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支付宝的一些研究

支付宝的定位是生活服务平台。我研究了支付宝的发展形态和产品框架,总结了其产品模式背后的原因和优缺点。

我认为支付宝产品的迭代分为三个阶段:

现阶段的支付宝主要为网络交易产品提供第三方担保服务。

最初从淘宝孵化出来的一个产品,后来淘宝意识到第三方担保应该是网上交易的一个标配,之后又扩展到各种交易平台,比如网游、机票等。

2010 11支付宝正式宣布推出“聚生活”战略;

原因是由于支付宝向移动端的转型。起初提供的服务是生活缴费,支持水电气费等日常缴费,最常用的功能是转账、刷卡、充值。同时,在这个阶段,余额宝、快捷支付、支付码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现阶段我认为是支付宝从担保交易向支付工具转型的一个过程,培养了大量的用户习惯,成为用户网上消费的核心场景。

2013年初,支付宝APP只有100W的活跃用户和1000W的存量用户。支付宝面对这个问题的方式简单粗暴激烈,PC端转账收费,移动端免费。虽然此举引起了用户的强烈反弹,但从数据来看,终端用户还是从PC流向了移动。阿里内部人士评价:“支付宝动作比淘宝还快”。

2014 65438+10月26日,微信支付推出新年红包,从一家独大到前两名。开启了支付宝的第三个发展阶段。线下支付场景的争夺战从线上的乘车开始,随后蔓延到整个O2O领域。今天,这场战争仍在继续。

从2014下半年开始,支付宝开始拓展线下场景;攻击小店支付码和人传人工程(扫红包、集祝福),支付宝用户发生了更大规模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支付宝也尝试了社交化的方向。圈子9.9版本上线,内容失控,导致监管后迅速关闭。

支付宝改成了如何服务商业,如何服务金融。我们开始加强用户的信用评分,围绕征信的场景做更多的介绍,车,物业,出行,生活。

支付宝的发展思路是什么?

2014 11蚂蚁金服新加坡高层会议。“我们在讨论支付宝未来要做什么。我们觉得一直支付没有意义,因为消费者购买是因为商品好,而不是因为商家支持任何支付方式,所以单纯的支付工具价值不够大。”去工具化的想法萌发后,尤其是2014、2015春节后,微信红包连续两年几乎羞辱支付宝,支付宝突然意识到一件事:支付不是工具,而是回归场景,这样才能变得流行,才能大大增强用户粘性。

要搭建“场景”,首先要把“用户”放到支付宝平台上。所以,复制微信的聊天,为用户提供社交的可能,是必然的一步。将商家放在支付宝上,构建“消费”场景,是必然的又一步。

——以上摘自苗人凤专访。

支付宝之所以从一个工具变成了一个生活和内容,是因为一个工具的可替代性非常强。随着技术和用户习惯的发展,付费这种东西以后不会成为门槛。比如暴风影音和千听就是很好的例子。而如果支付宝只是定位为淘宝的一个辅助工具,那么它就不需要成为一个独立的服务,背后也没有金融场景,所以“信用”(信用评分)等于“财富”,是不存在的。

支付业务的想象空间只能完全取决于淘宝业务的规模。没有这些场景数据,就无法更准确的刻画用户,不仅仅是交易数据,否则很多征信都没办法做。汽车,房产,旅游,生活等等。付费只是用户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以上摘自Pingwest对支付宝首席设计师d的采访。

通过以上两次采访和我们看到的一些资料,可以发现支付宝的产品辩护和演变在今天主要集中在两个部分:

1.不再强化工具属性,将工具作为用户和商家构建消费场景的引子。

通过08到14的工具开发(转账、信用卡还款、手机充值等。),成为交易属性很强的工具产品。所以通过交易工具的强握,引入商业合作,引导用户社交。在目前社交暂时失灵的情况下,我们主要是和商家一起构建消费场景。

支付宝拓展消费场景的三种方式;

1)通过生活号和小程序引入第三方,OFO和星巴克。

2)自建服务和能力,如记账、快递、发票、运动等。

3)通过介绍更多的中小型企业,并通过口碑建设。

2.深耕金融场景,构建征信体系。

2065438+2007年3月,蚂蚁金服宣布转型TeachFin战略,在彭蕾的外部采访和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的采访资料中透露出一个意思:做好金融服务,助力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所以从阿里介绍的场景和搭建服务可以看出,围绕金融和征信做了很多事情。汽车、医疗、房产、旅游、信用卡等。都是支付宝围绕征信做的事情。

支付宝的产品设计也随着支付宝的战略变化和迭代而进化。

从支付宝的两大方向来看,可以清晰的看到支付宝的产品迭代脉络。

1.用工具作为用户和商家搭建消费场景的引子。

支付宝曾经是一个明确的工具产品。

工具化产品的特点:用户需求明确,使用场景单一。只在特定场景下点击产品,使用后毫不犹豫地关闭产品。

在《支付宝设计的本质》这本书里也提到,支付宝里的大部分产品都是面向任务的,帮助用户实现某个任务目标,比如转账、支付等。这个原则对于支付宝来说尤为重要。这类产品的目标是帮助用户专注、快速地完成任务。

我来看看支付宝的具体产品设计。

(一)支付宝产品设计框架

从支付宝底部的五个标签页可以分为:首页-财富-口碑-朋友-我的五个标签页。

1,首页标签页——主要展示支付宝的核心功能区,主要展示支付宝支付工具的核心能力;其次会展示支付宝接入的不同服务,最后会展示一些创新、导流、内容等尝试性或目的性的模块。

2、财富、口碑tab——其中,蚂蚁财富和阿里口碑是两个独立的app,分别属于蚂蚁金服和口碑。口碑和财富可以看作是支付宝对应发展方向的两个抓手和底牌。它在支付宝APP中是以独立标签级的形式存在的。

另外,D在接受Pingwest专访时表示:口碑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公司,一个独立的品牌,我们需要把它品牌化,所以我们把“商家”改成了“口碑”。我想财富也是如此。

3.好友标签——好友这个标签最早是在9.0版本推出的,提到了底部标签的模块,主要是当时社交的产物。目前已经成为微信服务号的使用模式。主推商户提醒和转账信息。

4、我的标签页——支付宝的个人中心这个标签页主要是支付宝功能的列表,更多的是支付宝的拳头业务和基础服务。逐一分析。

(2)支付宝产品功能首页

下图是支付宝10.1的更新。10.1是支付宝首页的重点迭代。这个版本隐藏了支付宝的一些卡项,增加了一个支付和生活服务的模块,也体现了支付宝的一些设计思路。

在10.1的基础上,支付宝发起每日一抢攻击拼多多。然后单独做一个分析。

2.1主页-搜索

不可用-待分析

2.2主页-功能区

支付宝作为工具型产品,核心能力是扫码支付,符合工具型产品的设计思路。任务导向,通过支付宝工具快速解决问题。

收钱和卡包两个功能值得分析。

支付宝为什么选择分别发布收款和卡包两个模块?

10.0.5版本之前没有卡包函数,卡包当前位置的函数调用到位。见下图:

原地是一个服务交易平台,用户可以在这里发布技能和需求帮助,并收取或支付一定的费用。

我觉得到位的主要目的是拓宽应用场景,提高利用率。

来自上海这个城市,那时候订单比较多,修图,打游戏,手绘。这种需求是比较长尾的,不是刚需。需要长期不断的建立。

我认为产品最终下线是因为供给端的不规范和需求端的付费意愿不强。

10.0.5版本之后,支付宝又多了两个功能:收款和卡包。

先说收钱的事

这应该是支付宝的一次常规迭代,从右上角的加号发布到最上面的丝带。

主要原因是支付代码隐藏的太深,主流用户不会去探究应用的每一个功能,这是专家用户的行为。

说卡包。

支付宝对于卡包的思路是将优惠券、会员卡、用户身份证数字化。

卡包市场刚刚起步,还有很大的空间,大量的公共服务,电子化水平还很低。还有电子会员卡之类的产品。众所周知,作为客户忠诚度管理的工具,它是有很大价值的,但是现在还没有做到。这不完全是推动因素。根本原因在于简单的把实体卡转换成电子卡。效果一般,但是用户得到了,却不是很有用。这对商家来说毫无意义。

和电子会员卡一样,我们觉得不能孤立。我们的理解是,优惠券、服务窗口和会员卡需要相互配合。优惠券最轻,主要是促销。商家第一次和用户建立联系,给一张优惠券一些优惠,是最容易的。用户使用优惠券后感觉不错,我们会引导他关注商家的服务窗口。服务窗的作用是提供售后服务和增值服务,让商家和用户保持联系,在用户面前获得更长的曝光和持续的触达;最后,只有真正忠诚的人才能拿到会员卡,会员卡必须有门槛,否则用户不会珍惜,也不会觉得自己是vip。其实会员卡很容易被淹没。只有服务窗口的配合和适当的信息曝光,才能让用户避免遗忘。

——以上是对刘乐珺的专访。

2.3首页-金刚区

支付宝的产品设计为什么强调服务的堆叠?

关于图标的堆叠,支付宝其实有很多服务,但是很多用户只用过两三个。我们最好的办法可能是给你你想要的,但是用户不会在我们这里待太久,还了钱就可能转移账号走人。

支付宝很多好的服务,他们都没有机会使用。我们把图标功能堆在支付宝首页,就是为了让你知道支付宝可以做这么多事情,而不是你以前做的那两三件事。这是一个心理教育的过程。

——以上摘自Pingwest对支付宝首席设计师d的采访。

2.3主页-服务信息和横幅

如图所示,服务信息放在工具栏下面。

动态消息时效性很强,通常只需要看一次,没必要长时间显示在首页,占用宝贵的空间。使用滚动通知栏的形式提高了空间利用率,用户无需二次跳转即可看到信息。

2.4主页-福利支付和生活服务

“惠付”的模块是目前线上的一些优惠活动,还包括蚂蚁会员的积分兑换业务。

这其实就是把卡包里的奖金和智能支付两个功能放到了首页。没有解决卡包功能臃肿的问题,与首页的功能逻辑联系不大。所以只能算是一个实验性的迭代,或者说是支付宝的红包功能暂时的导流。

“生活服务”的模块是把生活支付的隐藏入口拿出来,和图文一起推荐给用户,通过内容覆盖支付场景,提高支付频次。

这个功能目前可能是自定义的,规则基于最近使用的支付宝服务。这在理论上方便了用户,但实际上留下了隐患。微软的office套件曾经根据用户的使用频率来显示或隐藏word中的功能,但这实际上导致了一系列的混乱。用户会觉得,既然我不确定这个栏目会出现什么功能(如图),那我就没必要或者不看这个栏目。因此,可以定制内容,也可以使用提要流,但是功能按钮和门户是更好的选择。

2.5朋友

不可用-待分析

2.6地雷

不可用-待分析

——————————————————————————————————————————————————————————————————————————————————————————————————————————————————————————————————————————————————————————————————————————————————

/PD/839680 . html支付宝10.1,社交还是支付?

/p/29243499?从11版本看支付宝迭代。

/20140901/n 403941324 . shtml?商业频道CEO彭海涛访谈:支付宝线下暗战太好玩了

另一方面,社交切入点的探索还在继续。

蚂蚁森林的热潮过后,背后的产品经理王祖近日浮出水面,重点分享了产品搭建的经验,并展望未来,支付宝将继续做公益“行动”。

最近的更新还带来了全新的公益社交游戏《蚂蚁庄园》,“蚂蚁森林-明星公益森林”活动同期上线,支付宝里的游戏+社交+公益模式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一山不容二虎。如果做社交,发展支付业务,那么产品团队肯定会形成竞争局面,企业资源难以平衡,甚至会形成恶性竞争,团队崩溃。

只能选择一种情况。支付宝更新后,战略重点会是社交还是围绕支付业务的服务?

1.支付宝做社交靠谱吗?

我们知道,支付宝在9月9日变身“支付基金”。它载歌载舞,兴致勃勃地扬帆出海;只是没想到船速太猛,被寄予厚望的“出海”不经意间添上了味道,变成了“下海”。

最后,这一轰动事件以蚂蚁金服董事长彭蕾的一封道歉信而告终。

支付宝9.9社交化,为什么失败了?

我分析支付宝9.9社交变革失败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生活圈的社交基因不对;第二,产品的切入点不对。

首先,支付宝生活圈的基因不应该是兴趣+社交+信用,而应该是?基于支付场景的社交。

支付宝的定位很准确——支付工具。在这个基因模型中,利息与支付场景无关,信用只是个人信誉中的一个小模块。一旦没有支付场景,就会带来一个问题:用户不知道为什么要了解别人在支付宝的兴趣生活。

例如:

你加了猪肉大厨的微信,突然他发朋友圈晒娃。你会觉得这个朋友圈很不和谐——因为你不熟悉,更何况这个内容不是基于交易的。

但如果他今天发了一条信息,“猪肉很新鲜,今天早上刚宰的”,你会很感兴趣,因为这条信息和交易有关,值得你关注。

通过例子不难理解:为什么支付宝的生活圈一上线就开始被诟病?因为内容确实很难与支付场景交叉,用户不会理解与产品定位无关的产品功能。所以一开始大家都拒绝支付宝社交。

第二个问题是产品的切入点不对,导致迭代提前结束。

一般来说,产品刚推出时定位不准确是很常见的。在创业公司,完全可以按照精益创业的方法迭代。但这次支付宝太心急了,直接选择了“性”作为切入点,引爆了媒体,带来了强烈的负面舆论。

很多社交产品都是通过“性”的需求切入市场的,比如陌陌、探索,甚至传说马的父亲在QQ早期扮演了一个可爱的女孩和用户聊天。但支付宝的品牌形象严谨、安全、值得信赖,一旦与性挂钩,就会变成拉皮条的大叔——这种落差是新闻素材的好题材。

而且,支付宝在全国的影响力是无法估量的——谁不会在乎自己的财产呢?

这种切入市场的结果是:媒体曝光引发争议,舆论碾压产品团队,项目被迫停止迭代,导致社交路线提前熄火。

所以,支付宝9.9社交转型的失败是因为战略失误,社交基因和切入点的选择错误并不代表支付宝不能给工具添加社交属性。

如果社交行为发生在付费场景,用户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支付宝的社交到底靠不靠谱,要看策略能否和谐地融合支付场景。

第二,为什么放弃社交,转而主打付费?

支付宝更新了10.1.0,首页收起了之前为社交活动准备的信息流,增加了很多支付活动。

据说在新的更新中,部分用户的“天猫服务”模块被灰显。如此努力开放交易入口,发展支付业务,有人会认为支付宝会放弃社交,放弃支付服务。

其实并不是。从目前“绿色金融”系列公益游戏的大火来看,支付宝并没有放弃社交,而是在迭代中找到了社交的新切入点:公益+游戏+社交。

这种模式的付费场景是每次交易为游戏提供不同的经验值,交易金额作为能量,成为用户进阶游戏的重要角色。设置不同的交易方式获得不同的能量,不仅带来了良好的业务发展,也解决了社交定位和支付宝定位的融合问题。

从“蚂蚁庄园”的产品命名定位分析来看,支付宝的社交活动将继续围绕这一模式,继续探索——毕竟农场里的动物还是很多的,养鸡之后还可以养鸭、羊、牛。

虽然社会尝试逐渐好转,但目前的支付业务情况却是水深火热。

目前支付宝回归支付服务有两个原因:

为了赢得微信外敌入侵的竞争

一是市场份额被微信压了,不得不先回归商业。

支付宝的使命是用支付服务链接每个人,微信支付定位和支付宝一模一样;而且最近微信支付发展很快。在模仿支付宝促进消费后,越来越多的用户形成了小额使用微信的支付习惯。

数据显示,17第一季度,微信支付再创纪录,市场份额几乎达到40%。然而,几次测试失败后,支付宝的市场份额表现平平。

从其他第三方支付份额下降,微信支付上升的现象可以看出,微信瞄准的是长尾中的支付场景——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一开始不会动摇支付宝的市场第一的地位,但城市弹尽粮绝也是迟早的事。

根据兰彻斯特定律:

只有第一家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41.7%,并且领先第二家企业至少1.7倍,才能形成占主导地位的垄断市场结构。

支付宝要想在一段时间内避免被微信赶超的担忧,首先要形成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垄断市场格局。

虽然现在支付宝的市场份额还不够,但是支付宝的优势还在,主要支付场景的票还紧紧握着。以主支付场景为核心,吞并边缘支付场景,打造强大的向心支付产品,是支付宝更新背后的大逻辑。

所以我们会看到,在10.1.0中,生活服务支付场景在产品中的权重增加了,这是支付宝在新支付场景中的部署。

阿里线下战略的成功部署

第二,在阿里线下的战略部署中,支付宝是小企业店的先行者。

一些天猫布局的智慧门店和线下门店,可以直接归天猫和淘宝;其他的小店,因为装修成本、店主观念等复杂因素,很难把业务移植到线上——支付宝里的口碑店都成了链接入口。

小店主通过建立口碑店铺首页,可以轻松完成将线下业务搬到线上的任务;去商店,在线支付账单。支付宝在首页增加支付入口也是为了增加线下店铺的曝光度,提高线下店铺的转化率。所以,为了吸引更多的线下小商家加入口碑店,支付宝必须提供高曝光率和有效转化率。

考虑到这两个因素,现在的入口还不够完善。

综上所述,虽然支付宝的社交业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为了赢得来自微信的竞争和阿里线下战略的成功部署,现阶段支付宝的主要目标是围绕支付属性,拓展场景发展支付业务。社交作为一个副业,不断迭代,探索方向。

三、支付宝的新战场:金融服务

在发展线下服务的同时,支付宝新的线上战场是金融服务:

布局金融服务是蚂蚁金服蓄谋已久的战略;

今年6月14日,蚂蚁财富正式更名为蚂蚁财富,主营业务从基金拓展到股票、基金、保险。

除了商业模式的增加,蚂蚁财富还模仿雪球,想打造一个内容+投资的生态模式。

目前我的页面已经开通了蚂蚁财富的入口,但是首页还没有开通。

从变现的角度来看,蚂蚁财富可以作为金融服务的底层业务,在支付宝构建新的盈利路径。

作为一种交易工具,支付宝使用金融服务的变现模式更为合理——用户在余额宝和账户余额中拥有大量资金。有了蚂蚁财富的基础,只要把余额和服务连接起来,就可以突破壁垒,开启新的变现模式。

支付宝里的芝麻信用在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为交易提供信任服务。芝麻信用、蚂蚁财富、支付宝组成的业务阵列,将形成完整的金融产业链。届时,支付宝也将从支付工具转型为金融服务平台,几乎涵盖所有线上金融服务。

在与微信的竞争中,线上金融服务交易可以为支付宝带来巨大的市场份额,大大增强产品的向心力。在完成部署和贯通后,微信的长尾场景会因为支付宝的向心吸引力而慢慢转移到支付宝。这是支付宝战略调整的大杀器。

从近期支付宝小程序的部署来看,支付宝已经提前做好了接收这些新场景的准备。

但是谁会死还需要时间去验证。

最终总结

支付宝的10.1.0只是一个开始。

在支付宝的战略变革中,社交不再是迭代主线,以支付业务为核心链接新服务成为新的战略目标。未来,支付宝将维持现有业务,通过口碑店铺链接线下场景,通过小程序链接边缘支付场景,通过金融服务链接线上交易新业务,打造完整的支付生态。而社交业务也会小步迭代,探索新的切入点,等到生态建设完成后再继续发力。

在明确以支付业务回归为主要目标后,支付宝下一版本的迭代路线也变得清晰起来。

当前的两个迭代目标应该是:

完善首页线下入口

首页增加金融服务产品入口。

不过,对于用户来说,支付宝终于回归了支付主线;未来的迭代也将提高线下支付的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如果用户使用的服务较少,固定时间较长,应该使用目录的形式。

如果用户使用服务较少,且长期不固定,应该采用目录推荐的形式。

如果用户使用的服务较多,且长期固定。您仍然应该使用目录的形式。

如果用户使用的服务较多,且长期不固定,应该使用推荐的形式。

从支付宝的发展形态来看,从1逐渐过渡到4。

支付宝在9.2版本尝试了生活圈的方式。生活圈是以Feed流的形式来做的,因为生活圈,服务的最后一种形式,用户使用的服务更多,时间也不固定。

因为支付宝的服务是单一的面向任务的服务,变化不大。

支付宝在9.7尝试接入群服务。

但是对于淘宝、美团这样的商家来说,用户选择的店铺很多,而且长期不固定。

推荐能解决目录和搜索之外的用户问题吗?

应该推荐什么样的产品形态?

用户对内容没有明确的预期,用户对信息有强烈的需求,这是典型的Feed场景。

Feed form解决方案的核心问题是用户发现和获取的问题。

搜索叫做用户有一个模糊的概念,需要通过大量的模糊匹配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访问被称为,用户的诉求是获取信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最重要的两件事是内容,而不是订单,更多的是帮助用户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