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阳的一点知识
它的体积是地球的654.38+0.3万倍以上,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与地球的平均距离为1.496亿公里,直径为1.390亿公里。从地球走到太阳需要3500多年,即使坐飞机也要20多年。平均密度1.409g/cm3,质量1.989× 10 33g,表面温度5770℃,中心温度15百万℃。从里到外依次是太阳核反应区、太阳对流层和太阳大气层。热核反应在其中心区域持续进行,产生的能量通过辐射发射到太空。22亿个能量中的一个辐射到地球上,成为地球上光和热的主要来源。明星也有自己的生活史,从出生、成长到衰老,最后到死亡。它们大小不同,颜色不同,进化也不同。恒星与生命的联系不仅仅在于它提供光和热。事实上,构成行星和生命物质的重原子是在一些恒星生命末期发生的爆炸过程中产生的。
太阳的基本物理参数
半径:696295公里。
质量:1.989× 10 30kg
温度:5770℃(表面)1560万℃(核心)
总辐射功率:3.83× 10 26焦耳/秒。
平均密度:1.409克/立方厘米。
日地平均距离:1.5亿公里。
年龄:约50亿年。
到达地球大气层上限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天文太阳辐射。当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时,单位时间内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全光谱的总能量称为太阳常数。太阳常数的常用单位是瓦特/平方米。由于观测方法和技术不同,得到的太阳常数值也不同。世界气象组织(WMO)在1981公布的太阳常数为1368 W/m2。地球大气上界99%以上的太阳辐射光谱在0.15 ~ 4.0微米之间。太阳辐射能量约50%在可见光谱(波长0.4 ~ 0.76微米),7%在紫外光谱(波长;0.76微米),并且最大能量在0.475微米的波长处。由于太阳辐射的波长远小于地面和大气辐射的波长(约3 ~ 120微米),通常称为短波辐射,地面和大气辐射称为
长波辐射。太阳活动和日地距离的变化会引起地球大气上限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
对于人类来说,辉煌的太阳无疑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天体。万物生长在太阳上。没有太阳,就不会有地球上千姿百态的生命现象,当然也就不会有作为智慧生物的人类。太阳给人以光和热,带来昼夜和季节的循环,影响地球温度的变化,为地球生命提供各种形式的能量。
在人类历史上,太阳一直是许多人崇拜的对象。中华民族的祖先把他们的祖先颜地视为太阳神。在古希腊神话中,太阳神是宙斯(众神之王)的儿子。
太阳,一颗令人敬畏的行星,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它的内部结构是什么?
事实上,太阳只是一颗非常普通的恒星。在浩瀚的恒星世界中,太阳的亮度、大小和物质密度都处于中等水平。正因为它离地球最近,所以看起来像天空中最大最亮的天体。其他恒星离我们很远。即使是最近的恒星也比太阳远27万倍,看起来就像闪烁的光。
组成太阳的物质大部分是普通气体,其中氢约占71%,氦约占27%,其他元素占2%。太阳从中心向外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区和太阳大气层。太阳的大气层和地球的大气层一样,根据高度不同,性质不同,可以分为三层,即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表面是太阳大气的最底层,温度在6000℃左右。它是不透明的,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看到太阳的内部结构。但是天文学家根据物理理论和对太阳表面各种现象的研究,建立了太阳内部结构和物理状态的模型。这个模型也被其他恒星的研究证实了,至少在大的方面,是可信的。
虽然太阳的核心面积很小,半径只有太阳半径的1/4,但却是太阳巨大能量的真正来源。太阳核心的温度极高,达到15百万℃,压力也极高,使得氢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发生,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只能通过辐射层和对流层中的物质转移,传输到太阳光球层的底部,再通过光球层辐射出去。
太阳光球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的圆形表面,太阳的半径也是光球的半径。光球的表面是气态的,平均密度只有水的几亿倍,但由于其500公里的厚度,光球是不透明的。光球层的大气中有强烈的活动。用望远镜可以看到光球表面有很多密密麻麻的点状结构,非常像米粒,它们被称为米粒组织。它们极不稳定,一般只持续5 ~ 10分钟,其温度比光球层平均温度高300 ~ 400℃。目前认为这种颗粒结构是光球层下气体剧烈对流造成的。
光球表面另一个著名的活动现象是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是光球层上巨大的空气漩涡,大部分呈近椭圆形,在明亮的光球层背景衬托下显得更暗,但实际上其温度高达4000℃。如果能把黑子单独拿出来,一个大的黑子能发出相当于一轮满月的光。太阳表面黑子的出现是不断变化的,反映了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太阳黑子的变化存在复杂的周期性现象,平均活动周期为11.2年。
靠近光球层的大气称为色球层,平时不易被观测到。在过去,这个区域只有在日全食时才能看到。当月亮隐藏了光球的明亮光彩时,人们可以发现太阳轮的边缘有一层玫瑰色的光彩,也就是色球。色球层厚约8000公里,化学成分与光球层基本相同,但色球层内的物质密度和压强远低于光球层。在日常生活中,离热源越远,温度越低,但在太阳大气中正好相反。色球层附近的光球顶部温度差不多4300℃,但在色球层顶部达到几万度,然后在日冕上升到几百万度。人们对这种异常变暖现象感到不解,确切原因至今未找到。
人们还可以在色球上看到许多冲天的火焰,这就是天文学上所谓的“日珥”。日珥是一种快速变化的活动现象,一个完整的日珥过程通常需要几十分钟。同时,日珥的形状也可以说是多种多样,有的如云如烟,有的如瀑布喷泉,有的如曲拱桥,有的如草,不胜枚举。天文学家根据形态变化的大小和速度将日珥分为三类:平静日珥、活动日珥和爆发日珥。最壮观的是爆发式日珥,它是安静的或是活跃的。有时,它会突然变得“狂暴”,拼命把气体物质向上抛,然后转回太阳表面,形成一个环,所以也叫环形日珥。
在日全食的短暂时刻,你常常可以看到太阳周围有一大片白色、蓝色、柔和而美丽的光晕,这就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日冕。日冕的范围在色球层之上,延伸到几个太阳半径。日冕中的物质更薄,会向外膨胀,并使热电气体粒子不断流出太阳,形成太阳风。
太阳看起来很平静,但实际上一直在激烈地活动。太阳表面和大气中的活跃现象,如太阳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等,都会使太阳风大大增强,从而产生许多地球物理现象,如极光的增加、大气电离层和地磁场的变化等。太阳活动和太阳风的增强还会严重干扰地球上无线电通信和空间设备的正常工作,损坏卫星上的精密电子仪器,造成地面电源控制网络的混乱,甚至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中的宇航员的生命构成威胁。因此,对太阳活动和太阳风强度进行监测,并及时做出“空间天气”预报,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银河系的1000多亿颗恒星中,太阳只是普通的一员。它位于银河系对称面附近,距银河系中心约26000光年,银道面以北约26光年。它一方面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绕着银河系中心旋转,另一方面相对于周围的恒星以每秒19.7公里的速度向织女星附近的方向运动。
太阳的年龄约为46亿年,还能继续燃烧约50亿年。在其存在的最后阶段,太阳中的氦会转化为重元素,太阳的体积开始膨胀,直至吞没地球。经过1亿年的红巨星阶段,太阳会突然坍缩成白矮星——所有恒星存在的最后阶段。几万亿年后,它最终会完全冷却下来,然后慢慢消失在黑暗中。
万物之源——太阳
清晨,当太阳从漫天的彩霞中迸出,将金色的光芒洒向大地,一股蓬勃的激情便会迸发出来。看到这个生机勃勃的世界,人们不禁热爱和赞美太阳,它是万物的主宰,给了我们生命和力量。
中华民族的祖先把他们的祖先颜地视为太阳神。在多彩的希腊神话中,太阳神被称为“阿波罗”。他右手拿着七弦琴,左手拿着象征太阳的金球,让光明普照大地,把温暖送到人间。他是所有人崇拜的神。在天文学中,太阳的符号“⊙”与我们的象形文字“太阳”非常相似,象征着宇宙之蛋。
太阳的质量是地球的33万倍以上,体积约为地球的1.3万倍,半径约为70万公里,是地球半径的1.09倍以上。即便如此,她也只是宇宙中一颗普通的恒星。
太阳内部,从内到外,由核反应区、辐射区和对流区组成。
太阳——一个巨大的核熔炉
太阳内核释放的能量向外扩散,使得太阳表面温度达到6000℃左右,就像一个高温气体的海洋。大部分太阳能以光和热的形式向周围辐射。太阳这个巨大的“核熔炉”,已经稳定燃烧了50亿年。目前正值壮年,还需要50亿年才能燃尽核燃料。那时,它可能会膨胀成一颗巨大的红星。...
关于太阳的传说
希腊太阳神话
太阳神阿波罗是宙斯和勒托的儿子。神的皇后赫拉嫉妒宙斯和勒托之间的爱情,残酷地迫害勒托,使她四处流浪。最后,勒托被一个名叫德罗斯的浮岛收留,在那里她艰难地生下了太阳神和月神。于是赫拉派蟒蛇皮托去杀死勒托的母亲和儿子,但没有成功。后来,勒托的母亲和儿子很幸运,赫拉不再是他们的敌人,他们回到了神的行列。阿波罗为了给母亲报仇,用自己的箭射死了给人类带来无限灾难的巨蟒皮托,使人民免遭伤害。阿波罗杀死巨蟒后非常自豪。遇到爱神小厄洛斯,嘲笑他的小箭没有力量,于是厄洛斯用燃烧着爱的火焰的箭射中了阿波罗,用能驱散爱的火花的箭射中了仙女达芙妮,让他们痛苦。为了摆脱阿波罗的追求,达芙妮让父亲把自己变成了一棵月桂树。没想到阿波罗还是迷恋她,这让达芙妮很感动。此后,阿波罗将月桂树作为装饰品,月桂树成为胜利和荣誉的象征。每天黎明时分,太阳神阿波罗都会登上太阳的金色战车,拉起缰绳,高举鞭子,巡视大地,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因此,人们把太阳视为光明和生命的象征。
北欧太阳神话
弗雷是丰饶、繁荣、爱与和平之神,也是美丽的童话国度阿尔费姆的国王。他和瓦尔德尔都是光之神,或者说太阳神。他的精灵在全世界做好事。他经常骑着一头金色鬃毛的野猪外出考察。每个人都享受着自己给予的安宁和幸福。他有一把剑,光芒四射,可以腾云驾雾。他还有一艘袖珍魔法船,必要时可以搭载所有的神及其武器。
中国太阳神话传说:
后羿射下九个太阳
相传古时候,夏朝一个穷国的国王,是一个名叫后羿的美男子。那个后羿不仅长得帅,而且文武双全。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于谋略和武功,尤其擅长射箭。在后羿的英明管理下,一些穷国欣欣向荣,到处牛逼。人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呈现出一派富足祥和的景象。
后羿每天处理完国家大事,就带着心爱的弓箭(听说这支箭是诸神赐予的)去射箭场练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未间断。他的箭术已经到了无人能比的地步。
日子在和平和幸福中过去,一些贫穷的国家变得越来越繁荣。就在人们沉浸在幸福和满足中的时候,突然,灾难从天而降。
那是一个仲夏的日子,那天早上和以往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日出的时候,十个太阳同时从东方升起。人们看着眼前的一切,目瞪口呆。每个人都知道天上挂着十个太阳意味着什么。立刻,有哭声和祈祷声。人们想尽一切办法请求上帝开恩,收回多出来的九个太阳,但都无济于事。日复一日,地里的庄稼渐渐枯萎,河里的水慢慢干涸,老弱病残相继倒下...后羿看着眼前的一切,心如刀割,却无能为力。他心碎焦虑,人也日渐消瘦。有一天,就在他闭上眼睛之后,他突然梦见了一个白胡子的老人。老人教他如何把九支箭做成太阳的形状,每天对准靶心,练了七七四十九天,就能把天上的太阳射下来,并告诉他这件事不要张扬,要到第五十天才能知道。后羿睁开眼睛,大吃一惊。他立即开始制作箭靶。箭靶打完之后,他就拿着箭躲在山里,没日没夜地练。第五十天,国王要射日的消息传出后,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人们精神顿时振奋起来,仿佛看到了生命的希望。人们害怕后羿的箭不会在太阳下落下,男女老幼将承受烈火般的烈日。在最短的时间内,他们会立起几米高的塔,扛着鼓为后羿加油。在震耳欲聋的鼓声中,后羿一步步走上了阳台。在他的身后,是无数双热切而期待的眼睛。在他周围,是一片痛苦和呻吟的土地。在他的头上,有一个炎热和膨胀的太阳。他告诉自己,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虽然他知道自己走的是一条不归路,但为了拯救苦难的人民,他无怨无悔。
终于到了楼顶,后羿最后一次回头看了看他的臣民、他的宫殿,然后抬起头,举起箭,慢慢地拉开了弓。“嗖”的一声,只听一声巨响,被击中的孙倒了下去,然后消失了。观众欢呼雀跃,喊声和鼓声响彻云霄。后羿一次又一次拉弓,又射下了七个。只剩下两个了。此时的他已经筋疲力尽,但他知道,天空中只剩下一个太阳。如果这时候他放弃了,那就说明之前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他再次举起箭,用尽全身力气,射下了第九个太阳,然后倒在地上,再也没有起来。一切恢复了原状,但勇敢可敬的后羿却永远闭上了眼睛...
被射中的九个太阳落到了九个不同的地方。其中一个掉到了黄海,砸出了一个湖,后来叫射阳湖。很快,射阳湖流出一条河,叫做射阳河。
《山海经》中关于太阳的神话传说
在遥远的东南海外,有一个国家叫何。乡下有一个异常美丽的女人,名叫何。她每天在甘源洗太阳。入夜后太阳会被污染。在他洗完之后,被污染的太阳在第二天升起的时候,依然会和以前一样明亮。这个他其实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帝君的妻子,她生下了十个太阳,让它们轮流在空中值班,给人间送去光明和温暖。这十个太阳的起点很荒凉,很偏僻。那个地方有座山。山上有一株芙蓉树,高三百里,叶子却大如芥子。树下有个深谷叫塘沽,阳光沐浴的地方。当他们洗完澡后,他们躲在树枝里擦自己。每天,最上面的一个骑着鸟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其他的依次登船,整装待发...
太阳黑子
通过一般的光学望远镜观察太阳,我们观察光球层(太阳大气层最内层)的活动。你经常可以在光球上看到很多黑点,叫做太阳黑子。太阳表面黑子的大小、数量、位置和形状每天都不一样。黑子是光球物质剧烈运动形成的局部强磁场区,是光球活动的重要标志。长期观察太阳黑子会发现,有些年份太阳黑子多,有些年份太阳黑子少,有时太阳几天或几十天都没有黑子。天文学家早就注意到,从黑子最多(或最少)的一年到下一个黑子最多(或最少)的一年,大约有11年的间隔。换句话说,太阳黑子的平均活动周期为11,这也是整个太阳的活动周期。天文学家把黑子最多的一年称为“太阳活动高峰年”,黑子最少的一年称为“太阳活动平静年”。
太阳的内部结构
太阳内部可分为三层:核心区、辐射区和对流区。
太阳的能量来自它的核心。太阳核心温度高达654.38+05百万摄氏度,压力相当于2500亿个大气压。核心区域的气体被极度压缩到水密度的150倍。这里正在发生核聚变,每秒钟有7亿吨氢转化为氦。在这个过程中,大约释放出500万吨的净能量(约3.86万亿兆焦,后面是26个零)。聚变产生的能量通过对流和辐射传递。地核产生的能量需要数百万年才能到达地表。
辐射区包裹在核心区之外。
这一层的气体也处于高温高压状态(但低于核心区),粒子之间的频繁碰撞使得核心区产生的能量需要很长时间(几百万年)才能穿过这一层到达对流区。
辐射区之外是对流区。
对流区的能量转移比辐射区快得多。这一层的大量气体通过对流来输送能量。(有点像烧开水,加热的部分上升,冷却的部分下降。)对流产生的像气泡一样的结构,就是我们在太阳大气圈光球层看到的“颗粒组织”。
太阳是一颗炽热的气体行星,它自身发光发热。它的表面温度在6000℃左右,中心温度高达15万℃。太阳半径约为696000公里,约为地球半径的109倍。其质量为1.989× 10 27吨,约为地球的332000倍。太阳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4克,约为地球密度的1/4。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公里。
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位于猎户座旋臂上,银道面以北,距离银河系中心约2.3光年。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绕银河系中心旋转,公转一周大约需要2.5亿年。太阳也在自转,其周期在赤道带约25天;极地是35天左右。
通过对太阳光谱的分析,我们知道太阳的化学成分和地球几乎一样,只是比例不同。太阳中最丰富的元素是氢,其次是氦、碳、氮、氧和各种金属。
太阳的结构
从内到外,太阳的结构主要分为:中心的热核反应区、核心外的辐射层、辐射层外的对流层和对流层外的太阳大气。
从核物理理论推断,太阳的中心是一个热核反应带。太阳中心区域占整个太阳半径的1/4,约为整个太阳质量的一半。这说明太阳中心区域的物质密度非常高。可以达到每立方厘米160克。太阳中心区域在自身强大引力的吸引下,处于高密度、高温、高压状态。它是太阳巨大能量的发源地。
太阳中心区域产生的能量主要通过辐射传递。太阳中心区域之外是辐射层,范围从热核中心区域顶部的0.25太阳半径到0.86太阳半径,温度、密度和压力从内向外递减。从体积上来说,辐射层占了整个太阳体积的绝大部分。
除了辐射,太阳内部能量向外传播,也有对流过程。即从太阳0.86太阳半径到太阳大气底部,这个区间称为对流层。这层气体性质变化很大,不稳定,形成明显的上下对流运动。这是太阳内部结构的最外层。对流层外面是太阳大气层。太阳大气从内到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我们看到的是耀眼的太阳,是太阳大气中光球层发出的强烈可见光。光球层位于对流层之外,属于太阳大气的最低层或最内层。光球层的厚度约为500公里,相对于约70万公里的太阳半径,这就像是人类皮肤与肌肉的比例。当我们说太阳的平均温度约为6000摄氏度时,我们指的是这一层。光球之外是彩球。通常情况下,由于地球大气层散射了强烈的光球层,色球层淹没在蓝天中。只有在日全食的时候,你才有机会直接欣赏到彩球的红色外观。太阳色球是一个充满磁场的等离子层,厚约2500公里。它的温度从内到外逐渐升高,与光球层顶部相连的部分约为4500摄氏度,外层达到数万摄氏度。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整个色球层的结构是不均匀的。由于磁场的不稳定性,太阳高层大气经常发生爆炸,发生耀斑。
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日冕中的物质也是等离子体,密度低于色球,温度高于色球,达到几百万摄氏度。日全食时,在太阳表面周围可以看到非常明亮的银白色光,这就是日冕。
太阳的能量
除了原子能、火山和地震,太阳能是地球上所有能量的总来源。那么,整个地球收到了多少呢?太阳散发出大量能量?科学家们设想放一个仪器来测量地球大气层外的总太阳辐射能量。每平方厘米,每分钟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总能量为8.24焦耳。这个值被称为太阳常数。如果用太阳常数乘以以日地平均距离为半径的球面面积,得到太阳每分钟发出的总能量,约为每分钟2.273 × 10 28焦耳。地球只接收到这种能量的22亿。太阳每年向地球发送的能量相当于6543.8+000亿千瓦时的能量。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是最理想的能源。
太阳耀斑
太阳耀斑是最强烈的太阳活动之一。一般认为发生在色球层,所以也叫“色球爆炸”。它的主要观测特征是迅速发展的亮点突然出现在太阳表面(往往在黑子群上方),其寿命只有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之间,亮度上升快,下降慢。特别是在太阳活动高峰期,耀斑频繁出现,并变得更强。
虽然只是亮点,但是一旦出现,那简直就是惊天动地的爆炸。这种增亮释放的能量相当于654.38+万到654.38+0万次强烈火山爆发的总能量,或者相当于几百亿颗百吨级氢弹的爆炸;然而,一次大的耀斑爆发可以在120分钟内释放出10 ~ 25焦耳的巨大能量。
耀斑除了太阳表面局部突然变亮之外,主要表现为射电波段到X射线的辐射通量突然增加;耀斑发出的辐射范围很广,包括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红外线和无线电发射、冲击波和高能粒子流,甚至还有能量极高的宇宙射线。
耀斑对地球的空间环境影响很大。太阳色球层发生爆炸,地球大气层立刻出现余音。耀斑爆发时,当大量高能粒子到达地球轨道时,会严重危及航天器内宇航员和仪器的安全。当耀斑辐射靠近地球时,它与大气分子发生剧烈碰撞,破坏电离层,使其失去反射无线电波的功能。无线电通信,尤其是短波通信,以及电视和广播都会受到干扰,甚至中断。耀斑发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与地球高层大气相互作用,产生极光,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
此外,耀斑对气象和水文也有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正因为如此,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耀斑爆发的探测和预测,并试图揭开耀斑迷宫的奥秘。
传说二战期间,有一天,德国前方战事吃紧,后方德军总部的接线员正忙着操纵电台,传达命令。突然,耳机里的声音没了。他检查了机器,电台完好无损;转动旋钮改变频率仍然没有帮助。结果前线推进联络,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战斗以失败告终。布鲁克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他大叫“冤枉!哎!”后来查明,这次无线电中断的“罪魁祸首”是一颗照明弹。布鲁克的死是真的不对。他的死是因为当时人们还不知道信号弹。
光斑(光谱光斑)
太阳光球层上比周围区域更亮的斑点组织。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时,经常会发现光球表面有的亮,有的暗。这种明暗点是因为这里的温度不同而形成的。较暗的点称为“黑子”,较亮的点称为“黑子”。黑子经常“表演”在太阳表面的边缘,很少出现在太阳表面的中心区域。由于太阳表面中心区域的辐射属于光球层较深的气体层,而边缘的光主要来自光球层较高的部分,因此光斑高于太阳表面,可视为光球层上的“高原”。
黑子也是太阳上的强烈风暴,天文学家称之为“高原风暴”。但相对于乌云翻滚、暴雨大风的地面风暴,“高原风暴”的性格要温和得多。光点的亮度只比安静的光球层稍强,一般只大10%;温度比宁静的光球层高300℃。很多黑子与太阳黑子有着不解之缘,它们经常围绕着太阳黑子“表演”。少部分黑子与黑子无关,活跃在70°高纬区域,面积相对较小。斑的平均寿命约为15天,较大斑的寿命可达三个月。
光点不仅出现在光球层,而且在色球层也有它的活动场所。当它在色球上“表演”时,活动的位置与它出现在光球上时大致相同。但是,色球上出现的不是“光斑”,而是“光谱光斑”。其实光斑和谱斑是同一个整体,只是因为它们的“驻留”高度不同。这就像一栋楼,光斑住楼下,光谱点住楼上。
纹理结构
纹理是太阳光球层上的一种太阳表面结构。它是多边形小颗粒的形状,只有用天文望远镜才能观察到。粒组织的温度比粒间区域的温度高300℃左右,所以比较明亮,容易看到。虽然是小颗粒,但实际直径是1000 km-2000 km。
亮粒结构很可能是从对流层上升到光球层的热气团,不随时间变化且分布均匀,呈现剧烈的波动运动。当纹理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很快就会变冷,并立即沿着上升的热气流之间的缝隙下降;寿命也很短,来去匆匆。从出现到消失,几乎比地球大气层中的云还要快,平均寿命只有几分钟。此外,近几年发现的超粒化,规模约3万公里,寿命约20小时。
有趣的是,在旧的米粒组织消失的同时,新的米粒组织很快出现在原来的位置。这种持续的现象就像我们每天看到的沸腾的米粥上不断上下翻滚的热泡泡。
文学意象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太阳意象不仅多次出现,而且涉及内容丰富。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的太阳崇拜,后来逐渐衍生出皇权、家庭温暖、时间短暂、离别情怀、憎恨他人等诸多含义。太阳意象的形成和演变深刻地体现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成为古代文人喜欢善用的文学意象之一。
专辑:太阳
歌手:克里斯汀
发行公司:福茂唱片
发行日期:2004年8月4日
第一次尝试就入围金曲奖最佳新人奖的Christine,人气和实力都是相当肯定的。在制作第二张专辑的过程中,克里斯汀不仅为自己写了一些歌曲,还帮助了公司的新人。此外,她还邀请了她的粉丝为她助阵。范玮琪创作了《粉红大象》,并在网上公开征集中文歌词。北方一中的学生潘写道。《太阳》这张专辑还是以民谣和流行歌曲为主,风格稍有不同。除了范玮琪的创作,你还可以听到范玮琪更有个性的演唱和更柔和的低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