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定不能宠,那么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是宠呢?
其实大多数人都知道溺爱孩子是有害的,只是分不清哪个是溺爱,也不知道是不是溺爱!如果你有以下行为,你可能已经中招了!
首先,大惊小怪
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摔,不怕黑,不怕水...但是为什么后来他们变得胆小了呢?那都是父母大惊小怪造成的!
孩子一摔倒,他就扑了上去。他在哪摔倒的?疼吗?你的表情充满了恐慌。孩子在总部哭,被你折腾,但是他在哭。
第二,特殊待遇
昨天,小莫和他的父亲通了电话,谈到了在家照顾我哥哥的孩子的问题。他说他刚买了许多新鲜的葡萄。我问它甜不甜。他说,别吃,别吃,孙子爱吃,我想留给他。
我说没关系,你吃点,给他留点就行了。
爸爸说,那不行。那是我孙子最喜欢的食物。家里有好吃的,我还得留给孩子吃。
对孩子的特殊照顾会让孩子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觉得自己的家庭地位是最高的,觉得自己以后会变得自私,不懂得关心和体谅别人。
第三,过于关注
在假期,朋友和亲戚会聚在一起。大家都会逗孩子,一切都以孩子为中心,让他唱歌跳舞,掌声不断。
如果没有玩耍,孩子会觉得自己是家里的“小太阳”,必须围着他转。否则,大吵大闹,片刻不得安宁。
第四,让孩子容易得到满足。
孩子喜欢什么就给什么,父母尽力提供最好的。孩子一上幼儿园就给一堆零花钱,喜欢什么玩具就买什么玩具。
这么容易满足孩子,容易形成不懂得珍惜自己得到的东西的坏习惯。
五、懒散的生活
孩子的饮食起居都很随意,没有固定的学习和玩耍时间。动不动就睡懒觉,熬夜打游戏等等。
如果不及时调整,孩子以后很容易缺乏好奇心,得过且过。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优秀?
六、自由放任
孩子做错事,家里总会有人说:孩子还小,不懂事,这很正常。长大了更好。......
这样做的后果是,孩子很容易养成坏习惯,事后很难改正。
父母可以庇护孩子一时,但不能庇护一辈子。我们要摆正心态,认识自己的角色和身份。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灵活的。
那么我该怎么做才不会惯坏孩子呢?
1.什么都不要说。
1)撞桌子,伤到我亲爱的宝贝。小孩子撞在一起很正常,但是不要敲课桌凳。
2)这么小的孩子懂什么?不要把孩子当傻子。做错了应该批评教育,而不是他从小就不懂。
3)没事,拿一个吃。孩子们每次看到超市里的果冻、糖果、饼干,都会忍不住想吃。孩子还小。不买单不知道这些东西不属于我。告诉孩子,不付钱就不能有这个,不能说“没事,拿一个吧!”
2.孩子们需要自立。
自力更生就是对自己的事负责。在家里,你得收拾你的房间,收拾你的东西。在学习中,要独立思考,开动脑筋。
父母要做的就是给孩子灌输“做好自己的事情。”
3、苦,让他吃。
假期让孩子洗厕所,知道又臭又脏是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干粗活重活,知道父母需要他们的照顾。
孩子上了中学,要懂得管理生活费。如果他们超支,他们将会消失。也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公益活动,让孩子懂得快乐,学习各种生活技能和实践能力。
4.做事懂得坚持。
坚持就是要懂得一点一滴的把握,一次一小时的开始。比如冬天坚持早起学习,完成高难度的手工作业,爬山爬到终点等等。
教育孩子需要用心,有时候还需要一点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