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快马加鞭有多快,可以日行500里吗?
需要日行500里的战报都是紧急战报,而这也是马的速度极限了。
古代想要传递信息,不像现在打个电话发个信息就可以实现,在古代能够依靠的就是两条腿的人和4条腿的马。而人不可能长期奔波且需要休息,这很浪费时间,所以马车和马匹就成了人的代步工具,那些需要快速送达的文件,则用精心培育的良马来进行传递。加上人也不可能不眠不休,所以为了骑马人获得必要的休息,在必要的交通要道上都设有驿站。
而为了满足古代政客的需求,对马的规定非常严格,唐朝时期的标准是快马每天至少要跑180里,稍微紧急的快件则要求每天300里,如果是最为紧急的战报,则需要一天500里,这已经是马的极限了,如果再增加里程的话,马就会被累死,反而得不偿失。
为了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饲养马的人平时都会对这些马进行精心的照料。给他们喂最好的饲料,让他们得到良好的休息,这样才能在真正紧急的时候一日千里。
并且并不是一匹马从头到尾的跑,而是在驿站的时候根据情况换人或者换码就如同现在的接力赛,一棒一棒往下传,要么换马不换人,要么换人不换马,这也要求每个驿站都会事先准备一些快马,有一些重要的关卡马匹数量甚至达到1000匹,还要专门腾出百余间马圈。
唐朝安禄山起兵造反时,唐玄宗还处于三千里之外的临潼,而在当时那样信息不发达的年代,仅仅6天之后,唐玄宗就收到了叛乱的消息,也是凭借这个故事计算出马匹的最快速度。
元代以后国土面积比之前都要辽阔,马匹就成了更为重要的传送工具,朝廷专门强化了对驿站的修缮和管理,驿站升级为了急递铺。士兵们接到紧急任务时,就要快马加鞭地把命令送到下一个铺子,当时官方规定一个夜晚要前行400里,并且只有手里拥有朝廷令牌的士兵才可以通过关卡。由于传递消息而累死的马匹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