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学的区别
纯文学,是高度抽象化的文学。大众文学是低度抽象化的文学。
二者很难区别。一部文学作品,在一人看来是纯文学,在另一人看来却是大众文学。总的来说,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前,欧洲一战之前,绝大多数文学作品都是纯文学。比如《少年维特的烦恼》、《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楼梦》。而其后的文学作品,多数是大众文学。如《白鹿原》、《活着》、《失乐园》。
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它有半自转性质。但是,保尔这个形象高度概括了苏联建国初期一代革命主义青年的形象,冬妮娅则是很典型的资产阶级小姐。在中国和苏联,很多人都能从这两个人物身上找到自己的形象。这就是高度抽象化。再如《活着》,人们从中看到的是一个故事,可能一些人对其中某些情节感同身受,但范围不广,深度不深。这就是低度抽象化。
值得一提的是,村上春树的作品在书店老板看来是大众文学,而在早稻田文学院则被当作纯文学来研究。恐怕是纯文学的一种不甘吧。当中国的村上出来之时,也就宣告了纯文学时代的彻底结束。
大众文学中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创作和“纯文学”往往没有严格的区别,被称为大众文学的作家,也往往是“纯文学”的作家。大众文学中消极的、庸俗的创作,常常以情节惊险、离奇、打斗和黄色取悦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