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砌体怎么砌砖?
1、流动性(稠度):指砂浆拌合物在自重或外力作用下流动的性质。
2.保水性:指砂浆保持混合水不由于水分离而分离的能力。
3.强度:硬化砂浆的强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以保证砌体的强度。
4.粘结力:砌筑砂浆必须有足够的粘结力,才能将砌块材料粘结成一个整体。
二、砌砖工程的技术要求和施工方法
1.砖基础技术要求:砖基础砌筑前,检查垫层土施工是否符合质量要求,然后清理垫层表面,清除浮土和垃圾。
二、砖墙的技术要求
(1)整面墙的砌砖应平行进行,砖层必须水平。除了控制杆数外,每铺完一层都要检查一次砖层的正确位置。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偏差值应在基础或楼板顶部进行调整。
(2)砖墙水平灰缝厚度和竖缝宽度一般为10mm,但不小于8mm,不大于12 mm,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小于80%,砂浆饱满度用方格网检查。竖向灰缝应采用挤浆或加浆的方法填实,严禁用水冲填。
(3)砖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不能埋入砌体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4)在非抗震设防和抗震设防裂度为6度和7度的地区,临时间断处留斜槎确有困难时,除转角处外,也可留直槎,但必须做成正槎,并加设拉结筋。拉结筋数量按每120mm墙厚设置(拉结筋放置在240mm厚墙上;沿墙间距不得超过500mm;埋入长度从墙离开处开始计算,每边不小于1000mm,末端应有90度弯钩);
(5)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应采用整砖砌筑,墙芯或受力较小的部位应采用半砖或碎砖;
(6)下列墙体部位不得留脚手眼;
1,斗墙,半砖墙,砖柱;
2.砖过梁与过梁之间60度角的三角形范围和过梁1/2净跨度的高度范围;
3、宽度小于1m的窗墙;
4、横梁或梁垫及其左右500mm范围内;
5、砖砌体门窗洞口两侧200mm和转角处450mm范围内。
(7)每层承重墙的顶皮砖,梁下或梁垫下,应砌筑丁砖;填充墙顶面以下的隔墙与上部结构接触处,应用侧砖或竖砖斜挤;
(8)带构造柱的抗震多层砖房,应先绑扎钢筋,再砌砖墙,最后浇筑混凝土;墙、柱沿高度方向每500mm应配筋(一面砖墙),每边不应小于1m;;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接;砖应砌成马牙槎,每个马牙槎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大于300mm,马牙槎从每个柱脚开始,应先退后一步。待该层构造柱墩浇筑完毕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
(9)砖墙每天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8m,不宜超过1.2m;雨天的每一天。
三、砌砖工程的施工方法
砖砌体的砌筑方法有四种:“三合一”砌砖法、挤浆法、刮浆法和满口灰法。其中最常用的是“三合一”砌砖法和挤压法;
“三合一”砌砖法:即一块砖,一铲灰,一揉一压,挤出的砂浆随意刮掉。
用直尺检查垂直度,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平整度。怎么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