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原文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作为呢?
此文出处《三字经》
《国学经典: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大约成书于距今九百多年的宋朝。《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系列(第5辑)·国学经典:三字经》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后天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到污染。同时,学习是一种过程,学任何一样东西,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一心一意地去努力,才会有所成。
三字经
学习感悟
《三字经》大约成书于距今九百多年的宋朝。作者王应麟。
这种《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代学者倾向的观点意见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即王应麟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读书,于是编写了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
由于是为了“子弟读书”,大多乃是孩童娃娃,所以说内容和字词较为浅显。但所处年代乃是宋朝的时间段,文言文的体裁还是很浓郁的。现代孩子们学起来依然有些难懂。需要有成人教习为好。
题主出示的这几句“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词语,主要还是要告诉孩子们,从小孩子时代如果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没有什么知识,能对社会有什么作为呢?正确的文化知识不灌输,孩子的头脑里必然就会吸收陈旧、腐朽的东西,灌输文化知识,才能让孩子们往正确的道路上正常进步。
我小时候由于参加工作早,十一岁就开始加入剧团学戏,虽然也每周有文化课,这比在学校可以系统的学习文化知识相距很远。
我非常羡慕那些有文化知识的人。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更是对人家怀有崇拜之心。
七十年代之时,我曾经闹过把戏中台词“含情脉脉”错念成“含情麦麦”的笑话,幸亏有位拉大提琴的老师及时地矫正了我的错误。让我进一步知道了缺少文化知识的可悲。
我的很多文化知识,大部分都是在学戏、演戏当中熟读剧本过程中慢慢学到的。很多戏词,慢慢查字典,细品,了解戏词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