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孩子的谦让行为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使是获得巨大成功或备受尊敬的人,也把谦逊视为人生中非常重要的美德。所以家长在教育男孩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学会谦虚。但是,谦虚也讲究一个度。家长不要把孩子引入随便让步的误区。如果孩子谦虚,将来可能会失去竞争力,甚至被社会淘汰。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所以男生普遍霸道野蛮,缺乏节制和谦逊。因为身边没有兄弟姐妹,父母的爱都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导致男孩缺乏与人分享食物和玩具的愉快体验,滋生了独霸一方、垄断一切的想法。随着家庭收入的普遍提高,很多父母在儿子的智力开发上花费巨资,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给儿子最优先、最可靠的保障,却忽视了对儿子道德品质的培养。有些家长总是担心孩子吃亏,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以孩子为重。如果孩子之间有矛盾,家长总觉得孩子吃亏了,就指责、训斥别人家的孩子,叫他们不要和他玩,无形中损害了孩子良好性格和品质的形成。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男生,以自我为中心,争强好胜,自私自利,不懂得谦虚,在交往中经常与人产生矛盾。卡耐基说:“人生若能谦让,便能宽广,排除一切困难,去除一切纠葛。”在生活中,谁也离不开人际交往。所以,家长要引导男孩从小懂得谦逊,懂得谦卑,学会谦卑,让孩子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快乐交往。孩子只有学会谦让,才能在未来与他人有成功持久的合作,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孔融使梨”是父母教育孩子学会谦虚最常用的故事。它告诉孩子不仅要让别人成就自己,还要让自己比别人优秀,不仅要为自己着想,还要为别人着想,引导孩子关心别人,学会理解别人,懂得把别人放在自己前面。家长要从小理性引导孩子,让孩子学会理解,学会谦逊,这将使孩子受益终生。谦虚是做人的基本素质,是文明礼貌的表现。谦虚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和谐相处的道德规范。谦虚的人在群体中更受欢迎,能与人相处融洽。相反,自大、以自我为中心、处处以个人利益为重、不懂得谦虚的人,只能变得孤独。谦虚是孩子良好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即使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谦虚和隐忍也是一种美德,这也需要孩子全面发展,善于谦虚,善于与人合作。所以,教会男孩学会谦逊,是孩子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合作,学会生存的重要内容之一。父母的言行对男生的影响很大。培养孩子的谦逊,父母不仅要以身作则,还要在家庭中营造谦逊和谐的氛围。让孩子在一个充满礼貌、谦逊、和谐氛围的家庭中,自觉养成尊老爱幼、彬彬有礼、尊重他人的品质。家长要平等对待来访者,不要给孩子造成举止不同的错觉。相反,如果家庭成员之间经常吵架,互不相让,在这种极具爆炸性的环境下,孩子不仅不懂得谦虚,还会厌倦家庭生活,变得孤僻。课件,良好的家庭氛围是让孩子懂得谦逊的关键。男孩子性格活泼,喜欢玩游戏,可以引导他们在游戏中学会谦虚,与其他孩子相处。现在的男孩子大多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一旦有小客人来访,就会给孩子带来乐趣。孩子一起玩,和同事一起玩,他们之间也会有矛盾和纠纷。这时候,家长要用导演的身份来激发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礼貌谦逊地对待小客人,热情地招待和照顾小客人,让孩子明白谦逊对于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但需要注意的是,谦虚是建立在相互善意、相互尊重、相互迁就的基础上的,父母要让你正确理解和发扬谦虚的品格。谦虚绝不是无原则的让步,也不是妥协和退让。教育孩子学会谦卑,绝不是要把他们变成不分是非善恶的和事佬,或者是没有原则就屈服的懦夫。学习谦逊的美德也要掌握一个“度”,凡事不能过分。过度的谦卑不再是谦卑,而是软弱的表现。虽然孩子可能很难把握界限,但也要及时提高,让孩子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警惕,学会妥善处理各种事情。另外,要帮助男生区分谦逊和竞争。如今时代渐冷,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残酷加剧,人们的物欲膨胀,这让很多人产生了疑问:谦逊和竞争哪个更重要?谦逊是软弱的表现吗?谦逊是一种损失吗?其实教育孩子谦虚,就是让孩子在交往中学会互相帮助,在矛盾中学会谦虚。但是,孩子在不丧失个人利益或伤害自己的前提下,学会有条件、有立场的让步。要把握好允许就让步,不允许就不让的原则。切不可一味强调谦逊,进而让孩子失去向上的情绪和动力,失去责任感、创新精神和个性,甚至停滞不前。这样的孩子很难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