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到底是什么时候?
火把节庆祝三天:
火把节第一天:祭火。这一天,各村都会宰杀牛羊,集体分享,并准备酒肉祭祖。当夜幕降临时,村庄附近的人们会在老人选定的位置设立祭坛,并以传统方式敲击石头点燃火焰,毕摩(彝族民间牧师)会念经祭祀火神。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拿着毕摩的艾草做的火把,在田角徘徊,模仿阿舍的火驱虫的传说。
火把节第二天:传火。这一天,每个家庭都聚集在祭坛的圣火下,举行各种传统节日。男生要模仿传说中的阿提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姑娘们模仿传说中的阿什,穿着漂亮的衣服,撑着黄油伞,跳着“Doloho”和形体舞。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是彝族家庭的选美比赛。老人们要按照阿诗巴勤劳勇敢、勇敢善良、聪明美丽的传说标准,从少男少女中选出年度俊男美女。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有义的男女,在山中,在溪边,在黄油伞下,拨动秦越,弹奏琴弦,互诉相思。因此,有人把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称为“东方的情人节”。
火把节第三天:送火种。这是整个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高潮。在这一天夜幕降临的时候,每个人都会举着火把跑来跑去。最后,人们把他们的火把聚集在一起,形成巨大的篝火,快乐的人们聚集在篝火周围尽情地唱歌和跳舞。场面极其壮观。因此也被称为“东方狂欢夜”。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享誉海内外,被称为“东方嘉年华”。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间举行火把节,大多是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打山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比赛等。在新时期,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彝族火把节选美大赛
彝族人民世世代代热爱和追求美。“选美”自古以来就是彝族传统火把节中最重要、最有特色的活动。它不同于当今世界的商业和艺术活动“选美”。延续千年的彝族传统民间“选美”,要求非常严格。美丽的彝族姑娘盛装打扮,手持黄伞,在草坪上围着火堆缓缓起舞。评委都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他们的选择很关键也很自然,不仅取决于女孩的身材和外貌,还取决于她们的穿着;还要看他们对父母长辈的孝心;更重要的是,这是根据他们通常的道德行为和勤劳的声誉来判断的。为了赋予彝族火把节“选美”文化新的内涵和时代气息,使这一活动既有传统性又有时代性,2004年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选美”为了动员观众参与,特别设立了最美观众奖,让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也能在赛场上一展风采。同时,不仅是专家评委选出的美女帅哥,在场的观众也有机会投上一票,让花儿成为观众的代言人,选出自己喜欢的美女帅哥。
彝族火把节与权力的竞争
在草坪上,有一项彝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斗牛——一声响亮的号角响起,两头公牛怒目而视,随着一声低吼,两对特别削尖的犄角突然相撞。周围的人群欢呼雀跃,奶牛们受到了刺激和鼓舞。他们时而猛攻边疆,时而自相残杀,时而鲜血飞溅,时而伺机反击。获胜的公牛头上和脖子上戴着红花,被主人牵着绕场一周,身价倍增,看起来很漂亮。
斗羊——斗羊比赛有幽默感,幽默。两只公羊趾高气扬的来了,发现对手就往前冲,然后“砰”的一声分开了,什么事都没有。又过了几次,打架结束,两只羊被擦干净,握手言和,不分胜负。真的很有趣。
还有赛马、斗鸡,都是男性的比赛,是民族内部生命力的旺盛,是进取的火与酒的碰撞,是开拓的倔强与智慧的雕塑。
两种庆祝方式
在节日的清晨,人们在各自的村口种下一棵大松树,象征着安古美的化身。树上挂满了小火把,村子里有多少人,树上就要挂对应人口的小火把。当天下午,在用祭祀仪式将“化身”祭祀完毕后,“化身”由村里最年长的老妇人点燃。参与者从“头像”上取下一个小火炬,在“头像”上点燃。随后,在老妇人的带领下,大家围着“化身”跳起了锅庄舞,并赞扬了昂谷米对传播火种的贡献。赞美完“化身”后,大家成群结对,举着火把,在村庄、田野、山林中翩翩起舞,高声歌唱。祈求瓦肯人和谷米的保佑,保佑全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村里平安,万事如意...
火把节为期三天:
火把节第一天:祭火。这一天,每个人都穿上自己心爱的衣服,其乐融融。每个村寨都会杀牛羊,摆酒席,各种肉食,香香甜甜的酒,香气四溢。如果你崇拜它,上帝会赞不绝口。当夜幕降临时,村庄附近的人们会在老人选定的位置设立祭坛,并以传统方式敲击石头点燃火焰,毕摩(彝族民间牧师)会念经祭祀火神。然后,每家每户,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艾草做的火把,游泳。
火把节
走在田野的角落里,模仿着阿什的火驱虫的传说。
火把节第二天:传火。这一天,每个家庭都聚集在祭坛的圣火下,举行各种传统节日。男生要模仿传说中的阿提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姑娘们模仿传说中的阿诗玛,穿着漂亮的衣服,撑着黄油伞,唱着《多洛霍》,随着身体起舞。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是彝族家庭的选美比赛。年长的人要根据阿诗巴的勤劳勇敢、英气俊朗、阿诗玛的善良聪明美丽等传说中的标准,从少男少女中选出年度俊男美女。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有义的男女,在山中,在溪边,在黄油伞下,拨动秦越,弹奏琴弦,互诉相思。因此,有人把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称为“东方的情人节”。
火把节第三天:送火种。这是整个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高潮。在这一天夜幕降临的时候,每个人都会举着火把跑来跑去。最后,人们把他们的火把聚集在一起,形成巨大的篝火,快乐的人们聚集在篝火周围尽情地唱歌和跳舞。场面极其壮观。因此也被称为“东方狂欢夜”。
火把节持续三天三夜,各有特色。每天晚上吃完饭,某家就开始点火把,然后争抢着点火把去村外。人们唱着火把歌,歌声随着火把的传播响彻山谷。然后,按照既定的方向,一条火龙来到了公共娱乐场所。他们收集火把,烧成一堆火。全村的人围着火堆快乐地跳舞、玩耍。
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的第一天晚上,孩子们除了唱歌、跳舞和捉迷藏之外,还会玩一种叫做“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一人扮成“鹰”,其他人排成长龙,依次抓住前一人的后背。长队中第一个扮成“母鸡”保护后面“鸡”的人。老鹰拼命的抓后面的鸡。后面的鸡看到老鹰来抢,前面的母鸡也拼命抢老鹰。如果老鹰被母鸡抓住了,它会以母鸡的身份来保护小鸡。后面的鸡一方面要荡秋千躲避老鹰,一方面又要吱吱叫。“老鹰抓小鸡”游戏前,母鸡要展开翅膀保护小鸡(伪装者伸出双手),模仿母鸡叫“咕!加油!”老鹰可以开始抓小鸡了。
火把节
除了“老鹰抓小鸡”,还有一个更小的游戏“狐狸保护石头”。当人们在大敞坝上燃起篝火,玩着各种游戏时,上辈与下辈之间的拘谨就在这种喜庆的气氛中消失了。俗话说火把节是个好玩的节日,玩三天也不会错。甚至那些刚接到婆家的新婚妻子第一次火把节(凉山彝族新婚夫妇一般都是从火把节开始。)我也害羞的用毯子半遮着脸躲在婆婆和嫂子身后。
人们狂欢到一弯新月升到东山,才回家休息。姑娘们兴奋得简直睡不着觉。你帮我,我帮你收拾。准备好第二天的着装,准备好干粮,肉,水果等东西,以便更好的去我们见面的地方过节。
3活动概述
节日当天,寨子里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前竖起若干火把,准备活动。同时,在村子附近选择一块空地,在地面中央竖立一根长10 ~ 20米的松树,在松树顶端横放一根挂着红色纸花的木棍,在松树周围用易燃的柴火堆一个宝塔形的火把作为活动场所。晚上,艺术节主持人带领锣鼓队敲锣打鼓。村里家家户户听到锣鼓声,都出去点燃火把,男女老少举着火把聚集在活动场地。人到齐后,主持人一声令下,大家举起火把,跑向宝塔形火炬点燃。当时火光冲天,欢呼声四起。大家举着小火把围着大火炬,跳着“丰收舞”,唱着丰收歌,热情地载歌载舞。歌舞结束时,各家各户的人们举着火把走到自己的田地里,在分散的地方举行火炬游行,走遍自己的田地,表达消灭害虫,祈求风调雨顺,确保庄稼丰收,确保人民安全,六畜兴旺的愿望。织金彝族火把节以唐三镇松树坪为重头戏,每年都有数千人参加。会场还竖立了有序的纪念碑,记录火把节在这里的形成和延续。随着彝族同胞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火把节的气氛一年比一年隆重。县民族文化艺术队根据火把节丰收舞编创并练习的彝族舞蹈《铜镜声庆丰收》,在省、地演出中获得好评。
4活动内容
火把节自传播以来,已成为彝族的一个重要节日。庆祝活动主要包括:
斗牛:在人群围成的大圈里,两只凶猛强壮的公牛犄角相碰,在主人的呐喊和观众的呐喊中拼命搏斗。获得最后胜利的牛会穿上红色的衣服,得到一个奖品,大家都会上前称赞这头牛的主人是一个好牧人,才能养出这么好的牛。
摔跤:摔跤在彝族中很流行,可分为绊倒和不绊倒两种,以摔倒为输;不同的村庄选择最强壮、最有能力的摔跤专家进行比赛。获胜者不仅被授予奖品,而且被他们自己的村庄用美味的食物如酒、羊和牛来庆祝和鼓励。
此外,还有精彩的射箭比赛,会场里到处都是骑着马的少年和穿着鲜艳衣服的彝族姑娘。他们在载歌载舞,围观者在唱着唱着。到处都是欢乐的歌声和满面笑容的老人,就连远道而来的游客也被节日的气氛所感染。
热情的篝火晚会
夜幕降临,人们吃着美味的烤肉,然后用松枝点燃火焰,手拿火把跑来跑去,祈祷消灭病虫害,祈求年年丰收。
热情的人们将火把围成一堆堆篝火,上千名彝族群众跳起了“大三弦”舞。所有人立刻沉浸在火海中,唱着,跳着,花着,狂舞着,直到天发白,鸡叫天亮。
火把节也是少男少女点燃爱情,传递亲情的好时机。女生穿着自己缝制的衣服展示自己灵巧的技艺,男生在各种比赛和表演中赢得芳心和微笑。
这一刻,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心上人。根据习俗,男子可以从女子手中抢走信物作为抵押。他们还彻夜狂歌狂舞,向对方表达爱意,绵绵情意和熊熊烈火照亮了夜空和恋人的心。
6民俗文化
由于长期的历时性发展(在时间维度上)和地域性演变(在空间维度上),火把节所呈现的民俗文化内涵不可能是早期的单一形态,而是一种复合形态,它包含了传统社会的诸多活动,包括宗教、信仰、伦理、歌舞、技艺、民俗审美等丰富内涵。民间广为流传的“火把节传说”为我们提供了分析研究的可能。
7出生地点
美丽简单的普格
想看原汁原味的火把节,去普格!普格是火把节的发源地。彝族地区基础设施发展缓慢,大部分地方火把节一天就结束。晚上大家回家吃住,第二天再去别的镇凑热闹。整个彝族地区的火把节将持续半个多月。火把节的活动主要有斗牛、赛马、打山羊、斗鸡和选美。
当然活动很精彩,会场外的农家菜也很有意思!我用好玩来形容,因为彝族人对饮食一向非常讲究,甚至被外界形容为“粗暴”的饮食方式。以脱脱肉为例,就是把猪、牛、羊的带骨切成拳头大小的块,用白水煮熟,蘸上盐、山苍子(当地一种植物的根有调味作用)和胡椒粉,撕开吃。
除了肉,普格的烧烤也很有名。很多西昌人专门开了两个小时的车来捧场,直到黄家烧烤总店在西昌开张,西昌人才不用这么奔波了。
正宗的黄烧烤,招牌是绿色的,上面有老板头像的那家就是。
火把节外,有一个卖普格烧烤的露天摊位。我问小伙子多少钱,他笑着竖起三根手指:“都一样大一样小,随便挑。不要贪吃,脂肪太多吃不完。”我忍不住笑了。这个男孩在诚实和坦率方面是诚实和可爱的。难怪3.1美元的“天价”能被一家快餐店围得水泄不通,生意还红火。在排骨附近挑了一小块,一边琢磨能不能比得上广东的烤乳猪,一边咬了下去,皮硬不脆,肉汁浓郁,香味不腻,但严格来说只能算是对肉的另一种诠释,基本是肉的原味。
小块的肉没有满足我们的胃,快餐产品也不合我们的胃口。我们决定暂时离开会场,去山脚下的螺髻山县城寻找即食酸菜鸡汤。
彝族地区乃至整个四川地区都喜欢吃公鸡,它们的肉更嫩。彝族的酸菜和我们常见的用白菜、芥菜、野菜腌制的酸菜不一样。他们的酸菜是用青菜或萝卜梗熬制,晒干10天。这是一种完全的绿色食品。酸菜鸡汤也是用当地的小米椒熬制的,所以比较辣,适合泡饭。
鸡肉真的很嫩,酸菜一点都不酸,还能闻到淡淡的菜香味。如果你在广东吃过干菜粥或者干菜汤,大概就能猜到味道了。
第二天,我们赶回西昌参加凉山州火把节。西昌的选美非常盛大,各个乡镇的“精华”佳丽都集中在这里,佳丽们就像美食一样诱人。
看完美女,我们决定去琼海附近的农家乐透透气,也尝尝那里上座率最高的辣椒醉虾。这里的醉虾制作原理和潮汕、江浙的醉虾、醉蟹差不多,只是用料特殊。除了少量的酒、糖和醋,主要成分是红辣椒片和辣椒籽。把鲜虾放在碗底,立即盖上厚厚的碎辣椒,然后加入其他调料,也就是用盘子盖上碗,防止轰轰烈烈的虾跑了,20分钟后就可以吃了。我觉得把这道菜改名为“呛虾”比较合适,因为虾可能没喝过,但肯定是被辣椒的海洋呛下去的,吃起来有点“残忍”。
西昌市区410菜市场是只有真正泡过西昌的人才知道的美食聚集地,它隐藏在黄佳祥。这里的小摊大多没有名字,但你一问,大家都知道。白天不要错过玉米粑粑和酒焖牛肉,晚上不要错过“爆炒”烧烤。
火把节
说这种语言的民族崇拜火和崇拜太阳的文化传统是一脉相承的。2.火把节的传说有许多不同的版本。虽然来源不同,但都差不多。故事的文本结构按照人神斗争→人战胜神→神报复→人再次战胜神→庆祝胜利获得大丰收的叙事程序展开。这些不同的文本都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都以宣告人的胜利和神的失败而告终,这与神话中以神为主导的叙事模式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人类生存核心问题的转移(从自然到社会)和阶级社会矛盾冲突的加剧,火把节传说与广大复杂的各族社会生活紧密交织,进而成为表达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口头叙事方式。这类传说是以歌颂祖先和英雄为主题的次级火把节习俗传说。
2.后来传统道德观念对火把节习俗和传说的渗透,体现在女性人物和火把节传说的交集上。无论是早期的喜鹊姑娘,还是后来的阿南和查里夫人,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的命运“自焚”。这种传说一方面反映了民族压迫、阶级压迫的黑暗现实和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阴谋,另一方面是一个“一女不多于二夫”的英雄女子的传说,意在表现贞洁之德。从喜鹊女、阿南到慈善女士,忠烈、殉国、殉国的形象,人们将这些善良勇敢的女性人物的命运与火把节的传说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了特定历史时期人们“扬善抑淫”的情感和愿望。这种传说应该是属于后世的。
总之,从火把节传说的形成和演变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层次的历史积淀,这与这个节日在西南地区的长期发展是同步的。火把节的传说在其长期流传中不断演变,甚至影响到一些地区的节日和习俗,使原生态的、“祭祀性”的火把节被附加上了“纪念性节日”的衍生意义。比如鹤庆传说把6月19日女子染凤仙花指甲归于慈善。这也可能是传说引发新风俗的一个案例,值得探讨。
11节日活动
接触点燃
相传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人类用火的纪念日。居住在云南的白族、彝族、普米族、纳西族和其他民族将6月24日定为传统的火把节。届时,将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和种植“太阳”。
火把节当天,鹤庆西山的白族和彝族人民举行“晒太阳”活动。那一天,人们在“歌唱”场的中心点起了一堆大火,火炬周围堆着一堆堆干柴。一个精心挑选的干燥易燃的树桩被种植在火炬前,作为太阳的象征。夕阳西下,早已聚集在会场的人们每人拿着一根挑选好的小棍子,依次走向“太阳”,去“钻”木头生火。无论是谁从火星上“钻”出来,人们都成群结队地拿着早已准备好的草绒和干枝叶去迎接他们。
火把节
“点火。试着把火移到柴堆上点燃。随即,大家用小火把从火堆里点燃火,带回家点燃各家的火塘,称为“太阳”。太阳落山后,人们都聚集在“唱歌”场,在白天燃烧的篝火上再次点燃了火。随后,点燃火把和火来“唱歌”,赞美火给人一整夜的快乐。
玩火
在火把节的晚上,居住在鹤庆和丽江相邻的五峰山麓的白族和纳西族会举行玩火活动。人们在村子里所有的大树上绑上一束束红色的花,象征着“红色的花像火把一样燃烧”。在天空出现第一颗星星之际,人们手举点燃的小火把,载歌载舞,围着“红花火树”唱赞歌。
向瓦肯人献祭
在火把节,居住在宁蒗县的普米族人会举行活动来崇拜火神。相传普米族崇拜的火神叫昂古米,原本是摩梭人的女祖先。为了自己的后代和与自己族群共同生活的普米族的幸福,她潜入天宫盗走火种,用自己的身体作为火把,将火种引向人间,让摩梭人和普米族同时得到火种。普米族为了世代不忘昂古米的恩情,把昂古米带来火种的日子定为祭祀火神的节日。
与火共舞,歌唱种子
黄坪乡是鹤庆县的热点,物产丰富。相传这里的居民是离开军队来到这里的孔明和孟获的后代。这片沃土是孔明和孟获结盟时共同耕耘的。并且在6月24日的夜晚,挑灯夜战,第一次播下了五谷的种子,贫瘠的土地从此变成了良田。为了纪念这一天,后人每天都会点燃火把,挑灯夜战,播种肖春的庄稼。那时,老人和孩子举着火把,围着田地唱歌跳舞,年轻人在地里播种。劳动生产和民俗活动融为一体,别有一番风味。
山区彝族火把节是最完整、最丰富的,保留了人类群体文化演变的历史轨迹。它的主题一直是对人类生命繁衍的赞颂和对民族生命理想的希冀,因而成为研究彝族文化史和思想史的一个重要角度。换句话说,彝族火把节作为一个盛大的传统节日,渗透着一种“狂欢”的民间精神,传递着一种朴素的生活理念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