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楚汉争霸,为什么项羽能力如此之强,最后会落个乌江自刎的结局呢?

不可否认,项羽是盖世英雄,“羽之神勇,千古无二”。惊天动地的巨鹿之战中,他是荣耀无比的主角,胆敢果断,骁勇善战,一人足矣扭转形势不利的局面。如果说巨鹿之战代表了项羽英雄之路的最巅峰,那么一曲《垓下歌》将项羽悲剧命运推向高潮。时局不利空枉费一身才华和能力,悲剧出现在他对自我定位的错位上。项羽是一条逆流而上的鱼,逃不出顺流而下的时代洪流。

项羽与刘邦联手推翻暴秦,完美地发挥了身上所有的优点,丝毫不遮掩他的天赋。《项羽本纪》记载: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这一战,项羽威望大增,从此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能够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从此诞生。

可惜英雄懂得如何借用复杂的地势战胜敌人,却不懂人心叵测,更不懂天下局势。项羽这位盖世英雄天真且盲目,自大而麻痹,他的凄然落幕、悲惨结局早已注定。

自我认知错位

天真没有心机却盲目自信

面对巨大的权力,情谊不可能永远天长地久,人心的欲望吞噬一切。灭秦之前,刘邦是合作伙伴,灭秦之后,刘邦是抢夺天下的最大威胁。他怎么也没想到,刘邦会撕毁契约,给项羽来了一个措不及防。项羽以为,反秦结束,一场巨鹿战足以让他成为一辈子的霸王,在自己的封地安逸余生。他骄傲的根本无需规划下一步。问题出现在他过分相信自己,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忘记身边的小人,可不是所有战争都做足誓死的决心,充分的准备,并肩奋战的伙伴。刘邦的狡诈阴险,在抗秦尾声就已经对未来提早规划,项羽却无动于衷。

轻狂残忍却自大

他是英雄,但只能一心一意独当一面,如果想要成为一个掌权者,项羽的品质远不如刘邦。掌权者要的不但是天时利地,更是人和。人和,就要善于用人,刘邦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正是招揽四方贤士为他出谋划策:身边鬼才张良劝他分封于雍齿,刘邦听了,获得忠臣的信任;军事奇才韩信为刘邦想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用兵策略,刘邦信了,杀死章邯……刘邦成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毛病虽多,但是改得快,悉听善言,接受并且弥补自身弱点,另外,“人和”也意味着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