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魏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魏延
三国志·魏延传》:“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魏延以勇略任,并咸贵重。
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初随刘备作战,智勇双全,勇冠三军,深得刘备信任,刘备称王后受封汉中太守,后诸葛亮北伐,任征西大将军,曾经向诸葛亮提出著名的奇袭长安“子午谷奇谋”,但未采纳。
魏延为人孤高,深明大义,多立战功,在后期尤其为诸葛亮所倚重。
但是性格上比较矜高,有些叛逆性,对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时常发牢骚,不懂得处理官场上的人际关系,得罪了很多人,尤其是与杨仪势同水火。
在诸葛亮死后,因为不甘心就此撤军以及不能容忍兵权落到死对头杨仪的手中,而擅自违背诸葛亮撤兵的遗令,率军烧毁栈道、攻击杨仪。
最后被冤枉成谋反,遭受“夷三族”的悲惨后果。
官至:征西大将军下二品南郑侯凉州刺史汉中太守前军师赐假节
魏延简介资料
魏延,字文长,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军。
魏延最早是荆州牧刘表手下的一个小将,不受重用,后来刘备被曹操击败,逃到荆州依附刘表,魏延在一次宴会上见到了刘备,刘备十分欣赏魏延。不久,刘表病逝,曹操抓住时机进攻荆州,新继任的刘琮年幼,听信蔡瑁等人谗言,投降了曹操,于是魏延逃出了荆州,投靠长沙太守韩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曹操不敢再轻易南下,于是刘备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很快刘备就打到了长沙,魏延知道韩玄难成大器,于是斩杀了韩玄,献出长沙城,投降了刘备。刚入刘备队伍时,魏延因为斩杀韩玄,诸葛亮认为他不够忠诚,没有重用他,后来刘备入主西川,魏延屡立战功,显示了足够的忠诚,于是刘备提拔他做了牙门将军,后来他又跟着刘备攻克了成都。刘备立足西川后,决定重用魏延,他提拔魏延为镇远将军、汉中都督和汉中太守,全军上下惊声一片。曹操知道刘备得了西川后,决定率军攻打汉中,魏延在汉中保卫战中屡破敌军,刘备又提拔魏延做了镇北将军。223年,刘备逝世,诸葛亮为了振兴蜀汉而率军北伐,魏延在北伐中多次做为先锋大将,屡立战功。特别是第一次北伐中,魏延献子午谷奇谋,突袭长安,魏国大将军夏侯_弃城而逃,刘禅于是封魏延为大将军、长安都督和长安太守。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途中诸葛亮病危,他死前告诉杨仪,他死后,魏延掌握军权,必然谋反。不久,诸葛亮逝世,杨仪、姜维等人命大军撤退,魏延却要求率军北上,杨仪怒斥魏延,说一定要率大军撤退,魏延不听命令,率孤军北上,杨仪命王平、马岱率军拦截,魏延听到消息后,自知不妙,献出长安城,投降了魏国,曹睿让魏延驻守长安,抵御蜀军的反扑,结果王平、马岱真的率军进攻长安城,魏延兵少,寡不敌众,很快长安城失守,魏延正想逃回魏都洛阳,却在路上遭遇马岱的埋伏,被马岱一刀斩于马下。
魏延会简历
简明历史传记魏延是蜀汉名将,他跟随刘备入川后表现突出,得到刘备器重,屡次被委以重任。诸葛亮北伐时期,魏延作为诸葛亮的左膀右臂,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魏延为人孤高,善养兵卒,勇猛过人,但是和蜀汉重臣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将兵权交于杨仪,魏延因持功心有不甘而率军欲杀杨仪,反被杨仪派马岱杀死。后魏延一门被夷灭三族。《三国志·蜀志·魏延传》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先主践尊号,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魏延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魏延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十二年,亮出北谷口,延为前锋。出亮营十里,延梦头上生角,以问占梦赵直,直诈延曰:“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战而贼欲自破之象也。”退而告人曰:“角之为字,刀下用也;头上用刀,其凶甚矣。”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_、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亮适卒,秘不发丧,仪令_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因与_***作行留部分,令_手书与己连名,告下诸将。_绐延曰:“当为君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_出门驰马而去,延寻悔,追之已不及矣。延遣人觇仪等,遂使欲案亮成规,诸营相次引军还。延大怒,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仪等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初,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延死问至,乃旋。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编辑本段]历史评价陈寿:刘封处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卫。彭_、廖立以才拔进,李严以干局达,魏延以勇略任,杨仪以当官显,刘琰旧仕,并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徐澄清:《三国演义》中“魏延脑后有反骨”这一说,为好多人所熟悉和接受。这就须从历史本来面貌来辨其真伪。这里我只就诸葛亮用人之得失和魏延之悲剧发点议论。
杨戏:“文长刚粗,临难受命,折冲外御,镇保国境。不协不和,忘节言乱,疾终惜始,实惟厥性。”
《三国志·魏延传》:“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魏延以勇略任,并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魏延为什么踢翻七星灯
公元234年,诸葛亮采用诱敌之计,将司马懿大军骗到上方谷,采用火攻,准备毕其功于一役。然而,天公不作美,突然天降暴雨,司马懿大军突围而去。诸葛亮看到天意,怒急攻心,晕厥在地。随后,他百般羞辱司马懿,还送给他女人穿的衣服,引诱司马懿出战,也无济于事。
不久,与诸葛亮夹攻曹魏的东吴军队退兵,诸葛亮口吐鲜血,他通过观星象,自知命不久矣。演义中,他在姜维的建议下,采用“祈禳之法”,准备续命。
然而,在关键时刻,第七天,也就是最后一天,主灯被魏延擅闯大营而扑灭。这代表诸葛亮回天乏术,即使神仙亲临,也救不了他了。那么,魏延为何要扑灭丞相诸葛亮的七星灯呢?
首先,魏延是因为曹魏偷营劫寨,手忙脚乱才扑灭七星灯的。
不只诸葛亮懂天相,老对手司马懿也懂。有一天,司马懿观星相,看到代表诸葛孔明的将星失位,意味着诸葛亮病危,即将死去。他便派夏侯霸带1000士兵,前去偷袭。如果蜀军不出战,则代表司马懿猜测准确,他准备趁诸葛亮大病,要了诸葛亮大军的性命。
于是夏侯霸带兵前去劫寨。此时的诸葛亮,“祈禳之法”已进行到第六天,一切顺利,只待七天完公,可以增寿。突然,魏延闯入大营,报告说魏军夏侯霸劫寨,由于魏延进来的太急,将七星灯扑灭。
这时的魏延,扑灭七星灯,纯属意外,他不是故意扑灭的,只是由于魏军偷袭,他手忙脚乱而扑灭的。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忽听得寨外呐喊,方欲令人出问,魏延飞步入告曰:“魏兵至矣!”延脚步急,竟将主灯扑灭。
其次,即使没有魏延扑灭七星灯,也会有“其他人”扑灭的,诸葛亮大限已到,命不久矣。
即使没有魏延闯入大帐内扑灭七星灯,也会有“张炎”、“王炎”、“李炎”等人扑灭的。当时诸葛亮口吐鲜血,命悬一线,不是简单的“祈禳之法”所能拯救的。当然这都是演义中的说法,真实历史上,也没有这种延长寿命的办法。
诸葛亮寿命已到,是他太劳累所导致的。他每天“日理万机”,“事无巨细”,就连军中二十军棍以上的小事,他都要亲自过问。试问,即使是一个铁人,也扛不住这样的高强度工作吧。诸葛亮还是一国丞相,一军主帅,他操劳的事情,比其他人多十倍、百倍。
况且,诸葛亮是一个柔弱书生,手无缚鸡之力,经常坐四轮车,身体素质很差的。所以,他见司马懿龟缩不战,自己毫无办法,着急加上火,才重病而亡的。这和魏延扑灭七星灯关系不大。
最后,魏延不是故意扑灭的,他还没这个胆子。
魏延虽然桀骜不驯,恃才傲物,可他毕竟是蜀汉的臣子,蜀汉的一员战将,他得接受蜀汉丞相诸葛亮的领导啊。如果他故意扑灭诸葛亮的救命灯——七星灯,他是会被军法处置的。在古代,军法处置也就是斩首。魏延还是怕死的,所以,他也不敢随便得罪诸葛亮。
本来诸葛亮看魏延有反骨,就看他不顺眼,魏延为了活命,一直本本分分,没有得意忘形,狂妄自大。事关诸葛亮身家性命,借给魏延十个胆子,他也不敢故意扑灭诸葛亮的救命灯啊。在诸葛亮死后,魏延才有狂的资本啊,他想要继续带领蜀军和司马懿作战,建立不世之功。
总之,魏延扑灭诸葛亮的七星灯,是无心的,他还不至于故意陷害诸葛亮的。不过,即使魏延没有扑灭七星灯,诸葛亮也活不长了,他的大限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