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话的演变史

官话作为汉语标准语,早期称为雅言、雅音、通语、正音,明清称为官话,清末又开始称为国语,1956年大陆改称普通话。而官话一词演变为官话方言的含义。

中国的官方语言早期以中原雅音为正音,即中古汉语时期(主要是唐、宋)流行于中原(时汴、洛一带)的全国通用的语言。

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以后,中原雅音南移,汉语正音分为南北两支,主流上以南方的金陵士音为正统。晋代迁都南京,汉族政权第一次转移到南方,而以中原雅音为基础的金陵雅言则以正统身份成为中国的官方语言。东晋以后又有南北朝的对立,南朝治下的江东崛然而起,赶超中原地区,成为古汉语的孑遗地带。

蒙古征服南宋,北方的北平首次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黄河流域逐渐衰落。明朝灭元定都南京,“壹以中原雅音为正”。北京官话也逐渐产生。

清代以来,北方官话的影响逐渐扩大。民国初年拟定国语以及京国之争以后,以北京官话为标准的北方官话成为中国官方语言的基础,这就是今天的国语(普通话)以北京话为基础的来历。 《韵略易通》的创作约当十五世纪,上有一首《早梅诗》,归纳了当时的声母系统,一***四句二十字,每个字代表一个声母。原诗为:

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

由此得到明初声母如下表: 早梅诗所反映明朝音系声母表早梅诗用字明朝声母普通话声母现代汉语拼音冰ppb破p?p?p梅mmm风fff无vOw东ttd天t?t?t暖nnn来lll见kk,?j开k?k?,?k向xx,?x早?,?z从,?c雪ss,?x枝t?t?zh春t?t?ch上?sh人?r一OOy明末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和利玛窦留下的手稿和书籍用拉丁字母记录了当时的官话语音,他们记录的声母系统比早梅诗多了?和?,但这套语音系统对中古汉语的疑母的划分十分混乱,部分疑母字的确有声母脱落的现象,但同时有大量影母的字被派分了疑母的声母。 《西字奇迹》是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写的几篇文章,《西儒耳目资》是用拉丁字母注汉字音的汇集,两者之间有传承关系,使用了统一体系的拉丁拼音方案。从这套拉丁拼音系统可以归纳出明朝的韵母系统。 明朝音系韵母表拉丁字母明朝韵母拉丁字母明朝韵母aaanania,yaiauan,uonuanoauaieni?no?iuen,yueny?nuo,oou?enenio,yoi?uenuene?in,yninie,yei?iunyniue,yuey?ama?oeu?iam,eamia?ě?,?uam,oamua?iiem?uuoemu?iu,yuyum,omu?aiaiim,ymi?iaiiaiyumy?uei,oei,uiueiih?aoau    iao,eaoiau  eu?u  ieui?u    

继塞音韵尾消失之后,鼻音韵尾-m至此也消失了,因此只剩下元音韵尾-i、-u和鼻音韵尾-n、-?。同时发展出卷舌元音?。 《西字奇迹》等书用元音字母上的标号表示声调,一***有5种标号,分表代表阴平、阳平、上、去、入5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