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实践融入家居生活。
作为佛教居士,应该如何起床?起床后应该做什么?我们心里应该怎么想?那一刻你有没有看到自己躺在床上爬起来?这些都很重要。很多人练了就忘了第一瞬间。他已经起床,刷牙,不知道在想什么。这样的人很多。你在黑暗中练习做什么?佛教的修行就是让你保持正念。永远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就是佛法。
起床的第一个念头,你要告诉自己:“我要做一个高尚的人。”我会继续往上走。我想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先给自己树立这样的信心,你可以一直这样想,告诉自己断烦恼成佛。那么,你一定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这是第一颗菩提子,已经种下了。佛教是普世的,对于世俗的人来说,早晨的第一个念头也是很有用的。我会告诉他,我可以提醒自己:“我要做一个快乐的人,一个努力的人。”」
作为一个佛教居士,接下来,我们要想到的是佛、法、僧、心中的三宝。没有这样的回忆,你今天一整天都会觉得离三宝很远。很多人修行,醒了很久他才想到打坐念佛烧香。第一个念头就是想到三宝,这样我们会离三宝越来越近。
然后,告诉自己,“起来。不要躺在床上。”慢慢起来。
如果你是家庭主妇,你应该比家里其他人起得早一点,帮你的丈夫和孩子准备要洗的东西。作为一个佛教居士,你要勤快,改掉早上不起床的习惯。修行就是不断改造自己。佛教的第一条规则是早起。
有时候觉得自己没时间,很紧张,往往是因为早上多睡了30分钟。如果你早起30分钟,你会觉得时间多了很多。在那不受打扰的三十分钟里,你会解决很多事情。
先起来洗洗。把佛教应用到这方面,首先你要想到节水。不要乱浪费,这本身也是一件幸事。常见的是牙齿在刷,水还在白白流。仪式就是改变这些东西,让自己不断向上。
二、香
洗完之后,至少,我一定要给佛祖上香。然后再来说说上香的礼仪。
无论是在寺庙里烧香,还是在家里的佛寺里烧香,都是有礼仪的。
平时在家烧香,不用烧三根香,一根就行。因为三根烟太大了。一柱香代表虔诚。
很多人不能带香。点燃的香要夹在食指和中指之间,一举抬至眉心,然后熏香。
第三,崇拜
接下来肯定有崇拜。
礼拜前双手交叉。我想说一下双手交叉的礼仪。很多人不交叉双手。真正的穿越很简单:双手指尖先并拢,再并拢,掌心向上,无名指指尖能被眼睛看到。手掌的高度就是胸部。放松肩膀,打开手肘。
礼拜的姿势很多学佛多年的人都知道,这里就不演示了。如果想再有规律的学习,可以看看相关的书籍和光盘。
一般我们拜,是三拜的仪式。其实就是拜三拜,起来质询的礼物而已。真正的对佛三拜是九拜,是大礼。
第四,诵经
这个时候,就可以诵经了。早上大概有二十分钟,念诵金刚经,念诵大悲咒,或者念诵三遍心经……好吧。跪在佛前念诵。佛堂旁边放个凳子,坐在那里背。念咒的时候要放下一切,集中精神。
有两种重要的唱诵方法。一个叫停诵,一个叫观诵。
当我停止背诵的时候,我的心灵不受杂念,每一个字都像流动的泉水,一滴一滴,总是在同一个位置流动。
当你停止背诵时,你可以看背诵。比如念诵心经,你“看菩萨”,观想菩萨。“久行般若深处”他久行般若深处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或者在念诵《阿弥陀佛经》的时候,可以想象自己在虚空之中。你可以看到东方有很多佛,西方有很多佛,南方有很多佛,北方也有很多佛。忘掉你的佛寺,你的家和地球。这是景色。
如果停止背诵,就不要思考,不要说再见;如果是背诵,一定要想好法律意义。比如念诵《金刚经》时,佛陀说,无我、无有、无众生、无寿。是什么感觉?你要思考这个法律意义。当然你得提前选好这个意思,念叨的时候也只是一闪而过。为了能够读懂,平时要听金刚经,理解它的意思。
唱完了就该回头了。我们应该向谁求助?致一切众生。不要只考虑自己。不要想,“我今天腿疼。让我念一遍金刚经。如果你腿疼,你应该想:“世界上所有和我一样腿疼的众生,今天都消失了。拓展你的思维,不要只围着你转。如果它围着你转,就是金刚经里说的“相我”、“相人”、“相众生”、“相长生”。背,真正的功能是什么?就是突破自我的局限。不是执着什么,而是放弃,放弃。
回去后,拜佛三次,写完作业。
动词 (verb的缩写)早餐
下来吧,作为家庭主妇,该做早餐了。
我们现在很懒,大部分人9: 45才起床,尤其是年轻人,不做早餐。从医学上讲,不吃早餐,心脏负荷就会过重,特别容易得心血管疾病。所以你必须吃早餐。晚饭可以少吃或者不吃,这是符合生理规律的。现在很多人晚上吃很多,早上几乎不吃。当然,我们也不必强求任何人。但是,如果你想要健康和精力充沛,你应该改变你不良的饮食习惯。
做早餐的时候,不要想着“每天给老公和孩子做早餐是一种负担……”!“你该怎么想?我应该想,“我要养活他们,我的父母,我的家人,甚至三宝,还有今天的每一个人。“用这种心态做事,还会满腹牢骚吗?肯定不是。我相信我会有一个好的态度。
我们为什么担心?我自己也在做,但是态度不好。为什么心态不好?我总觉得“我在为别人做一件事,我在为你做一件事,我对你这么好……”那么你就违反了布施的原则,三轮空身的原则,就是没有我,没有布施,也没有人受。而我们却处处执着于这个话题,觉得“我在给你做东西”,很烦,好像被压迫了。所以有人会感叹:“女人好辛苦啊!」
女人硬吗?女人是菩萨,一点也不难。没有女人世界能转吗?女人很重要。不要觉得辛苦,你应该觉得很幸福。好好照顾你的老公,孩子,父母,老师。
第六,吃。
做完饭,我们必须吃饭。这里有重要的规则。对于居士来说,在佛家吃饭和在家吃饭差不多。
第一个要求是什么?沉默。没有噪音。不要唱一首锅碗瓢盆的赞歌,它会“流行”。安静地吃饭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享受。它发出各种各样的噪音,让别人很烦。所以佛教里吃饭的时候,禁止说话,禁止敲杯盘。
有这样一个故事。我曾经住在Xi安的大雁塔,玄奘大师在那里翻译经典。当时玄奘法师的译经堂有1500名僧人。有一天皇帝来拜访,看到一千多个和尚坐在那里吃饭,却听不到碗筷的声音,也没有人要。多么庄严肃穆。皇帝吃了一惊,对玄奘大师说,如果我的军队像你们和尚一样整齐,那我的军队就可以所向披靡了。
第二,不挑好坏。能吃就一定感恩。你要想到很多人还没吃饭。幸福在于知足。
第三,吃完后把大盘子放在下面,小盘放在上面,小一点的放在上面,然后你就走了。这是一个重要的规则。西方人吃饭,如果服务员没来,也会这样把吃完的盘子叠起来,很整齐。不像在这里吃饭,我们经常吃一桌子剩菜剩饭,就像战场一样。
吃饭的规则代表了文化,修养,内心状态。你有知识有文化吗?你是什么样的人?和我面对面吃饭,我能看穿你。
这代表了人的修养。我师父之前跟我说过:“如果你允许你的地板上有这么大的污点,那你的心里一定会允许有更大的黑暗。”。生活整洁,精神才能活。
第四点。在客人到达之前,我们不能动筷子。作为一个孩子,你不能在你的长辈到来之前吃东西。
但是现在教育不同了。现在父母让最小的先吃,孩子吃完才吃。
以前不是这样的。以前一大家子一起吃饭,孩子先吃,对父母说:“我吃完了。”只有你父母允许,你才能离开。父母不说话,吃完饭就要坐在那里一起起来。这是规则。
现在太“以人为本”了,反而不好。人不上不下。孩子没有父母,没有老师,没有规矩,所以很乱。
作为佛教居士,吃饭要守规矩。作为家庭主妇,吃完饭一定要收拾碗筷,这是不言而喻的。
七、夜校
说完这些话,已经是黄昏了,我们要说晚上的作业了。晚上还是要在佛祖面前烧香、拜、问。
我想谈谈冥想的一些规则。冥想是修行的重要一课。一个修行的人,如果没有禅定的技巧,内心是无法宁静的,你也很难成大事。古人说,静而远之,这是诸葛亮《诫书》里的话。你的头脑是安静的,你可以想得更远更广。一个烦躁的人,你能想到什么?连烦躁都解决不了。能解决其他问题吗?
晚上,我们在佛前烧香,仪式结束后,我们可以开始冥想。具体应该怎么做?最好是翻倍。如果不能双人,那就单人。如果你一个人做不到,那就分手吧。实在不行就分手吧,就在这个地方坐直了。
你不用努力。记住,佛教里没有秘密。难得说我教你一句咒语,你一念就跳起来。至少我练了十几年都没见过。修行是脚踏实地的。越练越觉得脚是站在地上的,越练越觉得踏实,越练越觉得有生活的味道。没关系,你已经上路了。
当我们冥想时,我们必须保持身体垂直。如果弯了,你就坐不住了。有功夫坐的人,坐得越直越淡定。肢体礼仪很重要,包括手怎么放。有专门讲冥想的书,这里就不多说了。我来告诉你怎么努力。
禅定用心,你不想有什么方法或者秘密。坐着就是坐着。你什么意思?只是我坐在这个地方,站都站不起来走路,也不会说话,所以想很多东西也没用。比如想着明天要做什么,后天要什么,前几天谁委屈了我...想也没用,也解决不了什么。
所以,真正的禅定方法就是两个字:放下!
我不是说永远,永远。我们做不到。暂时放下这个世界。你要告诉自己,在这段冥想的时间里,我会放弃这个世界,放弃一切。放弃的越多,向前飞跃的越快,得到的也越多。你会得到什么?轻松、舒适、无忧。继续放下,继续放下。
为什么我们打坐,冥想,数呼吸,想安静,却做不到?因为我们心里的东西太多了。一个人坐在那里看,会不由自主的产生一种错觉。自己分析一下。你为什么这么想?我只是关心一些事情,或者人或者事。不在乎就不会去想,有时候刻意去想也想不起来。
放不下这个世界,就一直坐在自己的佛堂里。放下世俗,肯定很快就去西方——真的放下世俗,说几句佛语就去。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山西五台山,有一个将军误杀了一个人,感到非常遗憾。后来将军出家,修行二十多年,很勤快,开了眼界,能看透人的第三次生命。有一天他正在佛堂里学佛,突然来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是个军人。当年轻人看到老和尚时,不禁怒火中烧。他拿起弓箭想射他。老和尚说:“我等了你二十多年了。”年轻人停下脚步,“啊?他在等我开枪打他的时候为什么不慌张?”他想弄明白这件事。老和尚把这件事告诉了他,原来这个年轻人就是上辈子被误杀的那个人。年轻人想,生死,复仇。他折了弓箭,念了几声佛,往西去了。真的放下了,就这样。如果你看不透,放不下,那就只能收下。
八、入睡
该睡觉了。根据佛教礼仪,你应该和吉祥躺着睡觉。向右侧卧,双手平放,头放在枕头下,像弓一样。
这种睡眠有它的佛教道理,比较安稳,容易见光。为什么容易见光?人的右气脉厚浊。睡觉的时候按住,左边的柔气脉就会循环,就会看到光,就是密宗说的。
医学上有句话——这样睡,肝就平了。肝脏储存血液。而且,肝主灵魂,也就是安神。肝平了,血就往下流,藏的血多了,你就睡得安稳了。睡不安稳通常是因为肝血不宁。还有一点,你这样睡,肚子在上面,没有压迫感。我们的胃需要不断蠕动。按下去就很难蠕动,心脏会吵。
躺在你吉祥的床上,告诉自己:我要安详地睡去了。你还是要记住三宝,想到佛,想到法,想到僧。然后你高高兴兴的去睡觉。
你也可以这么想:生命在呼吸之间,我这样躺着能不能起来还是个未知数。这个世界有什么好留恋的?如果我修净土,那我希望,如果我能在梦里见到佛,那我就去,不是更好吗?为什么我们怕死,想多活几年?只是因为我放不下。事实上,人的生命就在呼吸之间。
我们今天的讲座到此结束。留一点时间。有问题可以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