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罗德·布鲁姆出生于哪里
哈罗德·布鲁姆
哈罗德·布鲁姆(HaroldBloom,1930年7月11日——2019年10月14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当代美国著名文学教授、“耶鲁学派”批评家、文学理论家。
1951年,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1955年,获得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布鲁姆生前曾执教于耶鲁大学、纽约大学和哈佛大学等知名高校,在1959年发表了第一本书之后,布鲁姆一生出版了40多部著作,包括二十余本文学批评,一些宗教相关书籍和一部小说,尤其是1973年的代表作《影响的焦虑:一种诗歌理论》在美国批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2019年10月14日,在纽黑文家中去世,享年89岁。
中文名:哈罗德·布鲁姆
外文名:HaroldBloom
国籍:美国
出生地:纽约
出生日期:1930年7月11日
逝世日期:2019年10月14日
职业:作家、文学评论家
毕业院校:康奈尔大学、耶鲁大学
代表作品:《影响的焦虑:一种诗歌理论》、《西方正典》
人物生平
哈罗德·布鲁姆先后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和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55年起在耶鲁大学任教。早期研究浪漫主义诗歌,曾出版过论布莱克、雪莱、叶芝、斯蒂文斯等英美诗人的专著。
六十年代布鲁姆通过对英国浪漫派诗人的深入研究,动摇了对T·S·艾略特的保守形式主义批评在美国学界的支配地位。
七十年代前期转向一般文学理论研究,与德·曼、哈特曼和米勒并称耶鲁四大批评家,以诗歌误解和影响的焦虑理论更新了对文学传统的认识。九十年代以后又转向《圣经》和宗教研究。
1973年推出《影响的焦虑》,“用一本小书敲了一下所有人的神经”,在美国批评界引起巨大反响。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诗歌批评、理论批评和宗教批评三大方面。他以其独特的理论建构和批评实践被誉为“西方传统中最有天赋、最有原创性和最有煽动性的一位文学批评家”。
九十年代以后,布鲁姆又转向了《圣经》和宗教的研究,并在九十年代初期的美国经典文学论战中声名鹊起。
人物逝世
2019年10月14日在纽黑文家中去世,享年89岁。
主要作品
《雪莱的神话创造》(1959)
《想象的群体》(1961)
《叶芝》(1970)
《塔里敲钟人:浪漫派传统研究》(1971)
《影响的焦虑:一种诗歌理论》(1973)
《误读之图》(1975)
《诗歌与压制》(1976)
《竞争:一种修正主义理论》(1982)
《影响的诗学》(1988)
《J书》(1990)
《美国宗教》(1992)
《西方正典》(1994)
《莎士比亚:人的创造》(1998)
《如何读,为什么读》(2000)
《天才:创造性心灵的一百位典范》(2002)
《Bloom'sBiocritique》(2003)
《影响的解剖——作为生活方式的文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