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大鱼小鱼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必不可少,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学过教案吗?以下是我为你收集的《大鱼小鱼》教案。欢迎大家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鱼和小鱼教案1活动目标:

1,锻炼孩子的反应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2.培养孩子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3、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保护自己。

4.培养孩子边玩边录音的学习技能,能够用自己短小流畅的语言表达录音的意思。

活动准备:

3个小球

活动流程:

1.孩子们手拉手下楼后,大家一起靠墙站着。然后老师告诉他们今天的比赛是大鱼小鱼,简单讲了一下比赛规则。

2.让孩子们围成一个圈,然后在圈里放三个小球作为小鱼的食物,再从中挑选两条小鱼和三条大鱼。圈内小鱼,圈外大鱼。小鱼要保护好自己的“食物”,就是球不会被大鱼抢走。小鱼手里拿不住球,碰不到大鱼。

3.让孩子先试试,熟悉游戏规则。然后正式开始,休息时间过后,换一批大鱼小鱼,尽量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来。

活动反映:

场景描述:游戏过程中,场景容易混乱,玩完后往往不遵守规则。拉圈的孩子容易倦怠。另外,因为大部分孩子都争做小鱼大鱼,很难调整。

分析:现场混乱主要是因为一圈的孩子都不能参与,时间长了容易疲劳,失去耐心。

反射调节:

1.首先,游戏规则要在孩子圈完之后演示讲解。

2.当游戏中规则模糊时,你需要再次向孩子解释规则。

3.在小鱼和大鱼的游戏中,最好提前安排好小组,轮流扮演大鱼和小鱼,这样不会出现角色的混淆和重复,保证每个孩子的参与。

《大鱼小鱼》教案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1.听音乐,辨别音乐的AB结构。

2、根据现实生活中已有的经验,创造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3.能够和同龄人协调分配角色,体验和同龄人一起玩游戏的乐趣。

4.离开座位打游戏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

教学重点:区分音乐的AB结构,跟着音乐的节奏走。

教学难点:能听音乐,能根据现实生活中已有的经验创造动作。

教学准备:一架钢琴,一套教学图纸,一个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首先,开始部分

1,听歌进教室。

2.展示小鱼图片,和老师对话,引出话题。

孩子们,你们见过海里的小鱼吗?他们是什么样的?他们如何游泳?今天我们要学习节奏“大鱼小鱼”。

二、基础部分

1,完全享受音乐,感受音乐的旋律和结构。区分音乐的AB结构,听完后提问。

提问:

(1)听完这首歌有什么感受?

(2)歌曲是什么时候的?

(3)《听歌》有几段?

2.让孩子再听一遍音乐,在图谱的提示下感受音乐的旋律,理解A段音乐的结构..

(1)看地图,告诉我那条大鱼在那张地图上做什么。

(2)比吹泡泡多多少倍?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用手画泡泡。画完之后,你听到了几首曲子?

(3)老师指导孩子做大鱼游泳,吹泡泡,并伴有音乐。

(4)教师指导幼儿独立完成A段习题,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3.老师引导小朋友创造小鱼游戏的动作,表演音乐得一个B段。

(1)看地图,告诉我鱼在干什么。

(2)教师带领一个孩子做一条大鱼,让其他孩子做小鱼,用音乐B段做游戏,最后微笑,用语言提醒孩子大鱼小鱼要告别家园。

4、放一段音乐,教孩子学做娃娃步。

(1)老师打镜子,孩子打镜子。

(2) 1-4总结老师做动作,孩子等。

(3) 5-8小结孩子学会做老师刚做的事情。

5、引导孩子听音乐并完成游戏,老师指导。

6.扮演不同的角色。

第三,结语部分

1,老师总结表扬了这个班表现好的孩子。

2.下课后休息一下。

大鱼小鱼教案3的素材设计;

在数学区提供若干个放奶油的立方体空盒,将空盒的六面涂成红色或绿色,在空盒的六面粘贴10以内的数字或10以内的物体图案。也可以在10内粘贴想法,记录几份和笔。

玩耍提示:

让孩子选择两个图案相同的绿色骰子随意掷骰子,看数字和朝上的数字是多少,总数是多少。说一说,说一说,再算一算,然后在记录纸上列出加法公式。

让孩子选择一个绿色骰子和一个红色骰子,随意掷骰子,看哪一个正面朝上,比较谁多谁少,谈论它,谈论它,再计算一次然后在记录纸上列出减法公式。

指导要点:

1.活动开始时,两个孩子可以各扔一个骰子,然后一起观察并讲述。熟悉之后,一个孩子就能独立操作并记录。

2.鼓励孩子选择各种骰子进行投掷活动。

3.在操作中,如果遇到不确定的现象,可以向老师或同伴请教。

价值取向:

用一个装有奶油的空立方体盒子做骰子,放在数学区让孩子扔,观察,讲述。培养孩子的视觉观察和准确拍摄的能力,提高手部的精细动作。根据图片栏10内的加减法公式,可以让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对数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