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运动会测试结果
学习和作业的过程不是“亲子游戏”!我们不应该像“韩寒妈妈”那样“积极主动地帮助或取代孩子的思维”!
先不说作业是否合理,不知道家长和老师看到满教室的“家长手工”和满教室的“家长作业”会是什么感受。!而这种“家长代工”会给我们孩子的启蒙教育带来什么?
讲一个小故事:手工艺课上,老师拿出爱因斯坦很差的小板凳说:“谁见过这么差的工艺品?”!
爱因斯坦难过地从桌子上拿出两条更差的板凳说:“老师!我觉得我交的是我做过最好的!”
我们不总是谈论伟人,但我们家长和老师应该明白,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孩子性格不同,理解能力有高有低。有很多知识和能力是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努力才能获得的。作为家长,一定不能让孩子在短时间内通过过度的“辅导”来“纠正错误”,甚至家长直接“替他们做”来达到自己的“想象中的期望”。
家长在问题中遇到的“作业烦恼”,其实是急于求成或者“担心孩子不如自己做”的家长的心理烦恼,或者是不会利用机会、启发、教育孩子的家长的心理烦恼。孩子的事情,我们可以放心让孩子自己去做!在这一点上,西方的教育模式和理念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这是科学,是信任,是锻炼,是机会!正是因为孩子没有经历过,可能做得不好,所以才让他去经历,去亲身体验。这才是孩子真正的成长机会,科学的成长过程。
时代在进步。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孩子的教育过程和任务中,最重要的不应该是陪读或作业指导,更重要的是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积极的成长环境。否则面对学习和作业,父母会累得喘不过气来。孩子可能上不了初中,就会厌学,甚至直接厌学!
讲一个我们教师行业常见的故事!之所以普遍,是因为我们每个老师的背后,一般都有无数个有着相同故事和经历的学生!
有一次在作文课上,我做完作文点评后,发现一个女生正在非常认真地“享受”自己作文的“精华”,被她的“认真”感动了。我随口夸张地说:你是我们二班的“才女”!当时的真实情况是:高一从农村来的她,可能整天把脸弄脏,成绩基本倒数。唯一的好处是她偶尔会写一篇像样的作文!后来,当她再次引起我的注意时,她已经是某大学的研究生了!用她的话说:在我夸她之前,她连自己是个“才女”都不知道!天地也!良心也!我不能承认你是个才女!
这个故事不得不承认是一个“奇迹”,但就个人而言,每一个老师和家长面对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完成和创造一个“类似”的奇迹,只要我们转变观念和做法,为“奇迹”的诞生做好准备:
1,完全,信任孩子做自己的事!
当然,孩子做出来的一定是“爱因斯坦第二个甚至第一个小板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一定不能操之过急。我们应该有远见。我们要先取长补短,发展孩子的长处,然后慢慢的互相弥补!
在上面的故事中,我的做法是先“取长补短”。在“长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孩子自己也会努力“弥补”!
2.“及时表扬孩子,不吝惜”激发和延伸孩子的学习兴趣!
个人经验是:“做的再差,错的再多,都有值得表扬的地方”!
当一个孩子做得不好,甚至做“错事”的时候,正是我们最需要老师和家长支持、理解和认可的时候。这时候一定要及时挖掘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表扬!
最忌讳的就是和老师对待爱因斯坦作业一样的态度:不好,生气,你不能这样,这么简单,怎么能做错!虽然“批评”有时候是一种“要求更高”的教育方式!
只有这样,孩子遇到和上面那个女孩一样的机会,才能“抓住”机会!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延续孩子对学习和作业的兴趣和热情!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家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个人认为,表扬是没有办法替代的,可以直接激发和延续孩子的学习兴趣!
教孩子做自己的事,自己体会!否则我们永远做的是“家教累作业”,而不是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
后记:
学习和作业的过程是孩子亲身经历和知识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独立的、排他的,也就是说,它不能被别人替代,也不能被别人帮助。这个过程没有先后,没有好坏,甚至没有对错,只有自己的经历,只有自己的体会。(这应该也是对学历最简单的理解和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