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文化艺术

1,音乐

在畲族传统文化中,民歌作为畲族最重要的口头文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她家人把民谣叫做“歌”,“歌”自古以来就是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曲调上,景宁罗源畲族民歌以地方为中心,融合了连江、晋安、宁德市西南等地的曲调,形成了闽浙畲族三大曲调之一的"罗连调"。

它的特点是曲调与歌词紧密结合,每首曲子的起始音都是根据每首歌词起始字的发音声调来确定的,所以人们在演唱时自然会调整乐谱。在演唱过程中,每一段往往在同一个调式调性内变换音域和旋律(五声音阶调式,带徘徊角)。

基本音调序列是“do,re,↑mi,sol,la”,基本旋律序列是“sol,↑mi,re,do”。二三度跳和四度跳比较多,还有一些八度转调,五度跳比较少,更多的装饰音是前倾的。歌曲语速一般比较稳定,风格简单清新。

2.跳舞

畲族由于分散较大,没有形成自己的经济市场,所以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只有自己的语言,所以其生产技艺和文化艺术在解放前基本上处于一代又一代的榜样状态。畲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歌唱比舞蹈更受欢迎,舞蹈主要包含在祭祀活动中。

解放后,在汉族文艺工作者的帮助下,整理了一批歌舞,创作了一批可以搬上舞台表演的新歌舞。

在旧社会,畲族的舞蹈主要包含在祭祀活动中。所以有文艺研究者说过去没有畲族的舞蹈,但实际上祭祀活动中的舞蹈也是民间舞蹈。可以说,《从师记》是畲族流传了700多年的大型歌舞剧。1987期间,浙江省在进行民间舞蹈整合时,将“师承师承”和“立功”两个畲族舞蹈收入《中国民间舞蹈整合浙江卷》。

3.体系结构

因为她生活在山区,交通不便,畲族的传统建筑材料不用贝壳灰,而是就地取材,用黄泥浸泡,然后让牛多次踩踏制成土坯。聪明的畲族同胞为了增强土坯的强度,在泥土中加入稻草进行牵引。

这种建筑材料可以就地取材,大大节约了成本。这样黄泥砖做的墙,虽然内外没有批档(砂浆做的墙保护层),但只要不直接或长时间泡水,百年不腐不塌,可以世代使用。

屋顶覆盖着当地自制的瓷砖,可以挡雨。只是铺土瓦时,瓦与瓦之间没有壳灰粘结,而是用大瓦作公瓦槽,小瓦作母瓦衬,这样就可以把可能漏雨的裂缝封闭起来,也就是俗称的“阴阳盖”。

扩展数据:

畲族文化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福建省宁德市在获得地方立法权后制定的第一部地方性实体法《宁德市畲族文化保护条例》于1年7月生效。立法保护畲族文化,开启了宁德畲族文化保护和发展的新篇章。

宁德是中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区,人口1.89万,约占福建畲族总人口的一半,占全国畲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在长期的历史活动过程中,畲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畲族文化,主要包括畲族语言、服饰、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等。

此次实施的条例已于今年5月25日由福建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共四章28条,包括总则、保护措施、法律责任和附则。官方称,条例从立法层面加强了畲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促进了宁德市畲族文化保护的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

据当地民俗专家介绍,畲族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交往的不断扩大,主要依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畲族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畲族的许多传统习俗和礼仪正逐渐消亡。畲族文化的大量代表性实物和资料难以得到妥善保护,畲族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条例规定,设立宁德市畲族文化保护专项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专项资金拟用于畲族文化重大项目保护、濒危畲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补助、畲族文化产业发展等。

同时,编制畲族文化保护项目名录,包括畲族文物、畲族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和支持发展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等畲族民间传统节日;对在畲族文化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将因加快畲族文化产业发展给予奖励。

百度百科-畲文化

中国新闻网-中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区立法保护和传承畲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