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五种弩箭

冷兵器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五种弩箭

秦弩--强弩在前,锬戈在后

弩,最早可追溯到4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只做狩猎工具使用,直到春秋时期,青铜弩机的诞生,才使得弩的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并被作为兵器投入战场使用。

到了战国时代,弩的种类得以长足发展,而秦弩则是战国弩中得佼佼者。相比各地发掘的战国弩,兵马俑出土的秦弩性能更优,其弩臂更长,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大,从秦赵的长平之战中就可窥见一斑。

且秦弩的生产制造已具有标准化水平,并已量产配备,由此可见秦弩是当时战国制弩技术中的集大成者。

大黄弩--非力大者不能使用

随着冶金技术的不断发展,汉代的弩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即大黄弩,并于军中大量装备,已然成为“国之利器”。

据《史记》记载,当年汉匈大战,李广遭匈奴包围,所部兵马死伤过半,危急时刻,李广令士兵拉满弓,不要放箭,诱使匈奴深入,而李广则瞅准时机,用大黄弩中威力最大的大黄力弩连杀几员匈奴副将,匈奴畏惧,逐渐散开,遂得以突破重围。

由此可见,弩在汉匈大战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是汉军装备的明显优势,亦从侧面反映了大黄弩的优异性能,及发达的兵器制造技术,可谓弓弩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

诸葛弩--一弩十矢俱发

由于战争导致的需求,弩得以持续发展,到了三国时代,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压制魏国骑兵,以及守隘塞口,遂在前代连弩的基础上发明制作了元戎弩,即诸葛弩。(连发弩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即双矢并射连发弩,故元戎弩并非最早连弩)

据《三国志》记载,'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驽十矢俱发',但诸葛弩威力小,射程短,为了弥补这种缺陷,常在箭簇之上,涂以剧毒,在据守险隘塞口,轮番射击,方能发挥威力,故被认为是守营利器。但此弩随着蜀汉政权的消亡,亦逐渐衰落,明清时已沦为民众看家护院,打猎把玩的玩物。

神臂弩--三百步外贯穿铁甲

宋朝,中国弩箭制造技术的巅峰时代,其中神臂弩是单兵弓弩中威力最大的弩,此弩于北宋神宗时诞生,由李定发明,其射程远达三百四十余步(超过372米),威力巨大。

宋神宗决定将其量产,用以装备军队,遂成为宋军弩手的制式标准兵器。南宋时期抗金名将韩世忠曾对其进行改良,研制出克敌弓,用以压制金军骑兵。

但此弩传至明朝后,遂失传。据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记载,《永乐大典》曾载有神臂弩部件图,但并无全图。

三弓床弩--一枪三剑箭

宋代大型重弩的巅峰之作,弩炮上装三张弓,两正一反,须靠至少三十人转动轮轴方可拉开,其威力可想而知,为当时射程最远的远程武器,若近距离发射可以直接钉入城墙,供攻城兵士藉此攀爬而上。

宋辽大战时,辽军主将萧挞凛即是中此弩箭阵亡,使辽军士气大挫,遂有澶渊之盟。

后宋朝灭亡,蒙古人征用床子弩手,并用于战争。到明朝时由于火器的兴起,重弩逐渐淡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