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接入广点通,流量都去哪儿了
此前不久,腾讯公布了“微信公众号广告计划”首批测试的结果(以广点通为基础)。10天里参与内测公众账号底部文字链广告点击率均值为3.5%,收入最高的“罗辑思维”进账超过10000元。这个无非就是腾讯给“保长”们画的一个饼,快来吧,有钱挣,干得好老子升你做保安队长。
但事情的却是,公众号的运营者和订阅者对微信的新鲜感出现消退,巨大的流量在公众号“变现”过程中的表现看来并不如人意,这不禁要让人产生疑问:流量都去哪儿了?
公众账号在微信平台的发展,与博客、微博发展初期的名人策略并无二致。大量公众号的入驻使微信公众平台一举成名,也给微信带来了更多用户和流量。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微信的流量越来越大,公众号的变现需求也就开始变得强烈。“陈坤微信公众号日入700万”等消息出炉,不过这则新闻迅速遭到当事人否认,而且也无其他人跟进,没能玩转“粉丝经济”的微信不得不通过广告这种原始手段让公众号变现。
对公众号而言,通过广告变现究竟有多大价值却值得商榷。首先,广告必须通过广点通接入,意味着流量入口掌握在腾讯手中。虽然目前广告收入在扣税后全部归账号所有者,不过后续如何发展仍未可知。此前有传言称微信与游戏开发者的分成比例是9:1,如果这样的话那对公众号运营者而言就没有任何意义。其次,广告能够带给公众号的收入极其有限。有自媒体人就表示,为企业写作发表软文的收益也远大于广告收入。互联网行业人士魏武挥也认为,无论是自媒体文章的打开率,还是广告链接的点击率长远来看都不会太高,尤其是“小于十万订户”的订阅号。
由于微信缺乏流量导入机制,公众号要获得广告收益就必须不断为自己导入流量。这些流量都是运营者通过微博、博客、论坛和其他渠道导入的,甚至是将自己在其他平台的流量分流到微信。对于公众号运营者而言,从其他平台分流来的流量实际上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在微信平台没有获得新的流量,整体收入就难有实质变化。即使微信有更强的流量变现能力,这也绝非长久之计。而且,为了正规军的发展同时收买皇协军,微信的流量当然也包括公众号们导入的流量,将不可避免的被游戏、朋友圈分流,电影里面保长经常受皇协军欺负,现实中绝大多数公众账号也是在为微信做嫁衣。
推出公众号广告计划,也许只是微信的一种姿态而已。虽然这个广告计划并不会带来太多收入,不过相信公众号运营者仍然会努力导入流量以期增加收入。流量增加对微信而言意味着更大的商业化空间。回忆一下,公众号被微信折叠,正是在其推出游戏、表情等商业化产品的时候,其中是否有不愿在商业化的关键时刻被公众号分流流量之意不得而知。公众号辛苦带来的流量不但被微信截流,而且公众号能否变现、如何变现还要看微信脸色,不得不说是运营者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