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漂移?拐弯漂移真的很快吗?在山路上是选择快速漂移还是快速减速?
如何让后轮失去抓地力:
1.行驶过程中后轮与地面存在负速差(后轮速度相对较低)。
2.无论如何,后轮与地面的速度差是正的(后轮速度比较高)。
3.降低行驶过程中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正压。
只要满足这三项中的一项,其实1,2都是降低摩擦系数的方法,因应用方法不同而分开。
如何保持前轮抓地力:
1.行驶过程中前轮与地面没有很大的速度差。
2.行驶过程中,增加正压力比过多降低前轮与地面之间的正压力要好。这两项必须同时满足。
在实际操作中,手刹必须保证在行驶过程中后轮与地面有负的速度差(后轮的速度比较低)并且在行驶过程中前轮与地面没有大的速度差;
漂移初始状态的简单操作:
产生漂移的方法有:
1.直行时拉手刹再打方向。
2.转弯时的手制动
3.直路行驶,急刹车后打方向
转弯时猛踩刹车
5.动力足够的后轮驱动(或者前后轮驱动力分配比例倾向于后轮驱动的四驱)在速度不是很高的时候猛踩油门打方向。
其中3和4采用重量转移(后轮重量转移到前轮),这是对汽车伤害最小的方法。1,2只用于拉力比赛的前轮驱动和四驱,而且是免费的,除非你不怕弄坏车。注意1和2,3,4是分开的,因为车的运动路线会很不一样。重要提示:漂移过弯和普通过弯一样,都是有限速的,漂移过弯的限速最多只能高于普通过弯,坚硬地面上漂移过弯的限速低于普通过弯!至于最后能否甩尾,与轮胎与路面的摩擦系数、车速、制动力、油门大小、前轮角度、车重分布、轮距轴距、悬挂硬度等诸多因素有关。比如雨天、雪天开车摇尾巴容易,不摇尾巴就比较难;行驶速度越高,越容易甩尾(所以安全驾驶的第一法则就是不要开太快);打方向快,容易甩尾(教我开车的师傅告诉我不要打方向盘太快);轴距越小,车身越高,重量转移越剧烈,越容易甩尾(而且很容易翻车!);前悬挂系统的防倾作用越弱,越容易甩尾。
有人提到了多种漂移模式,其实都在以上五种类型之内。
尾部轻弹控制:
如果手刹是用来漂移的,那么当车旋转到你想要的角度时,你就应该松开手刹。
漂移中间的任务是调整车身姿态。因为路面不平整,路线弯曲的程度,汽车的过弯特性等因素都会经常发生变化。因此,驾驶员往往要控制方向盘、油门、刹车甚至离合器(不推荐),才能让汽车按照驾驶员想要的路线行驶。
先说明原理:要让轮子滑得长,就要尽量减少轮子与地面的摩擦力;为了使车轮不打滑,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增加摩擦力。如前所述,减少摩擦的方法是使车轮旋转过快或过慢,减少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正压力。增加摩擦力的方法是相反的。
其中,使车轮转动过慢的方式是踩脚刹或手刹(还是那句话:脚刹作用于四个车轮,手刹作用于后轮。不管有没有手刹作用在其他车轮的车上,我知道的有手刹的车都是我说的)
踏板刹车:四个轮子都会减速,不能一概而论是前轮失去的摩擦力大还是后轮失去的摩擦力大。
手刹:前轮不会失去摩擦力而后轮会失去很多摩擦力,容易转向过度。因为脚刹和手刹都可以减速,汽车很快就会停止打滑。
真实漂移:
但是,如果你想让车轮滑行很长一段距离,唯一的办法就是让驱动轮高速空转,而你必须有一辆有迷幻药和足够动力的车才能做到这一点。为什么会有迷幻药?因为车身在漂移的时候会倾斜,外侧车轮对地面的压力大,内侧车轮压力小。没有LSD,内驱动轮会空转,外驱动轮转动缓慢。慢行车轮与地面摩擦力大,汽车侧滑很快就会停止。
汽车分为前驱、后驱和四驱,没有驱动力的车轮不可能高速空转。那么前驱车的后轮就做不了长距离侧滑。如果驱动轮(也就是前轮)高速空转,侧滑比后轮多,偏流角就会减小,所以前驱车是做不了长距离偏流的。四轮驱动汽车显然是可能的。后驱呢?后轮驱动的前轮没有驱动力,但是前轮可以向车身滑动的方向摆动一定角度,所以后轮驱动也可以漂移很远的距离。
侧滑距离与侧滑开始前的速度有关,通常会滑得比较慢,最后停止,但如果场地允许,控制得好,理论上可以做无限侧滑。因为打滑的车轮还有一定的加速度,打滑的轮胎也受到地面的阻力,当这两个作用平衡时,汽车的速度就不会降低。比如甜甜圈就是无限漂移中的一种,但也可以做一个大转弯半径的无限漂移。
以上都是控制驱动轮侧滑长度的方法。知道了这些原理之后,再来说说——
调整身体姿势的方法:
1.控制好前轮的角度,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尤其是后驱。
2.调节油门和刹车,使车趋于加速或减速,产生重量转移,控制车头是向外滑得多还是车尾向外滑得多。
3.再次使用手刹产生转向过度。
注:在2中,后轮驱动(或动力分配比趋向后轮驱动的四驱)加油的效果不一定是加速。如果加油太猛,可能会因为后轮转速过高而减少摩擦力,车尾会更向外滑。
重要说明:
最大漂移角度:
最大漂移角——在漂移中途,如果车头方向与车身方向的夹角大于这个角度,就必须停车(不停车就撞车了)。注意,它不包括漂移发生的时间。
对于后轮驱动的车辆,由于前轮没有驱动力,无法产生高速怠速转向和向外侧滑,只有面向前轮的侧向力控制前轮的运动。所以车头方向与车身运动方向的夹角最多只能等于前轮最大摆角(不同车前轮摆角不同,一般车前轮摆角可以在30度左右)。如果再大一点,除了停车再启动,就没办法恢复正确行驶了。注意,一般人所说的“大角度漂移”并不是指车头方向与车身运动方向之间的角度,而是指附图中红色标注的角度。弯道越陡,角度越大。
后轮驱动也有前轮抓地力不足,转向不足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车头方向与车身运动方向的夹角不能超过最大偏转角,否则必须停车恢复正常行驶。
因为前驱可以保持后轮的抓地力,加大油门使前轮向外滑行,所以前驱的最大偏流角很大,可以接近90度。
四驱因为前后轮可以高速怠速,所以加油时前轮向外打滑的可能性比较大(为什么?因为加油时重量转移到后轮,前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小),前轮可以向外摆动,那么四驱的最大偏流角大于后驱。(漂移:出现异议,在完成车架设置的情况下,后轮驱动的漂移角度大于4WD。)
比较三种驾驶形式,前驱最容易驾驶,也最安全。(DRIIFT:异议出现,呵呵,我觉得FR开起来最好,停车的时候真的“感觉很棒”)
漂出弯道:
出弯的时候要结束漂移,结束的方式和漂移过程中减小漂移角度的方式是一样的。
对于前驱动,
1.加油导致车头向外滑动(因为除了漂移的时候,前驱车基本都是转向不足)。
2.通过向外摆动前轮来校正前角度。
3.前轮向外摆动后也可以放一点油门。
四驱的话,2通常是必须的,3也有效,1不一定有效。
对于后轮驱动,最重要的*2。视具体情况而定,重量分布、驱动力分布、之前的偏流角、路况等因素都有影响。
注意整个漂移过程(包括开始、中间和结束),所以在准备转弯的时候,不要把车头指向路的外侧,而是指向内侧,这样当车滑到路的最外侧时,横向速度刚好为零,就是完美的转弯。
后记:
开不同的车去漂移肯定有个适应过程,了解车的特性;在不同的道路上也应该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拉力赛中,因为不知道每个弯道的具体情况,所以即使你上赛季跑过这个赛段,路面也不会和以前一样。所以拉力赛的弯道提倡“慢进快出”的原则——进弯前减速,看清弯道后再加大油门。利用这个原理转个弯也不会慢多少,安全性也会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