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孩子的拖延症

有时候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里完全不一样,甚至在家里不同的人面前也不一样。我觉得两个思维导图是根据各个年龄段孩子不同的现象和原因总结归类的,一个是原因的总结,一个是方法的建议。请家长坐在相应的座位上。那么我们就来逐一分析每一种混日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方法。

原因摘要图:

方法建议:

自理能力差导致混日子

说到这里,我眼前浮现出一个搞笑的画面。经常有孩子在早上起床的时候像大虫子一样穿着套头衣服拼命挣扎。他们出不去也进不去。想想他当时的心情。如果他还是太慢,他会喷火。

还有扣不上的扣子,拉不上的拉链,系不上的鞋带等等。混日子是很好的表现,生气的时候没完没了的哭就更烦了。

看着孩子慢慢举起勺子5分钟,吃了一口饭,掉了一半。妈妈们迫不及待地抓起勺子直接喂它。他们早上几乎迟到了。孩子在门口站了很久,穿不上鞋。就像电影特效慢动作一样,会像龙卷风一样进行。

物理客观原因

我为自己的无知和无礼感到非常内疚,这些客观原因我个人也没有理解。毕竟这是阶段性的,要多给他们一些耐心。

有一次一个小男孩吃饭磨磨蹭蹭的,我一直催他快点吃,不然不快点会怎么样。然后他完全躺在那里一动不动,我才意识到有问题。我问他怎么了,他瘫软的躺在我肩膀上,告诉我他肚子疼。我拍了一会他的背,然后从上到下很惨的吐了一遍,然后吐干净了。

总结经验,要经常检查孩子身体哪里有小的不舒服的问题。尤其是幼儿不会说,大一点的孩子不愿意说,6岁以前的孩子更应该关注身体的发育和成长。不要错怪孩子。

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例如,当一只鸟在吃东西的时候从窗户旁边飞过,他们放下饭碗,看看发生了什么。结果就是,孩子做一件事,就显得是边做边玩,动作慢。总是面对这样那样的诱惑,很难持续集中精力完成设定的目标。

家长要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不受打扰的学习环境,经常设置一个定时器,约定20分钟内做自己的事。谁也不能轻易打扰谁,哪怕是在做家务,也要尽量防止大声喧哗。

没有约定的记录累积

有时候家长忙着扔一些玩具给孩子在那里玩,然后突然跳起来说你怎么没有。。。这孩子令人费解。我们有什么协议吗?

有时候你会说你要做什么,然后你还没做完就说你怎么这么慢。你能快点吗?我来晚了还是怎么的。

想让孩子做一件事,一定要说清楚,设置一个计时器,如果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再给予一定的奖励。不要物质,可以有记录墙。一旦我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了一件事,在记录区加个标志,会让人觉得很充实。

不可以

有些事情不是孩子力所能及的,可以理解。比如幼儿园小学的内容,不会写,不会做。多少孩子流鼻涕流泪,好久没动过笔。

关于收集玩具:没有清理干净的习惯和技能是回不到原处的(记不清了)

没有时间概念

做一件事。在做之前,规划好过程,估计好每个过程需要多长时间,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另外可以加入一些速度游戏,让孩子意识到我也可以这么快!?

不知道后果

大人知道上班不能迟到,上幼儿园也不能迟到,但是孩子不能。爸爸妈妈上班迟到,幼儿园迟到,对他来说都无所谓。他能想到的只有眼前的东西,这是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的。

缺乏自信

有些孩子做事缺乏足够的自信,总是担心自己做不好,害怕犯错。所以做事情的时候,他们犹豫不决,畏首畏尾,速度自然不快。他们越担心,行动就越慢。

不要害怕。

我一个同事想训练她5岁的孩子去超市买老陈醋。她在门口等,但是半个小时没出来。赶紧进去看看。孩子在一堆黑瓶子前打转。其实很多东西都不是我们所谓的单纯可以要求孩子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很难,我们需要帮助他们试着慢慢做。

自然过渡(早上不起床,晚上不睡觉)

晚上不睡觉也可能是因为白天电池没用完,也可能是因为灯光太亮,窗帘太花哨,有奇怪的投影。所以灯光要柔和,窗帘要素雅,心情不能急躁。否则,孩子就有一个小小的雷达,可以随时探测到大人的内心感受。

早上不要用喉咙吵醒孩子。即使是起床气的孩子被抱起,动作也超级大墨。用固定的音量点亮音乐时间,慢慢流入耳膜,让神经自然苏醒。

意愿问题

没有选择的余地

孩子的自我意识在于尊重孩子,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孩子的责任感表现在他主动、有效地完成与他相关的事情。责任感的培养,不是不停地给孩子下指令或要求。首先,我们应该给他们机会就与他们相关的问题发言,让他们学会自己选择。对待孩子,父母正确的行为态度应该是“你要做自己的事,你有很多选择,但每个选择都会有不同的结果,你必须自己承担”。

逃跑

希望多陪陪亲戚,尤其是父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的孩子会很慢。比如,有些孩子不想上学,不想上幼儿园,想多陪陪父母。上学路上,他们的动作会变得特别慢,以此来延长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

排列产生惯性。

拒绝为你做。比如孩子早上起床后磨蹭,家长因为怕孩子上学迟到而极度焦虑,但孩子还是慢吞吞的,因为孩子心里知道,磨蹭没关系,妈妈会来帮我的。无论如何,他上学不能迟到。所以,为了让孩子不再混日子,父母必须消除对他多余的照顾。既然造成了不良后果,他们就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

不同的目的

孩子做事往往是为了享受做事的过程。他们的主要动机是“好玩”。他们往往对活动的过程比对结果更感兴趣,所以他们通常会在过程中花费很长时间。

不舒服

吃饭慢是因为口腔问题,消化问题。早上不愿意起床也可能是因为还没睡醒,觉得生气了,天气冷了,或者生病了等等。

没有需求

饭前喝了很多饮料,吃了很多零食,一点也不觉得饿。所以日常生活节奏要控制好,好的习惯是建立在合理作息的基础上的。

没有回应,没有动力,没有希望。

如果他们尽快完成一件事,就不会有好的结果,没有期待的动力,也不会有及时的回应。许多孩子喜欢玩游戏,因为每个动作和指令都有反应,他们可以自己主导角色动作。

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玩游戏,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睡觉…和你的孩子一起制定一个每天的时间表。建立家庭秩序的节奏感,作息要规律。最好和孩子一起把这个时间表写在纸上,然后做一些装饰,贴在最显眼的位置。

目标可以强加在每一个层面上

父母渴望让孩子多学多练。一项任务完成后,另一项任务被分配。作业完成后,还有额外的作业。额外的作业完成后,他们还要练琴,画画。反正他们不能闲着也不能玩。于是孩子心理打起了小算盘,想出了混日子的招数。做事还是慢慢来的好。反正做的越快,任务就越多。

当孩子有了给定的任务,家长只需要给他一个什么时候完成什么任务的节点清单,然后提前五分钟提醒他进入“执行”状态,在时间节点到来之前提醒他一次,让他自由掌控自己的“工作”节奏。如果孩子年龄小,尽量避免说“稍后”和“很快”这两个词,而应该明确为“10分钟”或“5分钟”,一方面让孩子对时间有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相当于给孩子一个心理准备期。

总结:

以细嚼慢咽为例:1,换牙拔牙2,口腔溃疡3,肠胃不好4,不是自己喜欢吃的5,不饿6,细嚼慢咽7,咽不下喉咙8,注意力不集中,边吃东西边看电视边说话9,食物忽冷忽热,软硬不一10。。。。。。同一个孩子吃饭慢,原因不同。

睡觉:1。白天睡多了不困。2.恐惧。3.紧张兴奋。4.谁第二天出差?5.不舒服。

注意力不集中:1,生理原因2,环境原因3,根本不喜欢做4,看不懂。

有了拖延症,孩子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自我约束改变自己的拖延行为。作为父母,可以通过心理上的“任务重组”策略,帮助孩子克服拖延症。比如,尽量缩小设定任务和完成任务的时间距离。以作业为例。以前你规定孩子两个小时完成作业,但他永远也完成不了。然后,从现在开始,你可以让他半个小时做四五道题。目标明确的短期项目往往比长期开放的任务更容易及时完成。

慢有两种:自然的慢和自然的完美。

有一个角色,不管你怎么狂风暴雨,他都是慢吞吞的,一个节奏不变。连吃吃喝喝玩玩的诱惑都不管用。我之前带的一个小女孩的妈妈跟我说她动作太慢,让我刻意锻炼她,让她多做点事。每次我给她一个任务,另一个女生做完就回来。我们努力了一年,想尽了一切办法,但她还是优雅地保持着步伐,不急不慢。现在她16岁了,还是这样。她学习成绩还不错,书也读了不少。一般人很难说她稳定。

父母和孩子是有相互要求的,但是因为孩子年龄小,依赖父母,所以似乎应该先满足父母的要求,也就是说,孩子要一个一个的按照大人说的去做,才是好孩子。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听自己的却不愿意听别人的,孩子也是如此。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独立的个体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慢慢学会消极抵抗,并可能形成对立关系,上演一场又一场战争,令人震惊。

只要我们坚持几个原则:尊重、理解、认可、接纳,不盲目苛求孩子,态度温和坚定,温柔细雨,少督促多培养,以身作则不苛求,孩子就会感受到我们的用心,所以请相信孩子是愿意积极向上的,最后祝所有家庭和睦幸福,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