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拖延症,家长不耐烦,越拖越着急。如何解决这个矛盾?

如何有效解决孩子的拖延症?

心理学家阿德勒在《儿童教育心理学》中提出,拖延的本质是依赖和注意。

了解拖延背后的行为动机,家长才能对症下药。

第一,家长放手,增强孩子的独立性

父母不能照顾他们的孩子一辈子,更不用说代替他们做任何事情。孩子作为个体,不得不离开父母走完自己的人生。

其实家长眼中的拖延症并不是孩子在拖延,而是孩子在通过自己的认知思考下一步如何采取行动。

家长要学会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而不是事事亲力亲为,这样会让孩子产生严重的依赖性。

第二,有效陪伴和主动关注

大部分家长都是和孩子在一起,只是陪伴。往往,孩子在玩手机,家长在看电视,家长在玩手机,孩子在玩游戏。电子产品陪伴孩子,这种场景相信是大多数家庭的常态。

长期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缺乏爱、鼓励和有效的陪伴,所以孩子会以其他方式寻求关注和认同,比如制造麻烦,比如和同龄人吵架,甚至打架。孩子通过错误的行为建立自己的认知模式,宁愿被父母责备也不愿被忽视。

第三,学会有效的倾听和引导

父母应该意识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并给予有效的引导。他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们的意愿,倾听他们的声音,做他们的“导师”,而不是严母严父。

鼓励孩子培养兴趣,多和同龄人交流、做游戏,多带他们出去走走,增长见识,丰富精神世界,做他们心中的“引路人”。

我是来自@ Shu的宝妈妈,喜欢读诗词和经典育儿书籍。分享你的育儿经验,帮到你。更多问题请关注或私信,有什么问题就回答。

首先第一步,想想被领导催着要文件材料的感觉,尤其是作为一个新人,在什么都不清楚的情况下,被要求在短时间内交一份完美的材料。

然后以心比心,孩子的认知发展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不能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

具体解决办法,家长准备一个清单,比如第二天去幼儿园,什么时候出门,带什么,孩子自己做什么,家长做什么。前一天能准备好的东西,先准备好。孩子出门一般比较慢,留足时间。为了早起,你必须在前一天早点睡觉。

当然,可能还有其他的事情。我只是举个例子。大意是家长要有耐心,要明白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其次,家长要预测事情,准备好清单,留足时间。最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每一次互动都可以成为表达爱意的机会。不要因为孩子急躁而让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用。

我是Aiyushe @ Aiyushe,和百万父母一起长大,做一个睿智的父母,无忧无虑的养育孩子。

孩子们喜欢拖延。首先,他们不能争辩。争论是没有用的。父母生气,孩子却一脸晦气。其实不是我们的孩子有拖延症证,而是他们不懂得管理时间,没有完整的时间概念。这时候,父母再心急着急发火也无济于事。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没有完整的时间观念。也就是说,他们不能很好的理解五分钟有多长,10分钟有多长,以至于对一个小时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他们对时间有点迟钝。父母以为一个小时了,一碗饭还没吃完。真的是混日子。孩子的反应可能是,这只是一顿饭而已。你这么着急吗?

其实这也是时间感不同造成的。我们每个人对时间的感知是不同的,这种差异也形成了急性和慢性两种人。人的大脑和肌肉是有记忆的,所以我们不能强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性情行事。我们要提高他们对时间的紧迫感,多一些耐心,让他们对时间有更深刻的认识。有时候,我们应该适当地给他们一些惩罚,例如。不要催他洗漱、吃饭、出门,让他承担没有利用好时间的后果。渐渐的,孩子会重视时间,当两个人都重视时间的时候,这个矛盾就解决了。

我是秦妈妈。@妈咪秦,我们在育儿路上交流一下吧!

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中,我们经常会接待一些因为行为问题前来调整的孩子,比如拖延症、拖延症、消极抵抗等等。面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很多家长尝试了各种教育方法——苦口婆心、硬教、面授、责备、训斥、谩骂。然而所有的努力都被孩子挫败,家长陷入无助和焦虑,孩子也很无助。

广州听说中心儿童青少年辅导员徐文娇老师解读;

小玉,初中一年级。父母认为儿子聪明,成绩一般,但性格不够好。在外人面前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做事慢热,放松自己,苛求他人(同学,老师,父母等。),而且在家里发脾气,对父母发火。父母希望通过心理咨询,让儿子成长起来,完善人格,行为更加自律自制力。他们害怕他的儿子在青春期变得叛逆或更坏,很难遵守纪律。现在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妈妈对小宇的情况感到焦虑和担心,因为她负责照顾小宇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与小宇关系密切;爸爸负责赚钱养家,家里的事情自己做决定,不关心小事,父子交流时间少。

对于父母带自己过来做心理咨询,小宇一开始比较防备,抗拒面谈的形式,想尝试沙盘咨询,但一直说不知道怎么玩沙盘游戏,不知道要放什么,犹豫不决,反复换多个话题,时间一长感觉越来越焦虑。辅导员对他的这种行为进行了反馈,鼓励他提出自己头脑中目前的想法。如果过程中有困难,他可以及时提出来,看看有没有办法解决。小玉说可以试试。

在这个过程中,小玉慢慢的投入进去,沙画逐渐丰满,故事也逐渐清晰。但是,因为今天该到此为止了,小宇觉得很沮丧,很遗憾,不断地自责,觉得自己应该做得更好更快。

在接下来的沙盘咨询中,小宇进入咨询室,开始在选择沙具上反复犹豫。他也想要这个和那个。这是不够好的,这是有缺陷的,这使得很难满足他。咨询师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及时与小玉互动,引导小玉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想法。

前十次咨询,小宇大多是表达对外界的不满,比如沙工具、沙游戏、学校老师、同学。但是,他的内心很矛盾。在意识到自己的过度负面表达后,会陷入自责和“自我反省”。他觉得自己不应该说,认为自己有很多缺点,没有资格说别人。他觉得自己本来应该越来越好的。

他很困惑。他明明想变得优秀,变得更好,却总是做不到。他总是做得不够。有时候他甚至想努力,又负担不起。他觉得很累,已经尽力了。父母觉得小宇什么都吃不下,什么都不做很累。双方经常为此争论不休。比如放学回来,妈妈让小宇复习功课。他复习10分钟30分钟。她妈妈觉得小宇应该抓紧时间多复习。小宇觉得自己学习很努力,很累。妈妈觉得很疑惑,也很生气:“你什么都没做,就累了。”。我一天到晚照顾你,吃饭伺候你,还得心情好才能哄你学习。我没说我累了。你厌倦了什么!"

对于母亲,小玉感到愧疚和愤怒。罪恶感是她妈妈说的是实话。她真的很努力。相比之下,她并不辛苦。让他生气的是,他真的觉得自己只是很辛苦,就是很累。他妈妈不但不懂,还老是唠叨。对母亲发脾气后,愧疚感让他想向母亲道歉,希望得到母亲的原谅。但道歉之后,我又生自己的气,觉得自己只是太累了。我妈这么说我只是很委屈。她应该代替我向我道歉。

这让他很矛盾。前一分钟他认为是他母亲的错,后一分钟他认为是他自己的错。这种感觉很难受,一次又一次不断冒出来。为了让自己心情好一点,他会玩手机,玩游戏,刷Tik Tok,让自己不去想这件事,平复心情。但这种行为超出了父母的理解范围。他们认为期末考试即将到来。你不仅没有好好复习,还在玩手机!小宇觉得很憋气,也知道不该玩手机,但是最近就是忍不住玩。如果她不玩,她就觉得无聊,无聊,难受。

咨询过程中,小宇才知道最近一直在玩手机。本来她想把自己从和母亲的感情纠葛中抽离出来,不想去经历和承受母亲的愧疚和愤怒,不想让这种情绪发酵,导致她恨母亲,对母亲发脾气。

两周后,她父母反映,小玉玩手机的次数少了,但会看一些课外书,而不是认真复习。她既失望又焦虑。咨询过程中,小玉觉得自己有进步。她觉得自己不必执着于玩手机来调节情绪。她会看一些有意义的书,既缓解了内心,又增长了见识。感觉以前难以忍受的情绪,好像没那么强烈,难以忍受了。小玉觉得父母没变,但她真的在变。她很主动,有自己的动力和想法,较少对父母发脾气。她对自己的变化挺满意,觉得自己会越来越好。

小玉越来越欣赏自己创作的沙盘。在放沙盘的过程中,我时不时的肯定自己,学会欣赏自己。“嗯,我觉得把这个放在这个位置很棒”和“你看,把它们这样放在一起是不是特别XX?”

咨询师感觉小宇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在咨询初期,他常常对自己、他人和外界有很多不满。他不知道如何呈现自己让别人(包括父母、咨询师、同学)满意,害怕别人批评自己,导致他不断批评别人的行为。现在他可以很自然的表现自己,喜欢自己,觉得别人也会喜欢他;对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感到满意,觉得别人可能会满意和舒服;他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打造沙盘,自控能力变强。他觉得自己想要更快更慢,不再像以前那么失控焦虑...这些内在的经历也让他更有动力去成就自己。

随着咨询的进展,小玉妈妈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发展有太多的焦虑和不安,总觉得“不够用”:

你不够好。

你不够努力。

你不够受欢迎。

你的人品不够好。

你本可以做得更好。

你应该更好(也就是“你现在还不够好,你应该更好”)

我已经接受了你在这方面的缺点,为什么你不能在那方面做得更好呢...

母亲心中的这些“不足”也让孩子感到自信和压力。“我不知道我到底喜欢你什么”“我好像在努力,但是你看不到,你觉得还不够。”我不够努力,在ABCDEF里面做了很多东西。看着它。“当妈妈还是看不到孩子的情绪和需求,或者觉得不够,不断催促孩子的时候,孩子也没什么事情,就用行为来表达拒绝。”我慢慢来,反正你要么盯着我做的,要么多要任务”...

母亲反映不仅对儿子有这种心理,在其他方面也有这种心理。她会觉得丈夫对家庭不够重视,丈夫对儿子的教育参与不够,经常埋怨丈夫。感觉妈妈的角色不够好,担心自己给儿子的不够多,经常为儿子付出很多。有时候觉得老婆的作用不够,觉得自己对老公的包容和支持不够...

妈妈在这方面做了一些自我调整。当她有类似心理时,她及时意识到了自己,对儿子和丈夫的满意度也提高了。她也开始学会肯定自己,抱怨和焦虑都减少了。

广州心理咨询结论:小宇还在成长,现在的心理咨询只触及到他的一部分。我相信,在信任安全的咨询环境中,在稳定的咨询-拜访关系中,小雨会更深刻地触动自己,更好地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在咨询的过程中,父母也在逐渐改变对小玉的期望,学会如何更好地爱孩子,也在修复和改变自己的无意识情结。相信这些努力最终会有回报的!

你为什么不和孩子们一起耽搁?尤其是孩子为某件事焦虑的时候,你也要拖延。让孩子慢慢体会。

其实父母着急也没用。关键是要培养习惯。别担心,担心也没用。刘欢有首歌叫《时间慢》。听着,很有意思。

我可以说我的家庭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吗?我没有耐心,我的孩子脾气不好。让他做什么事情都很拖拉,做作业总是很慢。我经常控制不住自己,但是孩子就是孩子。年轻的时候,拖着墨迹的是很大一部分人。只要我想发脾气,我就告诉自己那是我自己的!!只能自己慢慢调整,然后慢慢和孩子讲道理。我觉得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

首先,要分清轻重缓急。不能按照计划行事的拖延者经常说:“我没有时间,我太忙了。”如果孩子不知道从哪里开始,那么请安排事情的顺序。按照优先级,一个一个完成就可以实现计划。首先你需要明确你的最终目标,然后你需要制定一个具体的计划来实现你的目标。这是你需要做的。首先,按时间订计划是不对的。以前给孩子做人生规划的第一步就是按照一天24小时做规划。每个假期,我都会制定一个生活计划,墙上写着,六点起床,七点吃饭,八点做作业,九点休息...但是孩子们也没有遵循这个计划。与其计划每天学习几个小时,不如计划从哪里学,学到什么程度。比如我计划的话,今天上午写数学,下午开始写语文。而且不要总跟孩子说你是个拖延症患者,这样孩子会觉得他是个拖延症患者。首先,你要把消极的态度变成积极的态度,经常告诉孩子,别人能做到的,你也能做到,你也能做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能按照他的计划达到目的,就应该得到奖励。只要你的父母能和孩子一起按部就班的规划,友好的走下去,那么他就会成为你的朋友,实现根据目标制定的计划,孩子就会丢掉拖延症的证书,最终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