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20世纪末的x86神风特攻队Rise mP6
严格说来,从联电(UMC)曾研制出台湾第一颗自行设计的x86处理器,到威盛(VIA)在1999年并购Cyrix和Centaur,台湾人并未在这块被Intel、AMD***同统治的市场缺席过。当然,至于「存在感」是否足够强烈,那又是另一回事。
神风特攻队驾驶员:Rise 公司成立时间:1993年 公司消失时间:1999年(被SiS并购) 员工人数:100人 最具象征性产品:mP6 由盛而衰的转折:无 未能实现之遗憾:mP6 II在1998年10月,某间由某位台湾人于1993年在加州Santa Clara所创立、背后资金也多半来自于台湾投资人的美国公司,曾稍纵即逝的在x86市场,存在过短短的一年,那家公司叫做Rise(华钜资讯),其产品名为mP6,晶片也由台积电代工制造。如果还能够记得这颗CPU的身影,各位多半都是有点年纪的科科了。
在1990年代后期,也是笔记型电脑与低价电脑即将爆发性成长的关键时刻,从1993年的Rise、1995年的Tran *** eta与同年创立的Centaur,都将目光聚焦在这片「高效能x86处理器御三家」Intel AMD Cyrix尚未集中全力抢占的蓝海。「低时脉」、「低价格」和「低功耗」都是Rise、Tran *** eta和Centaur的***同特色。
从mP6的原生BGA封装(透过将晶片打上1片PGA 296针脚载板相容Socket 7脚位),到支援可让系统厂商自定义电源管理功能的系统管理模式(SMM),都闻得到Rise专注于笔记型电脑的浓浓味。
为了追求「低时脉时亦有高效能」,Rise mP6可每个时脉解码3个指令,和Intel Pentium Pro同等级,也极度注重MMX指令集和x87浮点运算的执行效率,配置了多达7个MMX执行单元(分成三块)与一个管线化的x87浮点运算器。但可能基于成本考量,Rise mP6并未支援非循序指令执行,第一阶快取记忆体总容量仅16kB,也没有多处理器环境所需要的先进可程式化中断控制器(APIC)。
不过Rise mP6仍然具备了不少令人感到惊奇的创意和巧思,值得各位科科多看一眼。
首先,Rise mP6可「动态分支机制预测判断的指令执行流程」,预先3个时脉周期,自动撷取最多横跨4条指令流的指令序列(Rise未公布其运作细节),只要预测正确,即可缩减指令管线撷取指令的延迟时间。
这设计概念,在日后Intel Pentium 4的执行追踪微指令快取记忆体(Execution Trace Cache)和AMD的解藕式分支预测(Decoupled Branch Prediction)都看得到。为了将指令管线塞好塞满,Rise mP6也会在执行单元开工之前的2个时脉周期,提前存取资料快取记忆体,减轻载入所需资料的代价。
Rise mP6另一个重要的特色,在于其3组整数逻辑运算单元(ALU),其中第一组ALU可传递运算元到第二组三输入的ALU。
这技巧非常的简单,假如要同时执行这2个彼此有相依性的指令,第二个指令需要第一个指令的结果(AX暂存器),会导致管线停滞。
AX ← AX+BX DX ← DX+AX
但将原先的BX暂存器传递到第二个ALU,即可一起执行。
AX ← AX+BX DX ← DX+AX+BX
但Rise可能有鉴于「苗头不对(毕竟Intel和AMD的低价产品战争在1998年底就开打了,Celeron大战K6-2,倒楣的Cyrix第一个被打趴)」,不仅预定1999年中登场、内建256kB第二阶快取记忆体的mP6 II从未出世,连180nm制程的mP6 PR333/PR366,仅停摆在工程样品阶段,Rise就在1999年底退出市场了,而也留下了未能攻入笔记型电脑市场的悲愿。
过没多久,SiS(矽统)也向Rise购买其技术与智财权,让mP6成为知名的SiS 550系列系统单晶片的处理器核心,也转进为DM&P(瞻营全电子)Vortex86的技术起点。这些都是台湾厂商,也让Rise mP6堪称在联电和威盛以外,最具台湾色彩的x86 CPU。
以事后诸葛的角度,回顾Tran *** eta的下场和VIA的20年x86处理器发展史,Rise可谓看清时势急流勇退,但现在哪里还看得到mP6呢?这就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了。科科。
追踪 硬体世界考古探险王 硬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