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和玩具凑到一起会发生什么奇妙的现象?
从表面上看,玩具文具、文具盲盒等。是迎合市场需求的“创新”。然而,高度玩具化、日益时尚化的文具,使得文具的实用功能退居二线,而“玩”的属性被不断放大,“用”的功能被弱化。这种所谓的“创新”无疑是放弃了基础。
对于孩子来说,贪玩和好奇是他们的天性。面对功能复杂、颜色鲜艳、花里胡哨的“玩具文具”,他们很容易沉迷其中,不仅影响自己的课堂注意力,还会导致其他同学注意力分散。而文具盲盒给孩子带来的好奇心,更容易诱导他们把买盲盒、拆盲盒、收集一些文具当成一种游戏,形成一种成瘾心理,产生盲目购买、比较购买、重复购买的行为。
文具玩具用在孩子身上是什么心理?
玩具文具和盲盒文具是商家以儿童和青少年为目标群体设计的“创意”产品,以诱导青少年反复购买。
其产品设计形式利用了人们的好奇心和新奇感,赌博刺激,炫耀攀比,收藏收藏。青少年喜欢追随潮流和时尚,他们会为融入同龄人群体付出代价——如果别人有而我没有,我就会被甩在后面。排斥是孩子最不能忍受的,同时这种文具也给孩子枯燥的学习生活带来一些乐趣。所有这些都是玩具文具尽管价格高昂却依然畅销的原因。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行为不理智,浪费大于实用,或者因为怕干扰学习而进行约束。但是,如果他们能理解孩子的内在需求——维持同伴关系、游戏心态、突出自我、寻求他人认同等。,就像偶像化一样,它们是青少年在特定年龄的特定需求和行为,那么父母就不会一味的压制,而是以接纳和理解的态度,给他们一些自由的空间。只要孩子的购买行为没有达到上瘾的程度,比如一段时间不买就会坐立不安,偶尔收藏一下,同学之间互相交换是可以的。
在这件事情上,与其用“堵”来严格限制,不如采取“疏”的方式。比如花季少年是爱美的年龄,学校可以设计校服更加青春时尚;学校多组织集体活动,树立集体荣誉感,形成群体凝聚力;父母和孩子一起集邮,一起做手账;鼓励孩子发展学习之外的个人爱好,培养一项技能。另外,家长自己也要控制自己的购买欲,不要乱花钱,以身作则,不要只说真话,不要言行不一。这样在引导孩子形成健康消费习惯的同时,建立起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只要亲子关系好,孩子就不会有大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