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破坏王2》相比之前的迪士尼动画有什么优势?
六年前,第一部电影《破坏王拉尔夫》(wreck-it ralph)在内地影院上映,其中对游戏机中人物生活的丰富想象令人大开眼界。至今第一部豆瓣电影仍有8.7分的高分,远胜当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勇敢传说》。
6年后,续集《无敌破坏王2:破网》上映。虽然北美的媒体评价和第一部相差不大,但和中国的第一部相差甚远。内地观众在大量彩蛋中寻找乐趣的同时,似乎并没有第一部那么喜欢。
我邀请了几个粉丝一起回答这个问题——
徐若枫:7.0分
虚拟世界的物化做得很好,场景搭建本质上是“VR”,但影片并没有解决“时差”的问题。?
《头万》的主题其实和《头万》正好相反,是一部浸透了悲伤却被轻包装的作品——头万只能通过走向灰暗的未来回到过去,用真情拯救世界;而且是在说一切都回不去了,感情可信/不可信。
仍在镜中:8.0分
从命名到设定,互联网都表明是对人类社会的隐喻。第二部将舞台转向互联网空间,使之成为一部大型的人性寓言,处处呼应现实。从轻型终端、WiFi盒子到互联网处理程序的拟人化,是对信息唯物主义的一次曝光。然而,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掩盖下,构建了整个互联网的“数字工作者”被美化为自得其乐的玩家和安于现状的居民。这是一种无意识的揭露,不容易批判。因为后来的电影通过哭笑不得的筹钱情节质疑技术的中立性,明面只是指算法,实际上是指向整个互联网技术。
寒枝雀静:8.0分
与Ready Player One相比,《毁灭之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赋予了网络空间人类社会的生命,让非玩家观众获得最大的参与感,引起了从游戏厅到互联网的共鸣。和第一部电影一脉相承,在花团锦簇的狂欢下,我深深地消沉了。我以为我会离你更近。其实你还是你,我还是我,深情依旧只是希望。
这时观众才发现,这个虚拟世界里的人比现实中的那些机械方块更丰满。所有漂浮的消费碎片都要尽量有一个真实的落地点,通过“虚拟”的反客为主,让受众重新认识“真实”。
信君:5.0分
我有多喜欢前作和Ready Player One,就有多讨厌这部动画。如果主角不是拉尔夫和瓦内洛普,可能会给俱乐部加分。如果说前两个卖的是情怀,那么无敌破坏王2卖的就是自恋。迪士尼乐园10分钟的游览令人瞠目结舌,除了有十分钟场景的公主们,所有涉及的元素都是背景。女配角不如之前的山寨山姆,格尔嘎多的表现也不好,基本可以评价为“性感读书”。
这可能是迪士尼动画史上最糟糕的剧本之一。只是“我们该把xx拉出来了”或者“我们该在这里讨论实际问题了”这样的想法。一波三折,自嘲解构公主片差。《魔性》这部电影也挺远的。就为了看这些公主,我为什么不去看一个公主混搭?最后还贡献了一场弱于《大英雄6》的boss战。结尾嘲笑彩蛋和预告片的造假,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