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资料(香港雀鸟)
黑鸢(麻鹰) Black Kite
Milvus migr
特征:
全长约50 - 69厘米(翼展约150厘米),身体褐色,常高飞,利用上升气流盘旋滑翔,尾部开叉,滑翔时经常扭动尾巴。有时发出颇长的啸声。
分布:
留鸟,中国香港最常见的猛禽,常见于市区上空,黄昏及晨早有数百只群聚于港岛半山马己仙峡附近。
习性:
常单独或一群于高空滑翔,以垃圾、鱼类和动物尸体为食物,可说是鸟类中的清道夫
原鸽 Feral Pigeon
Columba livia
特征:
全长约32厘米,有多种形态,颜色多变,但通常身体蓝灰色,翼上有两条阔黑翼带。
分布:
从外地引入,现时在野外所见的均为野化了的家鸽后代,常大群出没于大型市区公园。
习性:
以种子及面饱屑等为食物,偶尔也会进食人们喂饲的食物。
红耳鹎 Red-whiskered Bulbul
Pyonotus jocosus
特征:
全长约20厘米,有黑色的冠羽及红色的颊斑,臀部橙红色,幼鸟没有红色的颊斑。
分布:
留鸟,常见于郊外的林区、市区的公园及树木生长的地方。
习性:
小群在林木中穿插,以果实和昆虫为食物。
鹊鸲(雄性) Oriental Magpie Robin
Pyonotus sinensis
特征:
全长约23厘米,全身羽毛黑白分明,雄鸟身体大致蓝黑色,翼上有白长斑,两侧尾羽和腹部白色。雌鸟羽色与雄鸟相似,但蓝黑色部分为深灰色代替。喜欢在开阔的草地觅食,时常竖起尾巴,鸣声多变。
分布:
留鸟,常见于郊外及市区的大型公园。
习性:
常在人类活动的地方出没,主要以昆虫为食物。亦因为声音悦耳的关系经常被饲养为笼中鸟。又名「猪屎喳」。
白腰文鸟 White-rumped Munia
Lonchura striata
特征:
全长约11厘米,身体大致为褐色,尾黑色,腰和腹白色。
分布:
留鸟,于树林和市区的大型公园出没。
习性:
喜爱群集,以种子为主要食物。
麻雀 Tree Sparrow
Passer montanus
特征:
全长约15厘米,上身暗褐色,喉及颊有黑斑,幼鸟喉及颊的黑斑不明显或完全没有黑斑。
分布:
留鸟,普遍易见,广泛分布。
习性:
常见筑巢于屋檐下、墙洞或树洞中,以种子和昆虫为食物。
八哥 Crested Myna
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
特征:
全长约26厘米,全身黑色,头顶前方有黑色冠羽,嘴和脚黄色,尾末端白色,翼上有时可见白斑,飞行时可见明显的白色翼斑。
分布:
留鸟,常见于郊外的开阔田野及市区的大型公园。
习性:
常成群出没,以果实和昆虫为主要食物。
喜鹊 Common Magpie
Pica pica
特征:
全长约45厘米,尾长。羽毛大致呈蓝黑色,但肩及腹部为白色,组成鲜明的黑白配搭,鸣声为响亮的「格 — 格」声。
分布:
留鸟,常见于郊外及市区的大型公园。
习性:
杂食性,常于地上觅食,以昆虫、小动物和果实为主要食物。
大山雀 Great Tit
Parus major
特征:
全长约13厘米,羽毛呈灰、白、黑色,腹部有一条黑线。
分布:
留鸟,多于树林较高处活动,常见于郊外树林及市区的大型公园。
习性:
活泼好动,互相鸣叫,保持联络。通常先听到鸣声,再看到它在树枝间活动。春、夏可见到家族小群出没,以果实和昆虫为主要食物。
暗绿绣眼鸟(相思) Japanese White-eye
Zosterops japonica
特征:
全长约11厘米,上身鲜绿色,喉和尾下黄色,具明显白色眼圈。
分布:
留鸟,常见于树林及市区的大型公园。
习性:
冬天常组成大群,到处活动,并经常发出轻柔的叫声,保持同类紧密的联系。以果实、花蜜、花粉和昆虫为食物。繁殖于三月至八月,用草筑成杯状巢,附于小枝上。
画眉 Hwamei
Garrulax canorus
特征:
全长约25厘米,身体姜褐色,有明显眼圈,眼后有白色条纹,好像画上去的眼眉一样,因此得名。
分布:
留鸟,偏好林地和有浓密矮树覆盖的山坡。
习性:
不十分怕人,一般在丛林下活动,不易观察,但有时却站立于显眼处歌唱。以昆虫和果实为主要食物。四月至七月间繁殖,巢大而浅,筑于近地处。
叉尾太阳鸟 Fork-tailed Sunbird
Aethopyga christinae
特征:
全长约9厘米,雄鸟头部呈金属蓝绿色,喉和上胸为深绯红色,嘴部向下弯曲。雌鸟和雏鸟上体绿色,头顶灰色,腰淡黄色,下身偏黄色。
分布:
留鸟,常见于树林及市区的大型公园。
习性:
常于花间觅食,鸣声高音响亮。四月至六月间繁殖,巢是一团球状的草,筑于树上。,参考: lcsd/green/birds/b5/over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