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江口的地理推断
灌河,又名潮河,东通黄海,西接运河,全长72.5公里,为响水与灌南两县分界的一条古老的出水河道。也是重要的水上交通枢纽。
在灌河的入海口,有一座开山,它既是盐阜平原上唯一的山,也是唯一孤悬在海中的岛。地处北纬34°31'47,东经119°52'15,海拔36.4米,总面积19.5亩,离陈家港海岸7.5公里。开山岛全由墨褐色岩石构成,怪石嶙峋,陡峭险峻,兀踞在海天之间,烟波浩淼之中。大有“波浪看如倒,蓬莱望若林”之诗境。登岛举目远眺,只见水天一色,海鸥翔集,追逐点点白帆,使人赏心悦目;漫步海岛山径,只听涛声阵阵欲摧岛,海风习习入仙境,如置身于世外桃源。
相传二郎神杨戬担山赶大阳,从灌河口经过,掉下一块石子,后长成小岛,历经沧桑,渐有渔民在岛上定居,这座小岛也就成了一个小渔村。后人为了纪念二郎神,特在灌河口北岸修了一座二郎显圣真君庙。淮安人吴承恩写的《西游记》,第六回中讲孙悟空大战二郎神的故事:玉帝差大力鬼王到灌江口传旨,要二郎神前往花果山捉拿孙悟空。孙悟空便变做二郎神模样,径去灌江口,占了二郎显圣真君庙,说的就是这个地方。
吴承恩写《西游记》时,曾从淮安坐船经灌河出海去连云港花果山,途经灌河口时,突遇狂风恶浪,只得靠岸停泊避风。次日,吴承恩登岸散步解闷,看到海上日出胜景,喜不自胜,信口吟诗道:
日出沧海东,精光射天地。
俄然忽西掷,似是海神戏。
走不多时,吴承恩来到二郎显圣真君庙,庙内供奉着二郎神,三只眼,手执三尖两刃刀,脚踏吠天犬,十分威武。庙后还有一座土地庙,奇怪的是,棋杆不竖在庙前而竖在庙后。庙内住持秋月法师告诉他,多少年前,孙悟空在这里和二郎神斗过法,孙悟空七十二变,还是斗不过二郎神,被打得大败,没法逃遁,只好变个土地庙,尾巴没处藏,就变了根拱杆竖在庙后。吴承恩将这个故事写进书中。 人们来开山岛旅游,还可以看到一些天然奇观,“大鱼朝拜龙王”,便是奇观之一,沿灌河口向西距响水口十二华里的河北岸,原有龙王庙一座。每逢农历闰月之年的夏秋季,多有大鱼成群由海口随涨潮顺灌河而上,至龙王庙一带即转回。
一九七○年五月,就发生过一个大鱼群长约三里许,最大的一条数十米长,小的也有一两米,上午八时左右经响水口过去,至十时鱼群又返回,引得无数人站立河堤观看。大鱼在河中游动时,有的还跃出水面。好似向人们显示其威风。社会上就传为这是“大鱼朝拜龙王”。其实,因龙王庙以西,河面狭窄,河水较浅,大鱼游至此地,又开始退潮,大鱼不能再向上游去,而必须随流而下,就是非闰月之年,也有“大鱼朝拜”之事。
在灌河沿岸。一年四季皆可捕到各种鲜鱼,尤其在每年芒种以后至中秋节这一期间,上市的四鳃鲈鱼,大的一条数十斤,小的几斤不等。灌河之四鳃鲈鱼,比松江的大而且肥,其香、色、味可与“松江鲈鱼”比美。游开山岛,品尝四鳃鲈,定会感到“上下往来人,但爱鲈鱼美”的绝妙佳境。 开山岛虽为弹丸之地,但因位于灌河口,地形险要。
传说:有一天,一只装满铜钱的大船从这里经过,一个海龟精作怪,掀起数丈浪头,眼看商船就要沉没。船工们拼命将船驶于岛下,把铜钱搬进岛上山洞藏起来。谁知海龟精半夜偷上小岛,喷出毒气,把岛上的人和树木都毒死了,从此,这座瑰丽多姿的小岛,变成光秃秃的小山。
许多年后,有一对年老夫妇常来小岛附近捕鱼。一天,他们正欲收网时,刮起大风,掀起巨浪,老夫妇好不容易把渔船靠泊小岛,登岛避风,因过度疲劳很快睡着了。半夜时分,老两口被冻得醒来直打哆嗦,老头拉着“芦杆”站起来活动身子。忽然间,身后山上显出一个一人多高的洞口,里面黑黝黝的,什么也看不清。老两口去洞中避寒,刚行几步,脚下发出金属撞击声,老头伸手拾起几块,用昏花的眼睛一瞧,原来是铜钱。老两口忘了劳累和寒冷,把铜钱一摞摞往外搬。太阳出来了,大海恢复了平静。老两口将满载铜钱的小船摇离了小岛,回到了渔村。后来,渔民们纷纷按老人的指点去取宝,小岛找到了,洞却不见了,原来老人拄着的“芦杆”是打开洞门的钥匙,老人走时,忘在洞里了,尽管后来人找来很多粗壮的芦杆,想打开洞门,可都扫兴而归,从此,人们便称这小岛为铜钱山。又过很多年,人们企望获得山肚里藏的铜钱,又将这座小岛改名叫开山。
开山岛虽为弹丸之地,但因位于灌河口,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1939年,侵华日军从灌河口登陆,首先占领了开山岛,并在灌河入海口南岸筑一炮楼,至今遗址犹存。建国后,开山岛由济南军区部队驻守,山上修筑了军事设施,部队撤防后,才允许游人登岛参观游览。这个岛上,有好几个山洞,就像迷宫,人们可以在山洞中看到海,如果不熟悉路,却很难顺顺当当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