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日常礼仪和行为规范
1.小学生日常礼仪行为规范
1.尊重父母长辈:1。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前,父母下班回家时问候父母。当你离家、上学或放学回家时,你应该问候你的父母。当你父母不在家,你想出去的时候,你要打电话或者写短信告诉父母你要去哪里,什么时候回家,这样才不会让父母担心。
2.记住父母的生日;父母过生日、母亲节、父亲节的时候,可以送一份有意义的小礼物给父母,郑重祝贺。
3.过年的时候,要给父母拜年,送上祝福。
4.父母生病时,要礼貌问候,细心照顾(端茶倒水,送药等。),以免打扰父母。
5、“做好自己的事”,生活上自理,学习上自立,道德上自立,让父母少操心。
6、不择衣食,不乱花钱,能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7.正确称呼长辈。
8.对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的老人可给予特殊照顾。
吃饭的时候,主动给他们夹菜。
睡觉前,为他们整理床铺,放上垫子和蚊帐,防止他们着凉。
对于走路有困难的长辈,要经常搀扶,防备他们摔跤。
有空的时候和他们聊聊天,解解闷,不要嫌弃老人的唠叨。
老人生病了,要好好照顾他,帮他送水送药。洗脚或身体等。
二、餐桌礼仪:
1.落座时,要请长辈先坐,女士先坐,客人先坐。别人坐好了,自己才能坐下。
2、平时等父母家人一起吃饭;长辈先拿菜后,自己再拿菜。主人没有示意开始的时候,不要动筷子。当你先吃完饭时,你应该礼貌地请别人“慢点吃”。当主人没有示意参观结束时,客人不能先离开。
3.吃饭要有礼貌,细嚼慢咽,不要发出不必要的声音,或者边吃边聊。正确使用筷子,避免敲、扔、叉、插、搅、舞筷子。喝汤时,用勺子舀到小碗里,用勺子送入口中。不要直接吃汤碗。千万不要吹热汤;喝汤的时候不能发出声音。
4、不挑食,不留“碗底”,不独食。父母也要让父母自己掏钱或者留一些给他们吃。别人给自己加菜的时候说“谢谢”。不需要的时候要说:“谢谢,我真的不需要。”主动给长辈加菜。
5.吃完饭,帮父母收拾碗筷,擦洗餐桌。
三、待客礼仪:
1.客人来访,要提前准备,收拾房间。迅速开门或主动在门外迎接客人,热情招呼。如果客人携带重物,应主动帮助,并帮助老人或体弱者。
2.进入房间后,一般会邀请客人坐在最重要的座位上,然后奉上茶水和糖果。泡茶时,先将茶具清洗干净,以倒入每杯茶高度的2/3为宜。茶要双手放在客人的右手上,先敬长辈。
3.之后要及时和客人说话(打招呼),不要怠慢客人。如果客人有事情要求和父母谈,要主动回避。父母不在家,进门之前和客人很熟;对于陌生访客,你可以找个借口让他们改天再来。
4、接待老师要像接待长辈一样热情庄重。带孩子来参观的家长朋友,要陪孩子玩,或者给孩子讲故事,读书,听音乐,看电视。
5.当你的同学和朋友来访时,你应该热情欢迎他们。当你第一次拜访时,你应该把他们一一介绍给你的父母,然后给客人让座。你可以用茶、水果、书籍等招待他们。吃饭的时候,同学朋友要主动邀请他们一起吃饭。如果客人宣称已经吃过了,那就安排朋友先坐下,在吃饭前找一些书、报纸或杂志给他看。
6.当客人提出离开时,他们通常会礼貌地互道再见。当客人起身时,他们会开始走到门口,并说:“请慢慢走...欢迎你再来!”
7.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事先和对方约好。
8.做客时穿着要整齐,外表要整洁。
9.进门前按门铃或轻轻敲门。只有在有回音或有人开门后才能进入。
10.主人倒茶或给糖果时,要站起来双手接过,并说“谢谢”。
11,不要和朋友一起玩,不要随便进大人的卧室翻别人的东西。未经主人允许,不要动用主人家里的东西。即使是至亲好友,也要先打个招呼,征得主人同意后再使用。
12.如果在主人家用餐,要注意用餐礼仪,不能先入座,更不能先碰食物。
13、离开亲友家时,要郑重道别。
四、电话礼仪:
1,正确接听电话:
养成电话铃响后立即接电话的习惯,温和地报告自己。比如:你好!这是...你在找谁?"
如果是找别人的电话,要让对方等一下,然后赶紧给接电话的人打电话;如果对方要找的人不在,就问对方有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告诉自己。
接别人电话时,对方应该先结束通话。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委婉告知对方,尽快结束对话。
在电话旁边放一支笔和一张卡片纸,方便录音、查询和传输。
2.正确呼叫:
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打电话。
找出号码并正确拨号。
接通后,先报出你要找的人的名字。
通话的声音要清晰,时间不能太长。
为了方便使用(节省时间),你应该把常用的电话号码记在电话簿上,放在电话机旁边。
3.对错误的数字要宽容。
4.文明使用公用电话,爱护公用电信设施。
5.记住并正确使用一些特殊的电话号码:119、120、110等。
2.小学生日常礼仪行为规范
1,课堂礼仪: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礼貌。(1)上课:上课铃响,学生要坐在教室里等老师上课。老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同学要迅速起立,向老师问好,等老师回复后再坐下。学生应该准时到校。如果他们因特殊情况不得不在老师下课后进入教室,他们应该在进入教室之前得到老师的允许。
(2)听力: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解,集中精力独立思考,重要内容做笔记。当老师提问时,你应该先举手,然后当老师叫到你的名字时,你才能站起来回答。说话时要立正,态度落落大方,声音清晰洪亮,使用普通话。
(3)下课:下课铃响了,如果老师还没有宣布下课,学生要安心听课,不要忙着整理书本,也不要忙着把桌子弄得乒乓响,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下课后,所有的学生仍然需要站起来和老师说“再见”。直到老师离开教室,学生才能离开。
2、服装仪表:穿着的基本要求是:合身;及时;整洁;大方;注意场合。
3.尊重教师礼仪:学生在校园内进出或上下楼梯与老师见面时,应主动向老师敬礼问好。学生进入老师办公室时,应先敲门,得到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在老师工作生活的地方,不能随便翻老师的东西。学生不应该对老师的外表和衣着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而应该尊重老师的习惯和个性。
4.同学之间的礼仪:同学之间深厚的友谊是生活中团结友爱的力量。注意同学之间的礼貌是你和同学搞好关系的基本要求。学生可以直呼其名,但不能用“你好”来称呼对方。
“啊”等不礼貌用语用来称呼同学。向同学要东西时,要用“请”、“谢谢”、“麻烦你了”等礼貌用语。借用学校及生活用品时,取用前要征得同意,用后及时归还,致谢。对于学生的不幸、偶尔的失败、学习上的暂时落后,我们不应该嘲笑、冷嘲热讽、歧视,而应该给予热情的帮助。不能对同学的外貌、体态、衣着品头论足,更不能给他们起侮辱性的绰号。千万不要嘲笑同学的身体缺陷。在这些事关自尊的问题上,一定要慎重,要尊重。不要谈论同学的禁忌话题,也不要随便谈论同学。
5.集会礼仪:集会经常在学校举行。一般在操场或礼堂举行,由于参加人数多,场合正式,要特别注意集会中的礼仪。升旗仪式: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升降国旗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方式。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升国旗仪式都要定期举行。升国旗时,全体学生要整齐列队,面向国旗,肃然起敬。升国旗奏国歌时,立正,脱帽,立正,直到升旗。升旗是一项严肃庄重的活动,一定要保持安静,避免自由活动、嬉笑或东张西望。神情肃穆。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所有在场的人都应该抬头仰望。
6.校园公共场所礼仪:要自觉保持校园整洁,不在教室、走廊、操场乱扔纸屑、果皮、随地吐痰或乱扔垃圾。不要在黑板、墙壁、桌椅上乱涂、乱写、乱擦、乱刻,爱护学校公物、花草树木,节约用水用电。自觉将自行车存放在指定的车棚或场所,不要乱停乱放,不要在校园内堵车。
3.小学生日常礼仪行为规范
(1)形象礼仪1。着装整洁、简洁大方,扣好或拉上拉链,整理好衣领。参加升旗、降旗仪式和集会活动时,应穿规定的校服。
2.走在校园里,进教室不穿背心,拖鞋,裤衩。不要佩戴项链、耳环(别针)、戒指、手镯、手链等饰品。
3.按要求系好红领巾:首先将红领巾对折,放入衣领中。红领巾的三角尖与脊柱对齐,打领结,翻下衣领。夏天天气热的时候,可以在左胸佩戴队徽。
每天早晚必须洗脸刷牙,保持面部清洁。
5.没有长指甲也没有涂指甲油。保持指甲无污垢,饭前便后洗手。
6.请务必整理好仪器。适时洗头穿衣,发型得体,不染发,不烫发。男生额头不盖,侧毛不盖耳朵,后面上不去;女生不要用前面的头发遮住眼睛,长发不是披肩。
7.坐有姿,站有姿,走有姿,微笑,举止文明,落落大方。
(二)课堂礼仪
8.当铃响时,你应该迅速回到教室等老师。铃响时,老师走进教室。值日学生喊“起立”。全班同学立正向老师问好。老师回答,然后坐下。坐起来,让桌椅安静下来。
9.上课时,如遇特殊情况上课迟到,应站在教室门口,在老师示意你进入后回到座位上。
10.注意读书写字姿势,做到胸前离桌,眼睛离书一尺,手离笔尖一寸。
11.上课时,各种物品都要小心处理。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举手发言。不要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
12.别人在说话的时候,要认真听,不要随便打断别人,不要取笑别人。通过真诚的眼神和表情鼓励说话者。
13.在班级集体活动中,要有大局意识,听从组长的安排,相互配合,积极与伙伴沟通,在完成自己的任务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组内的伙伴,这样才能赢得团队的成功。
14.在课堂上,如果遇到学生身体不适等意想不到的事情,不要看,也不要表现出厌恶。你要主动关心同学,听从老师的安排,协助老师妥善处理。
15.下课了,离开教室前要做好下节课的准备(铅笔盒放在课桌中间,课本和字典放在座位左上角)。离开教室时,让老师先走。
(3)活动礼仪
16.课间活动时,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积极参加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遵守游戏规则,照顾好自己的游戏伙伴。
17.集体郊游活动要服从管理。同学之间要互相谦让,主动关心和爱护自己弱小的同学。分组工作时,要服从大家的同意,遵守时间,不要单独行动。
18.参加比赛活动时,遵守比赛规则,尊重竞争对手,不要故意伤害对方,对对方的冒犯或疏忽要宽宏大量。遇到有争议的问题,要按照程序向相关人员提出,心平气和地沟通。
19.看比赛,做文明拉拉队,不起哄。不要被自己的胜利冲昏头脑,也不要讽刺失败者。真心为场上的每一位选手加油。
20.积极参加综合实践、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遵守交通规则,遵守社会公德,说话问问题有礼貌,待人大方有礼貌。
21.进出教室、多功能厅、会场等活动场所时,应轻手轻脚、慢行,按指定路线有序行走,不拥挤、不抢道。
22.在各种活动中,我们应该注意保护环境,培养“绿色行为”,如爱护花草树木,节约水电,随意捡纸,垃圾分类。
(4)集会礼仪
23.举行升旗仪式或集会时,迅速、安静、整齐地集合排队,提前进入会场,在指定位置坐(立)坐,等待仪式或集会开始。
24.倾听演讲者,并在演讲后礼貌地鼓掌。活动结束后,见领导或嘉宾先离开,然后听从指挥有序离开,不抢占,不喧哗。
25.大会期间不要交头接耳,不要擅自走动或离开会场,不要在会场吃零食,不要乱扔纸屑,保持会场清洁卫生。
26.颁奖仪式中,获奖者要整理好自己的乐器,稳步入场,双手微笑领奖,领奖后要进行感谢和回队仪式。领奖后按指定路线返回队伍(座位)。
27.报告或表演结束时,鼓掌致谢;亮点是适度鼓掌,不起哄,不吹口哨,不大声喧哗。
28.确有特殊情况需要离开会场的,在征得老师同意后方可离开。
(5)尊重教师礼仪
29.进校门的时候,微笑着和老师见面,站好,用队礼或者鞠躬的方式和他打招呼,然后老师回礼,走开;当你看到你的同学时,互相问好。
30.放学时,排队集体离校,主动向老师同学说“再见”,不要无故在校园或周边逗留。
31.进老师办公室前轻轻敲门,老师同意后才能进去。与老师交谈时,不要左顾右盼,说话轻声细语,尽量不影响他人。老师在工作或和别人谈话时,不要随意打扰,等老师忙完了再说明自己的目的。
32.不要随便浏览老师办公室的东西,不要私自打开老师的电脑。如果你要找的老师不在,但是真的很急,可以给老师写个短信。如果提前和老师约好,就要准时到达约定地点。
33.上下楼梯时,靠右轻手慢脚地走。遇到老师或客人,主动打招呼,并向右避让,让老师和客人先走。
34.真心接受老师的教导。当你和老师同学有不同意见的时候,要心平气和的沟通,不要生气,不要吵闹,不要在背后批评别人。
指出老师的错误是礼貌的。
(6)同学礼仪
36.尊重同学,互助互爱。同学之间要互相问候“早上好”、“你好”,点头招手,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尊重和照顾女同学,不要欺负她们。
37.同学之间的交流应该使用礼貌的语言。问你的同学问题。问之前要用“对不起”、“对不起”、“打扰一下”、“问你一个问题”等谦虚的话,问完后要表示感谢。学生答不上来,说“不要紧,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耽误了你的时间,谢谢”之类的。
38.不要给同学起外号,不要冷嘲热讽,不要说让对方尴尬的话。不要在同学面前说闲话,
39.八卦。如果伤害了别人,要及时真诚道歉。向别人借东西,首先要征得别人的同意;对别人的东西格外爱护,信守承诺,按时归还。
40.遵守游戏规则,礼貌相待。不要斤斤计较,对同学的错误或冒犯要大度。
41.每当你得到别人的帮助时,你应该及时表达你的感激之情。
42.注重信用,尽力做到答应别人的事。
(7)行走礼仪
43.走路时,你应该抬头挺胸,直视前方,自然地摆动肩膀和手臂,以适中的速度行走,避免八字脚、摇晃或扭动。
44.上楼下楼,穿过走廊向右走。进出教室、办公室、会议场所等。按照指定的路线。不拥挤,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轻手轻脚进出各种功能房间。
45.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问候,不能视而不见;如果你需要说话,你应该靠在路边或者角落里说话。你不应该站在路中间或拥挤的地方。
46.行人相互避让,主动给老人、残疾人和有需要的人让路。
47.向人问路时,先用礼貌的语言打招呼,如“对不起打扰你了”“对不起”。年轻人问路要选择合适的称呼,如“爷爷”、“阿姨”、“叔叔”等,然后问路。听完回答,一定要说“谢谢!”“如果被陌生人问路,要认真仔细的回答。如果你不知道,你应该说:“对不起,我不知道,请问别人。"
(8)升旗礼仪
48.立正,注意。
49.仔细听国旗下的讲话。
50.认真大声唱国歌。
(9)用餐礼仪
51.饭前洗手。遵守秩序,排队拿餐具和食物,排队不塞,不敲餐具,保持安静。
收到餐具和食物后,进入各餐厅指定位置就座。坐着的时候双脚自然并拢,双腿自然平放,坐姿自然,背部挺直。
52.吃饭时要保持安静,饭、菜、汤都要吃,不偏食,不挑食,爱惜食物。不要把食物带出食堂,边走边吃。
4.小学生日常礼仪行为规范
一、称呼礼仪1。对父母和长辈不应该直呼其名,应该用规范的称呼。
2.不要直呼哥哥、哥哥、姐姐、妹妹的姓。
第二,问候礼仪
问候父母长辈,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使用不同的问候语。
1,早起后问爸爸(妈妈)早上好。
2.睡觉前,祝爸爸(妈妈)晚安。
3.生日:祝长辈生日快乐,身体健康。
4.逢年过节:祝爸爸(妈妈)节日快乐。
5.出门时:祝爸爸(妈妈)一路平安。
6.归来时:爸爸(妈妈)回来了。
第三,用餐礼仪
1,吃饭前要帮父母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放碗筷,搬凳子。
2.吃饭的时候,让长辈先坐下。你要等父母长辈开始吃饭,你才拿起碗筷吃饭。
3.吃饭时,不要狼吞虎咽,不要无故说话,不要随意走动,不要乱扔食物残渣和骨头。不要在餐桌上咳嗽和打喷嚏。
4.如果长辈给自己加菜,说谢谢。如果你比父母长辈先吃完饭,请他们“慢点吃”。
5.吃完饭,帮父母收洗碗筷,擦桌子凳子等。
第四,着装礼仪
1,外表整洁大方,穿着简单得体,无奇装异服。
2.女学生主张短发,不烫发;男同学剪了头,不留长发,不理会离别。
3.不要化妆、佩戴饰品、穿高跟鞋、背心、拖鞋进入学校。
4.按照学校规定穿校服。
五、尊重教师礼仪
1.遇到老师,一大早问,中午问好,放学回家说再见。
2、进出校门,上下楼梯遇到老师,要让老师先走。
3.进入办公室时要求报告。听到“请进”后才能进入。离开时,你应该和老师说“再见”。
4、发现老师的错误要礼貌的指出。
5.上课发言时先举手,回答问题时起立。
第六,同学交往礼仪
1.学生要学会使用“请、你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别客气、再见”等礼貌用语。
2.学生见面,要互相打招呼,打招呼或者点头。
3.用平静的语气和同学说话。专心听同学讲课,不要轻易打断别人。
4.问同学问题,问之前用谦虚,问之后用感谢。
5.不要给同学起外号,要主动帮助有困难和身体残疾的同学。
七、升旗礼仪
1.升旗时要穿校服,举止庄重,脱帽立正,向队伍敬礼。
2.唱国歌的时候要认真准确,声音要大。
3.仔细听国旗下的讲话。
八。活动礼仪
1.按时参加集体活动,遵守秩序,不随意走动或交谈。
2.在大会上发言时,首先要向老师、同学或听众敬礼,并在发言结束时向他们致谢。
3、观看演出要提前入场,用心观看,适时适度鼓掌,不起哄,不起哄。主持人宣布表演或比赛结束后,有序离开。
4.活动期间不要吃零食,不要在场地内留下杂物。在户外活动中,要集体清理处理垃圾,保护环境卫生。
九、接待礼仪
1.亲戚、朋友、老师、同学来访时,要热情接待,主动打招呼,拿起亲戚或朋友手中的物品。
2.主动让座,给来访者倒茶倒水,用双手递物品。
3.客人离开时,应起身道别,送至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