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如何引导生活中不懂换位思考的孩子?
母亲去学校接孩子,因为生意或者路上堵车,让孩子在学校等了很久。这个孩子看到他妈妈时很不高兴,因为其他学生都走了。“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晚?”妈妈说:“因为堵车。”孩子也会抱怨,问“为什么别人家的父母不堵车?”
我觉得孩子不理解父母,不懂得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是父母最大的担心。下面是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到你~
不知道如何感同身受
首先,父母应该以身作则,首先知道如何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父母要以身作则,首先要懂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受父母的影响最大。可以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要好好做人,要懂得设身处地,时刻为别人着想。如果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会慢慢被感染。所以,父母首先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第二,教孩子学会理解别人的感受。
当我们的孩子不理解别人的感受时,家长应该站出来合理引导。比如孩子自私,不给妹妹玩玩具,可以这样引导,“你想想,如果你是妹妹,你会不会很难过?”这样可以引起孩子的思考,想想别人这样做是什么感受,从而引导孩子学会设身处地的思考。
第三,及时表扬孩子
及时表扬孩子。
大多数情况下,父母只关心孩子是否关心他人,是否有同理心,却往往忽略了孩子的进步。当孩子取得一点点进步的时候,比如以前不肯给朋友吃糖,现在终于愿意给一颗糖的时候,家长要表扬他们,或者直接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让他们知道这样做是对的,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高兴。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六七岁到十二三岁的孩子,心理上是有能力照顾弟弟妹妹的,但是如果孩子还处在非常自私,不关心别人,不懂得换位思考的阶段,家长就要注意了!记得用上面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