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垃圾分类活动总结

社区垃圾分类活动总结

精彩的活动已经落下帷幕。我们一定积累了很多感情。要不要总结一下?那么活动总结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以下是我的小区垃圾分类活动总结,欢迎分享。

社区垃圾分类活动总结1为减轻城市垃圾处理压力,缓解垃圾围城危机,提高居民素质和环保意识,增强居民垃圾分类能力,落实我社区垃圾分类工作,本月,结合广州市“保护环境”主题月的实际情况,我社区开展了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现总结如下。

首先,积极宣传,让居民更多地了解垃圾分类。

这个活动是在周末举行的,很多正在休息的居民来到体育馆参加我们的活动。活动现场有一些居民对垃圾分类不太了解。为此,我们准备了垃圾分类宣传资料,免费发放给居民。

8点50分,活动开始。首先是社区垃圾分类活动的总结和归纳,如垃圾分类宣传和实践示范等。我们让居民打开垃圾分类的宣传单,阅读宣传资料。我的工作人员告诉居民,垃圾分类可以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然后告诉居民每类垃圾对应的垃圾桶颜色,各类垃圾的代表物品,以及如何分类回收。然后各种垃圾分类运营。宣传“爱护环境”的重要性,要求居民“爱护环境”,垃圾分类。

9点,垃圾分类有奖游戏开始。在垃圾分类的实用游戏摊位上,孩子们更加活跃。他们学以致用,在父母的陪同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垃圾分类的实践。老人们对垃圾分类问答亭更感兴趣,因为它涉及的知识范围很广,所以他们根据自己的知识和习惯猜测答案。但是,垃圾分类是一个专业的内容。我的工作人员指导居民详细阅读垃圾分类宣传单,并在宣传单中找到答案。因此,许多居民都详细阅读了垃圾分类宣传单,特别是在好学的孩子的带动下,一些老人也认真阅读了垃圾分类宣传单,使居民对垃圾分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二,听取反馈,居民满意。

本次活动中,我所在的居委会* * *共发出10份问卷,回收10份问卷,满意率100%。社区活动得到了居民的支持!

我所在的居委会将继续开展垃圾分类相关活动,为建设美好家园不断努力!

社区废物分类活动摘要2。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重要步骤,对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创建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先锋社区于20xx日开展了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这些活动概述如下:

一.活动的目的

本次活动旨在表彰在我社区垃圾分类推广过程中能够自觉、积极实施垃圾分类并在邻里间起到宣传和表率作用的友好家庭,通过研讨会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和参与率,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第二,加大宣传。

活动开始前,我们的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在社区张贴了海报和活动通知,并在家中发放了150多份垃圾分类宣传单,以提高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使垃圾分类深入人心。同时,协助居民完成问卷并免费发放家庭厨余垃圾桶,在楼层门口定时张贴垃圾分类温馨提示,告知居民小区将于7月22日开始定时投放垃圾分类,并通过耐心解释和引导,争取居民的支持和配合。为了使活动信息覆盖整个社区,提高居民参与率,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三。活动

活动当天,我们社区组织志愿者在会场外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单,解答前来咨询的居民的疑问,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

通过这次活动,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如何分类垃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所有出席活动的居民都表示,在这次愉快而生动的活动中,他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垃圾分类,并表示将为推动垃圾分类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了增进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他们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实践。20xx月碧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办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在活动现场,社工教导居民垃圾数量的危害;处理困难;垃圾如何分类及其意义?并带动参与者一起更好地理解游戏中的垃圾分类,让居民将相应种类的画板放入四种分类垃圾的桶中。游戏中,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参与进来,拿起画板,朝前面的分类桶跑去。一位热心居民告诉孩子们,“厨余垃圾要放在左边的桶里,右边的是有害垃圾……”比赛结束后,他继续向居民们传播更多的相关知识。

通过此次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增强了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使“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促使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实践,不断提高自觉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良好的环境是居民生活稳定、社会和谐的基本物质条件。然而,越来越多的垃圾正在给我们的生活环境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垃圾分类可以充分回收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变废为宝;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垃圾处理的数量和成本。为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20xx年9月29日,根据妇联的工作安排,在我辖区垃圾分类文明楼门口张贴了两张宣传展板,同时在居民家中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

居委会在单元门上张贴“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教育示范楼门”的门牌;在楼道墙上张贴KT板,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挨家挨户发放《垃圾分类倡导文明建筑倡议书》、环保书籍、小礼品等形式向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的好处,让大家意识到垃圾分类的必要性,赢得了居民朋友的认可和好评。都说“住我家是绿色的,垃圾分类靠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他们一定会宣传垃圾分类,坚持垃圾分类,努力让这种利己、利人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并广泛发展成为全民行动,共建我们绿色和谐的美好家园!

社区垃圾分类活动总结3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的数量与日俱增,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学校,每天都会产生垃圾,如废纸、塑料、废电池、果皮等。这些垃圾大部分是可回收资源。自垃圾分类活动在我校正式开展以来,我校高度重视,采取多项措施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多月来,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工作总结如下:

第一,提高环保意识,树立分类观念。

据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城市之间的空间可能不再是绿色的田野,而是臭烘烘的垃圾。垃圾的问题是世界性的,我们学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为学生宣传垃圾分类的知识。通过校园广播、窗口校园网等形式,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倡导,阐明垃圾对社会生活造成的严重危害,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呼吁学生积极参与。同时教给学生垃圾分类的知识,让学生垃圾分类逐渐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性行为。

二、各班要加强宣传和培训,普及分类方法。

每个班级采取不同的形式:比如学生在网上查找资料和图片,或者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资料,然后利用校会、午餐时间等时间在班里互相交流、接受教育,让学生学会垃圾分类;养成室内整理的习惯;对分类做得好的班级进行表扬奖励,树立榜样。

第三,介绍经验,加强推广

开展垃圾分类的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需要很长的时间,仅仅纸上谈兵很难有成效。因此,我校建议各班根据学生实际,开展各种垃圾分类实践活动。例如,将活动延伸到家庭,调查生活垃圾的成分并进行合理分类;把垃圾分类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联合办报。各种活动促进垃圾分类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内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行为。

第四,制定措施,落实到位

学校设置分类垃圾桶:可回收,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贴在垃圾桶上。并通过广播宣传,告知学生将垃圾分门别类地扔进不同的桶里,学校保洁员在清理垃圾时会分别处理。并鼓励各班设立可回收垃圾袋或垃圾箱,将本班可回收物品分类存放,比如我们学生每天喝的瓶子,喝完放在纸箱里,定期卖给废品收费站。收入可以作为课时费,给学生买奖品。这样,既做到了环保,又让同学们树立了节约意识,还体验到了其中的乐趣。

“垃圾分类,不费吹灰之力,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校园垃圾分类可以大大减少垃圾增加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成本,有利于资源再利用。在校园内开展垃圾分类回收活动,不仅可以循环利用,节约资源,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全面推广和落实完善的垃圾分类处理政策,建设绿色、和谐、优美、节约的校园。不仅要让垃圾分类在校园扎根,更要让小手牵着大手,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社区垃圾分类活动总结4为全面贯彻落实《xx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管理办法》、《xx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实施方案(2016—2020)》等相关文件精神,我局制定了《xx区xx街道垃圾分类工作方案》,并根据方案全面推进所辖xx社区(含城中村)垃圾分类相关工作。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统筹部署

年初,我召开动员会,传达了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以认真负责的精神抓好创建工作,要求城管部门牵头,各部门全力配合,将创建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同时要求各小区、物业小区(含城中村)切实履行职责。

第二,努力工作,狠抓落实

举办“资源回收日”1326次,现场回收玻璃12吨、金属3.6吨、塑料2吨、纸张3.2吨。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分类习惯。更新7358旧分类垃圾桶。建筑标识和贴纸6290个,垃圾分类专项培训134次(大型培训6次),入户宣传32125次,更换旧贴纸28245张,培训垃圾分类志愿者487人,开展垃圾分类专项活动356次。张贴269个户外大型宣传栏。发放《xx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南》62456份。

第三,创新措施,解决难题

垃圾分类是一项改变人们习惯的工作,甚至可以称之为“垃圾革命”。改变人们长期以来的习惯涉及到一个系统工程的方方面面。为此,我办创新性地提出了“三阶段十步法”。三个阶段分别是“导入期”、“实施期”、“维持期”,其中导入期的“xx模式”志愿监督员较多。各社区招募志愿者,统一培训教授方法,熟练应用社区垃圾操作指南。依靠这些志愿者监督和指导居民进行日常垃圾分类。X阿姨是退休教师。自从担任志愿者监督员后,她和同社区的其他志愿者每天都在下客点巡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着整个社区的居民。

第四,展望未来,制度建设

垃圾分类不是一项活动,也不是一个项目,而是一项“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的工作。为了使我们的垃圾分类能够长期持续进行,并逐渐成为社区的常规工作,需要各种制度来保障。下一步,我局将召集各相关方,对垃圾分类的可持续管理提出合适的方案,形成制度,并有效实施,推动垃圾分类的常规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