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马赛克法倾听孩子|保护教育

很多幼儿园都遇到了和我们一样的问题:活动精彩纷呈,内容丰富,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也得到家长的认可,但反思之后,我们不禁要问自己——孩子们在哪里?

这是我们在2018推出第一届“游戏节”时的困惑。整个活动非常热闹,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是老师反思时发现,孩子们只是基于老师的预设被动地参与了这个活动,并没有对活动发表任何看法。

这样的活动真的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们应该把孩子放在活动的中心,让他们积极参与其中。

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完善,因此,绘画、动作等都是他们的表征。我们不得不接受儿童的多重表征,我们不得不整合这些表征来理解儿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之所以把“倾听孩子”放在表面,是因为我们缺乏科学的倾听方法,我们需要找到有效倾听孩子的“秘钥”。

“镶嵌法”是英国学者克拉克和莫斯在2001提出的一种研究儿童的方法,被认为是“很好地回应了过去十年英国和国际上倾听儿童声音的兴趣与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它将传统的访谈、问卷等形式与参与式工具相结合,用混合的方式激发儿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每一种方式研究者都可以客观的得到对儿童的某种想法和看法,很多方式可以形成完整的儿童观。就像瓷砖拼成一幅美丽的画,所以叫“镶嵌法”。经典的参与工具有魔毯、儿童大会、独立摄影、儿童旅行等等。“马赛克法”的一大亮点是,总是给教育者留下一个“留白”,让他们去创新和突破。

找到了倾听孩子的“钥匙”,又恰逢“游戏节”的来临,我们开始了一次大胆的尝试:

一、收集“信息碎片”——孩子想玩什么?

当老师和孩子讨论“游戏节玩什么”时,活跃的孩子迫不及待地和老师分享自己的想法。以一次大型班级活动为例,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我喜欢打保龄球。”“我想玩坦克游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总有一些孩子不说话。原因是有的性格内向不愿意表达,有的记忆力有限,对“游戏节”认识模糊,不知道怎么表达。于是,我们让孩子们坐在一起,让他们以魔毯的形式观看历届游戏节的视频,通过沉浸式的回忆帮助他们回顾游戏节的相关活动。后来在游戏节的“信息碎片”收集中,除了儿童的语言表达,我们通过儿童表征的形式,让不会说话的儿童大胆地用绘画表达对游戏节的想法。

二、融合与演绎——玩什么,怎么玩?

在收集到“信息碎片”后,我们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和解读,以便更好地了解孩子对游戏节的想法。所以我们采用亲子问卷调查、投票法、儿童会等后续活动的“马赛克法”。每个孩子对游戏活动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这个游戏适合吗?怎么玩?我们鼓励孩子用自己的问卷和家长一起完成亲子问卷,在和家长的交流中形成自己的时间表。通过调查,重点关注孩子们最喜欢的做月饼、蛋挞、水果杯等美食活动,以及赶小鸭、夹弹珠、做戒指等游戏。但是如果你只能在两类活动中选择一种呢?孩子们主动提出投票。最终,做月饼和赶小鸭赢了。后来在怎么玩的问题上,孩子们又开了一次儿童会,想出了很多好主意,制定了游戏规则和角色扮演法。

三、调整释放——遇到问题怎么办?

我们利用“马赛克法”中的“留白”创造了两个新的活动:情境排练和儿童大会。孩子们模拟了“游戏节”当天的情景。通过情景预演,他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做月饼时,每桌最多只能有4个孩子;除了母亲志愿者,还需要两个孩子帮忙...针对这些问题,孩子们调整了活动方式,以“儿童大会”的形式向全园的孩子们发出了邀请。

孩子们的“游戏节”还在继续,后来全园的孩子们投票决定了游戏节的名称。最终,《游戏城堡》以其最多的游戏获得了本届游戏节的冠军。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采用拼图的方式,收集了29幅儿童作品、2段视频介绍、2份儿童会议记录、3张民主投票图、2张儿童地图和1份儿童访谈资料,最终构建了一个以儿童为主体的游戏活动。活动中孩子们开心的笑容,有序的活动,礼貌的做事方式,让我们明白这是属于自己的游戏节。

由此,我们深深体会到,倾听孩子的声音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倾听和理解孩子,才能实现“以孩子为本”和“以孩子为本”的“软着陆”。

(作者:张唐系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中和街中心幼儿园)

责任编辑: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