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斗兽场是如何与动物搏斗的?

古罗马斗兽场,原名Flavium竞技场,也译作斗兽场、斗兽场和斗兽场,位于今天意大利罗马的中心。它是古罗马最大的竞技场。它建于公元72年到82年之间,现在只剩下遗迹了。

竞技场是由韦帕芗皇帝下令建造的,在他的儿子图密善统治时期。它是古罗马帝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斗兽场建在另一位罗马皇帝尼禄的“金殿”旧址上,这座建筑在公元64年的罗马大火中被毁。竞技场是古罗马举行人兽表演的地方。参与其中的角斗士要和一只动物搏斗,直到其中一只死去,人与人之间也有打斗。根据罗马历史学家戴奥·卡修斯·卡修斯·隆基努斯的记载,当斗兽场竣工时,罗马人举行了65,438+000天的庆祝活动,宰杀了9,000头牲畜。

斗兽场,一种建筑形式,起源于古希腊的剧院。当时的剧院都是半圆形的建在山坡上,观众在山坡上层层上升。但在古罗马,人们开始使用拱票结构来竖立观众席,连接两个半圆形剧场,从而形成了所谓的圆形剧场,不再需要依山而建。罗马斗兽场是罗马帝国最大的椭圆形竞技场。它的长轴是187米,短轴是155米,周长是527米。中心为表演区,长轴86米,短轴54米。地上铺着地板,看台被层层包围。大约有60排看台,分为五个区域。最下面第一排是贵宾区(如长辈、官员、牧师等。),二楼是贵族区,三区是富人区,四区是普通市民区,最后一区是底层女性区,都是站立席。观众席上还有一个用悬索吊着的天篷,用来遮阳;而且雨棚向中间倾斜,方便通风。这些天篷像帆一样由站在柱廊顶端的水手控制。

在斗兽场内部,斗兽场的看台由三层混凝土砌成拱形,每层有80个拱门,形成三个不同高度的圆形券廊(即由拱形券支撑的廊),最顶层是50米高的实体墙。看台一步步后退,形成一个阶梯状的斜坡。每层80个拱门形成80个开口,最上面两层有80个开口。观众进入时,会先根据座位数找出自己应该进入哪个底拱,然后沿着楼梯找到自己的区域,最后找到自己的座位。整个斗兽场最多可容纳5万人,但由于入口设计的周到,不会出现拥挤和混乱的情况。这种入口设计即使在今天的大型体育场也仍然在使用。

斗兽场表演区地下隐藏着许多洞和管道,可以存放道具、牲畜和角斗士,并在表演开始时吊装到地面。斗兽场甚至可以利用输水管道来引水。公元248年,水被引入斗兽场的表演区,形成一个湖泊,表演海战,庆祝罗马建城1000年。

公元217年,斗兽场被雷电部分摧毁,但238年很快恢复,人与动物或人与人之间的打斗表演仍在继续。这样的活动直到公元523年才被完全禁止。

公元442年和508年的两次强震,对斗兽场结构本身造成了严重破坏。到了中世纪,建筑根本没有保护,于是破坏进一步加剧,后来干脆就当碉堡用了。

公元15世纪,为了建造教堂和枢密院,教廷竟然拆除了斗兽场的一些石头。1749年,梵蒂冈以早年基督徒死于此为由,宣布其为圣地,并加以保护。

至今,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每年都在这里举行仪式纪念这些烈士,但没有历史证据表明基督徒确实死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