物,每只2只脚,共28只,剩下34-28=6只脚,凑成3只小动物。然后,有3只四足动物,是兔子,剩下的11是鸡。

让孩子去做,画几张图,让数学的味道不那么浓,孩子的学习兴趣会大很多。

很多奥数课一节课讲几个题目。结果很多孩子回家完全不懂。最后,他们对数学感到困惑和厌倦。

这也是我不建议初三以下的孩子去奥数的原因,因为其实有很多方法可以开发他们的思维。

让孩子被老师教几个方法和公式。似乎他能做几道题。其实很有可能他只是在课堂上背了老师要求的公式。

这是很普遍的现象,也是我们的父母朋友需要警惕的地方。

我接触过很多孩子。有些小学看似考得不错,但主要原因还是靠背出来了。一个孩子通过背尝到了甜头,就不敢放弃这个方法了。结果就是高年级的不幸,因为你已经背不下去了,需要你自己去探索、总结、分析、判断,但可悲的是,很多孩子都没有养成这种能力。

所以,还是那句话,家长朋友一定不要盲目相信奥数培训班。真正适合参加奥数竞赛的不超过5%。有些奥数题可以打开孩子的思维,经典的奥数题,提高孩子的兴趣,给孩子挑战感。

但是,不要过犹不及,为时已晚!记住老祖宗的话,过早把孩子扔进奥数班,可能会摧毁孩子的信心!

很多人可能觉得把一只鸡和一只兔子关在一个笼子里太简单了,但是别忘了,如果你面对一个二年级的孩子,你有信心教好他吗?!

一切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给孩子更适合的数学发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