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立方体教案
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是常见的几何体,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接触到。几何形体的教学在大班中非常重要。下面是我给你整理的数学魔方教案。希望你喜欢!
大班数学立方体教案的活动目标(1)
1,能感知游戏中平面图形和立方体的区别。
2、能探究和发现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
3.能够认真做好生产活动。
学习工具准备
1,操作卡P1,2
2.一块方巾和一个大立方体积木。
活动过程
一、活动观察:发现差异
1.展示一块方巾和一个大立方体积木,引导孩子观察。这两个东西的形状有什么相似之处?毛巾是平面的,在积木里是立体的。)
2.看看活动室里那些像毛巾一样平的东西,还有那些像积木一样立体的东西?
3.卡操作:请儿童参考操作卡第1页;告诉我图片中有哪些项目。哪些物品形状类似毛巾,哪些物品形状类似积木?在他们身上画一条线。
第二,数一数有多少个房间。
引导孩子观察并讨论操作卡第2页上的两张动物屋制作卡的异同。
1,一分。两个动物馆里住着什么动物?每个有多少?他们属于哪一类?(野生动物、鸟类)
2.数数。小朋友分别给生产卡上的动物房和家禽房喂食,填写数字1~6,给动物房编号,看每个房间有多少个房间。
3.看一看。动物屋和家禽动物屋分别由什么图形构成?图表的大小是多少?每个有多少?
4.说说吧。动物屋由六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家禽动物房由四个长方形和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组成。
第三,生产活动
1,猜。生产卡上的图形切割粘合后会怎么样?
2.动手吧。请把制作卡上的图形剪下来,粘成一个立方体动物屋。(也可以邀请孩子回家,和父母一起制作。)
3.说说吧。动物房子的形状叫什么名字?(立方体)像什么?
家禽动物房的形状叫什么?长方体看起来像什么?
大班数学魔方教案(下)活动目标:
1.认识立方体,了解立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
2.在操作活动中,尽量学会独立完成制作立方体的任务。
3.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具:立方体正方形
学习工具:童书里的各种长方体、正方体文章。
活动流程:
首先,对立方体的初步了解
老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大魔方。请看看它的形状。
杨:正方形(立方体)老师把正方形和立方体相比较。
(1)老师:请看一下这个魔方的面的形状。(正方形),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吗?
(2)我们再对比一下。所有的脸都一样大吗?
(3)数数,这个魔方有几个面?(6)
老师:像这样的形状叫做立方体。
总结:一个立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大小相同的正方形。
第二,巩固学习
老师:老师给你准备了很多东西。请找出哪些东西是立方体(验证)。
三、操作练习
制作立方体。
第四,骰子游戏
大班数学魔方教案(三)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认识正方体,可以区分正方体和正方形,初步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的立方体物体并感知三维图形。
3.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骰子、立方体画纸、课件2、学具准备:立方体画纸、彩笔、胶棒的制作过程;
第一,准备活动。
1.来自老师和孩子们的问候
2.场景介绍“今天我要带孩子去神秘的魔法公园,然后我们要踏上神秘的魔法之旅。请加入我。”“积木屋”:积木又宽又长。我用积木建造新房子。小朋友请进去夸房子漂亮!
第二,群体活动。
(1)观察图形孩子看课件老师:“图形纸上有哪些图形?多少?它们大小一样吗?”老师:“这张图形卡上有六个同样大小的方块。我们变个魔术,看看能变成什么样?”(2)教师示范操作活动,将图纸折叠成立方体。
老师:“今天这个新图形叫做立方体。”孩子们,让我们试一试。
(3)认识形体,请幼儿观察正方体老师:“正方体由几个面组成?”老师:“每张脸上的图形是什么?”?每个图形的大小都一样吗?“摘要:由六个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三维图形称为立方体。
(4)师幼互动老师:让孩子说说生活中的正方体。
三、游戏活动:
1.游戏名称“骰子”游戏
2.游戏规则要求一个孩子掷骰子,孩子根据骰子的数字回答问题。答对的小朋友上台掷骰子。(在骰子上标记问题)
数字1:一个立方体有多少个面?
第二:立方体的六个面大小一样吗?
数字3:生活中有哪些立方体的东西?
数字4:生活中有哪些方方正正的东西?
数字5:立方体的六个面是什么?
第六:再掷一次骰子。
3.活动摘要
大班数学立方体教案的教学目标(四):
1,知道正方体的特点和各部分的名称。
2.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立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了长方体,但是生活中还有一些特殊的长方体(实物)。我们称这些长方体为正方体,也叫立方体。今天我们要认识立方体。(板书)
2、知道立方体的特点:
(屏幕演示)将一个长方体的高度和宽度延伸,得到一个长宽高相等的长方体。长宽高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也称为立方体)(板书)
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立方体,然后从面、边、顶点三个方面研究立方体的特征。
提问:
(1)正方形有多少个面?每张脸是什么图形?每个表面的面积是多少?
(2)正方形有几条边?每条边的长度是多少?
(3)正方形有多少个顶点?
(板书:立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相等)
问:立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
老师:我们用这个图来表示正方体和长方体之间的关系。
(屏幕显示)
3.总结:你学到了什么?你得到了什么?
4、黑板设计:
立方体(立方体)
面:六个面中的每一个都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
边:12条边,每条边的长度相同。
顶点:8个顶点
第二部分: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知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通过观察实物和做事,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发展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工具:①教师准备:教材第27页图片中的实物,铁丝做成的矩形框,投影仪。②学生准备:收集一些长方体开头的小纸盒,把教材145页的长方体展开图剪下来贴在纸板上备用。
大班数学立方体教案(第五章)1。创设情境
1.经过观察,回答:①我们已经学会了这些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2)根据学生的回答,分类写在黑板上。
平面图形三维图形
③指着左边,问:这些数字是什么?(并在上面写上:平面图形)
④指着右边,问:这些数字是什么?(并在上面写:三维图形)
实验
用两个同样大小的量筒装满600毫升水。然后在其中一个里面放一块石头,让学生观察这个量筒里水面的变化?让我们分组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空间”的概念。
从今天开始,我们数学课主要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课,我们先学习长方体,然后在黑板上写字。
第二,探索实践
1.让学生拿出一个准备好的长方形盒子,观察他们的特征。
(1)知道长方体的面。(让学生分组讨论)
(1)用手触摸(注意训练学生按顺序观察)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注意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方形的。)
③哪些脸是完全平等的?(向学生展示)
然后根据同学们的发言,通过投影总结出来:
一个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一样(转载于:smhaida:长方体认识的教学设计)。
(2)认识长方体的棱。
让学生用手触摸长方体每两个面的交点。我们该给这些地方起什么名字?(学生做自己想做的,最后统一为“边缘”)
然后让学生分组数数和测量:
①数字:长方体有几条棱?(数字怎么说)
②测量:用手测量每条边的长度,看哪些边的长度相等。规则是什么?根据同学们的发言,可以总结如下:(投影显示)
长方体有12条边,四条对边等长。
(3)知道长方体的顶点。
让学生拿一个长方体纸盒,用手触摸长方体每三条边的交点,问:①你知道它的名字吗?(顶点)
②长方体有几个顶点?(8)
(4)在平台上放一个长方体,让学生观察。
我最多能看到多少张脸?(三面)
跟大家讲:我们通常会像这样绘制长方体。
(投影演示)
(5)通过填空总结长方体的特征。(投影显示)
长方体是由六个长方形围成的图形(特殊情况下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在长方体中,两个相对的面相等,相对的边等长。
2.教长方体的长、宽、高。
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它的12边可以分成几组?怎么分?
(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边长度相等吗?
找几个代表告诉你测量结果。
想一想:
(1)你知道与一个顶点相交的三条边的长度叫长方体吗?(长、宽、高)
(2)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和这个长方体有关系吗?投影显示了几个不同长度、宽度和高度的长方体。
结论:长方体的大小和形状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
第三,课堂实践
1.测量课本的长、宽、高。
2.练习5,问题2。
3.练习5,问题3。
四、课堂总结: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公式:长方体立体,8个顶,6个面,12条边;边分长、宽、高,每组四个要记好;六个面面对面放,对应的面都一样。
大班数学立方体教案(六)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简单了解它们与长方形和圆形的关系。
2.收集生活中的各种长方体、圆柱体物体,进行组合建模。
3.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和剪贴技能。
活动的亮点和难点
1.专注于长方体和正方体。
2.难点:简单理解它们与矩形和圆形的关系及其特点。
要准备的活动
1.收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玩具和物品。
2.同样大小的矩形和圆形雪花块。
3、剪刀、胶水、彩纸、问卷。
活动流程
一个孩子在玩耍时探索玩具的特性,并对它们进行分类。
老师:“小朋友的老师带了很多有趣的玩具。我们一起玩吧。”
孩子们可以随意选择玩具,自由玩耍。老师:“你刚才发现了什么?他们能打滚吗?(小朋友随口答)
老师:“请把滚动的玩具放在红色的篮子里,不滚动的玩具放在绿色的篮子里。
第二,让孩子测量立方体和圆柱体,并在测量中验证它们的特性。
1,孩子说得好。我们来看看滚动的物体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随口答)我们来看看不会滚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孩子回答)
老师:孩子们的观察真细致。这个圆形的玩具有两边的圆圈那么大吗?这个长方形的玩具每边都一样大吗?年轻:一样的大小,不一样的大小。(孩子闹矛盾)
2.老师出示纸条,孩子们自己测量,不断验证自己的想法,得出结论。
3.老师总结:这种体就像一根柱子,上下一样粗,两端都是大小一样的圆形物体。我们称之为圆柱体,圆柱体放下时只能向一个方向滚动。这种身体,就像一个盒子,有六个面,十二个面。一个是有矩形面的对象,另外四个面和另外两个面。我们称它为长方体。
第三,幼儿加深对长方体和圆柱体在堆积和摆动中的特点的理解。
1,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像圆柱体、长方体这样的东西。今天,让我们去超市找他们。
2.请让孩子们上我的车出发吧!唉,超市还没开门。我们找个空地坐下吧。老师:这里有一些长方形和圆形的雪花块。请来玩吧,数一数,说说你是怎么玩的。(小朋友玩积木后可以自由回答)
老师总结:同一个大圆叠起来是圆柱体,同一个大长方形叠起来是长方体。
第四,孩子购买商品,建立圆柱体和长方体的知识和经验。
1.超市里有如此多的商品。请买一个圆柱体的商品,一个长方体的商品。
2.所有的孩子都卖掉了自己的东西。你能告诉我你买了什么吗?商品有什么不同?(小朋友随口答)
老师总结:这些圆柱体的商品大小、高低、粗细都不一样。这些长方体大小不一。它们都有六个面。一种是六边都是长方形,另一种是两边是正方形,四边是长方形。
五、儿童分组用所买物品的形状。
1,请和小朋友交流: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卫生纸管等材料可以做成什么样的房子?我该怎么办?(孩子可以用买来的商品自由搭建房子)
2.孩子们用绘画、折纸和其他形式来装饰他们的作品。
大班数学魔方教案(第七章)活动目标:
1.认识立方体,说出它的名称和特点。
2.仔细观察,乐于探索。
活动准备:
1.每个孩子事先收集一个立方体盒子。
2.黑板,一张记录单;吸管、剪刀、笔、A4纸;若干磁棒,3个大筐,3张桌子。
3.一个长方体盒子。
活动流程:
第一,巩固广场特色。
老师:给我看一张正方形的纸。问题:这张纸是什么形状的?
2.孩子们观察并谈论纸是什么形状。如:方形纸。
3.根据小朋友的回答,老师问:你怎么知道是正方形的纸?
4.孩子们谈论它。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它是正方形?如:看、折、量等。
5.总结:四条边等长的图形是正方形。
第二,探索广场的特点。
1.老师出示正方体盒子,问:它们一样吗?哪里一样?有什么不同?
2.同样的都是正方形。
老师:你怎么知道它是正方形的?有什么办法证明盒子的这一面是方的?比如在盒子上贴一张正方形的纸,和其中一个面对比。
老师:那另一边呢?谁能验证一下?
3.不,这个盒子似乎有几个正方形。一个是立体图形,一个是平面图形。
4.刚才,一个小孩说盒子上有多少个正方形?有多少个正方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5.集体交流。
你是怎么数的?
B.老师提前准备若干个立方体图形贴在黑板上,并根据小朋友的答题方法进行总结,用图表展示。例如:通过颜色、标记、方向等。
6.老师总结:原来每个盒子都是由六个方块组成的。
7.盒子上的六个正方形大小一样吗?
8.展示验证工具。这里有一些工具。请使用这些工具来验证您的猜测。你认为是什么工具?
9.老师讲解要求:每个孩子拿1个正方体选座,三张桌子各有一个篮子,里面有五支笔,五根吸管,五张A4纸,五把剪刀,若干磁棒。孩子们可以使用这些工具来验证盒子上的方块大小是否相同。比较哪个孩子有能力,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验证。
10.集体交流,说说验证方法。
A.你有结果吗?盒子上的六个正方形大小一样吗?
B.老师引导孩子说说各自的结果。比如用重叠法、吸管、磁棒平铺等方法验证。
11.展示记录表并总结箱子的特征。
12.总结:原来六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立体图形是一个立方体。你手里的盒子都是立方体。
第三,活动的延伸。
1.我这里还有一个盒子。它是一个立方体吗?
2.我们回去找老师,用今天学的新技能来验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