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智光秀为什么要谋反。正确评价一下织田信长

关于光秀反叛的原因,一直以来存在有诸多说法。

然而,由于缺少这方面的史料,所以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下面列举的就相关的说法,皆是一家之言。

氏源分歧说

古代日本源氏、平氏,交替执政、相互倾轧。

明智光秀本人,为源氏的土歧支流。

本能寺之变前一个月,朝廷中出现了任命织田信长为征夷大将军的倾向。这一计划将改变只任命源氏为将军的原则,由平氏的织田信长出任将军。

而这是身为源氏的明智光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此后,光秀就一直在等待时机,终于信长命其支援中国的秀吉,信长又带着很少的随从宿在本能寺。

于是,本能寺之变发生。

朝廷关系说

天正十年(1582年),织田信长灭武田家,毛利辉元的降伏也只是时间问题。信长统一日本的时间不远了。

这时,公家已不能指望在出现对信长对抗的大名了。而皇室是否还有利用价值,对信长来说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出于对信长将取代天皇的恐惧(这点上,还真说不准。秀吉在统一后利用皇室,是因为他出身太卑微。信长就不同了,谁也说不准他会怎么做,也许就真的自己当起天皇来了)

除掉信长,列在了公家的计划中。信长的家臣,地理位置上最接近的明智光秀成了最佳人选。信长当时在近江安土、光秀居城近江坂本。

此后,光秀通过堺的豪商津田宗久,接受了公家的意见,执行谋反。

在本能寺之变当日的贵族日记中曾有对事变表示欣喜的记录,光秀的谋议中也发现了这样的记录。

兔死狐悲说

由于织田信长是标准的实力主义者。

此前,就因攻略不利等原因放逐了清州时代就跟随他的重臣佐久间信盛、林通胜。

在光秀接到支援秀吉的命令之前,信长收回了光秀在丹波、近江的领地。信长则表示将在光秀、秀吉消灭毛利家后,将毛利的旧领交给光秀打理。

而当时对中国毛利的征伐,能否成功还很难预料。暂不提吉川元春的能武,也不提小早川隆景的善谋,元就的威名在当时还是很显赫的。

面对前路渺茫的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

家臣争夺说

明智光秀手下家臣斋藤利三,原是稻叶一铁的家臣。稻叶一铁向信长提出要求希望能要回斋藤利三,于是信长命令光秀将利三还给一铁。

光秀征求了利三的意见后,拒绝了信长的要求。

暴躁的信长殴打了光秀,光秀因此怀恨在心。

行为不惯说

明智光秀是一名很有教养的武将,行事也多遵礼数。

织田信长就不一样,向来做事随意而为,可偏偏信长对光秀的许多做法不满,笑其迂腐,常常当众取笑。

光秀也是个很要面子的人,久而久之,怨恨生已。

加上,此前信长火烧有圣山之称的比叡山延历寺,对光秀这一忠实信徒而言,也是重大打击。

丧母怨恨说

明智光秀在奉命攻击丹波的波多野氏时,曾与秀治达成和议,并用自己的母亲作为人质。但秀治前往安土后,不知为何信长却将秀治斩杀。

愤怒的秀治家臣,自然不会跟光秀客气,杀死了作为人质的光秀之母。

从此,光秀与信长之间,怨毒颇深。

家康接待说

织田信长邀请家康来安土游玩。

信长命令光秀做好接待工作。后来信长发现用来做菜的鱼有点腐臭,为此信长不仅训斥了光秀,还用盘子砸向光秀,打破了光秀的额头。

于是,信长取消了光秀的接待任命。

又接到羽柴秀吉的援军请求,信长领光秀返回本领,准备远征。

心怀不满的光秀,伺机发动了本能寺之变。

四国征讨说

织田信长上洛初期,在光秀的调和下,曾与长宗我部元亲达成约定,四国地区交由长宗我部氏统治。

而随着信长势力的扩张,信长推翻了以前的承诺,令丹羽长秀和织田信孝一起四国攻略。

这件事情,令光秀大失颜面。对信长的无信,嫉恨在心。

我本人认为氏源分歧说,兔死狐悲说在战国时代不太可能

不过,日人井上靖的小说《战国城砦》里有叙述光秀在武田家破灭以后就开始收罗武田家的武士,而且为数不少,并以这些武士为前锋开始了叛变,所以可以看出,光秀的叛变是经过一定时间精心准备的。

不过,信长以野武士战法取得了无数的胜利,最后却命丧于自己部下的偷袭,不可不说是一种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