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球是哪个民族的?

珍珠球是满族的。

珍珠球原名“采珠”,满语“尼初和”又叫“踢核”、“摘核”、“抛核”。满语中“核”是“尼楚河”的缩写,意为“珍珠”。珍珠球起源于满族先民采珠的生产劳动,《满族风俗志》和《吉林史志》都记载珍珠球起源于满族先民的生产劳动。

在古代,珍珠被视为女性贞洁、宗教虔诚和财富的地位象征,因此受到社会关注。满族历史悠久,一直生活在长白山北部、黑龙江中上游和乌苏里江流域。该地区生产东方珍珠和采珠已成为古代满族人的传统生产方式之一。

历史悠久

到了清代,由于冬竹品质优良,受到宫廷贵族的青睐,需求量剧增。为了保证东方珍珠的供应,清政府禁止民间采珠,由内务部组织采珠,并专门设立了带头采珠的“祭祀丁”和“诸宣达”。由于东珠数量有限,朱轩达之间也有激烈的竞争,互相比较采珠的速度和数量。

为了加快采珠速度,把采来的文蛤直接放进篮子里,然后在岸上打开采珠。有的干脆在船上把蛤蜊扔到岸上的篮子里,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采珠速度。抛蚌活动是村民闲时在孩子们中间逐渐形成的,是古代珍珠球的雏形。这种游戏在松花江、鸭绿江和渤海沿岸的满族儿童中很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