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问题
大约公元前753年,据说罗马建了一座城。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登基,以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公元前509年,罗马帝制时代结束,中华民国成立。
公元前453年,晋国的赵、韩、魏* * *灭了支氏,把自己的领土分成三部分。
公元前449年,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356年,秦商鞅开始变法。
公元前241年,罗马和迦太基之间爆发了第一次布匿战争。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秦朝,自称“始皇帝”。
公元前201年罗马和迦太基之间爆发了第二次布匿战争。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击败项羽,建立西汉。
公元前149年前,公元前146年,罗马与迦太基爆发第三次布匿战争,迦太基城被毁。
公元前141年,刘彻登基,西汉进入繁荣时期。
公元前30年代前,65438+30年代,罗马内战时代。
公元前119年,卫青和霍去病在西汉打败匈奴,匈奴从那里迁徙。
公元前73年前71年,罗马斯巴达克斯奴隶起义。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
公元前60年,罗马庞贝、克拉苏、凯撒组成“前三政”。
公元前51年,汉武帝宣帝刘询召集石渠阁开会,讨论五经的异同。
公元前43年,罗马人安东尼、屋大维、利比达组成“后三头政治”。
公元前33年,西汉王昭君离开要塞。
公元前27年,屋大维确立了元首制,建立了罗马帝国。
公元8年,王莽代表汉朝建立了新的王朝。
14年,公元68年,罗马帝国尤利乌斯·克劳迪斯。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了东汉王朝。
公元26年,罗马帝国弗拉维乌斯王朝。
公元73年,东汉窦固大败匈奴,班超出使西域。
公元79年,罗马的维苏威火山爆发,庞贝等城市全军覆没。
公元92年,宦官郑忠等人因杀外戚被封,宦官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力。
公元96年,192,罗马帝国的安东尼王朝。
公元97年,东汉班超派甘英去大秦(罗马帝国),甘英去调治,归海。
公元166年,大秦(罗马)的王安顿是汉朝的使臣。
公元184年,张角领导了黄巾起义。
公元193 235年,罗马帝国西弗勒斯王朝。
公元208年,孙权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击败了曹的军队。
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授予中国自由民罗马公民权。
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建立魏国。
公元235年和284年,罗马社会陷入“第三世纪危机”,蛮族开始跨境入侵。
公元280年,西晋灭吴,暂时统一中国。
公元284年和305年,罗马的戴克里先进行了改革。
291年,西晋爆发“八王之乱”。
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布了“米兰法令”,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性。
公元316年,匈奴兵攻陷长安,西晋结束,次年建立东晋。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迁都拜占庭,改名君士坦丁堡。
公元383年,东晋军队在淝水之战中被前秦军队击败。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
公元420年,刘裕废除东晋皇帝独立,改称宋,史称,南朝开始。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洛·奥古斯都被废除,西罗马帝国灭亡。
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遭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攻击,东罗马灭亡。
同年,明朝建立85年。
给你一个秦朝和古罗马,汉朝和古罗马的对比。
秦朝和古罗马;
1攻击武器
秦军青铜士兵、罗马铁血士兵与青铜武器相比,铁血武器显然威力更大。不过铁制武器在当时的优势可能并不明显。
到目前为止,兵马俑出土了4万件武器,包括戈、矛、戟、铍、弩等,都是青铜制品。
剑是最熟悉的武器。与刀不同,剑是通过刺来杀死敌人的,所以比只能砍的刀更致命。兵马俑坑出土的一些秦剑比战国时期其他国家的剑都长,约1米。剑长了,刺杀范围当然会更大。同时,1号坑出土了两个金钩。金钩,后来被命名为吴钩,据说是春秋时期吴王阖闾首先制作的。这两把金钩呈月牙形,两端平行,两刃,可钩可推可杀,是器械和卫生的短兵。
秦军的武器还包括铜和铍。1号坑出土16件木柄长铍。铍头形状类似匕首,装在3米多长的木柄前端,类似长矛。铍是春秋时期流行的长兵器。当然,秦军的武器中有矛,它们有7米长。正因如此,有专家推断秦步兵中有矛。然而,作家黄认为“矛阵”一词是可疑的,因为在中国人知道它之前,从来没有人谈论过这种矛阵。而且从出土文物的比例和数量来看,戈壁矛更为常见。葛适合战车战斗。步兵打仗的时候,用处不大。
在秦军的众多武器中,铜廓的弩机很特别,也是这个王师的杀人武器。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陕西省考古学会副会长袁,被誉为“秦俑之父”。他指出,秦兵马俑坑内出土的弩基本都是木质型材,和战国时期的一样。然而,在对1996中的1号坑进行进一步清理的过程中,发现了两把铜廓弩。铜型材提高了木型材弩机的性能、灵敏度和稳定性,也增强了弩的杀伤力和使用寿命。
相比之下,罗马军团的进攻武器看起来更加强大。他们的武器主要是铁制品。罗马士兵装备长方形突出的盾牌,用短剑作战。匕首的有效杀伤距离相对于长矛的简单刺来说,是近距离的,这就需要士兵们“近距离相见”。这就需要更高的个人技能,所以罗马军队非常重视平时的训练。
标枪也是罗马军团的重要武器。是标枪的一种,公元前3世纪出现,类似匕首。罗马军团使用的标枪是半金属半木头,易于投掷,穿透力强。最大投影距离约为18m。
欧洲因为铁矿石资源丰富,与最早发明铁的西亚人交流方便,很早就进入了铁器时代。黄认为,双方武器的优劣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一般来说,铁制武器杀伤力更大。如果秦军没有摆脱对战车的依赖,秦军与罗马军队的战斗力差距会更大。
但是,在军博编辑研究室博士李斌看来,罗马军团的铁制武器和秦朝的青铜武器的优劣很难比较。“两者的技术路线不同。从历史长河来看,铁制武器占了上风,但在冷兵器时代,铁制武器的优势并不明显。”
2个人防护
秦军皮甲,罗马盔甲
秦军的皮甲比上一代更合理,而罗马军团的盔甲头盔形成了更完整的防护装备。
兵马俑是秦军盔甲的一个好例子。坑内有大量雕刻在武士人物身上的盔甲,墓地的石甲坑内也出土了大量的石甲、头盔和马甲。与战国早期的铠甲相比,他们的铠甲板趋向于比上一代更小,铠甲板的编织方法也趋向于更加科学合理,便于人们穿上后弯腰、挺胸、抬臂。不过盔甲的质地基本和前代一样,还是皮甲为主,很少有真甲。
兵马俑坑出土的兵马俑都不戴头盔。但秦岭石甲坑出土了大量头盔。袁指出,这说明的装备有头盔,而却经常摘下头盔英勇杀敌。
罗马军团的盔甲和头盔形成了更完整的防护装备。黄认为,在这方面,输给了罗马军团。
由于罗马匕首的攻击距离近,必然需要其他武器帮助保护士兵。为此,罗马人对盾牌做了很大的改进。罗马军队将盾牌改为实心的长方形凸体,高约1.2 m,宽约0.438+0 m,这些大盾牌为木质,外表面先覆帆布,后覆小牛皮,上下边缘覆铁边,增加其坚固性,保护其不被上下刺伤,放在地上也不会受伤。此外,盾牌上还镶嵌着一朵铁浮雕花,一旦被石头、长矛和各种重型投掷武器击中,可以挡在一边。
罗马盔甲可以算是西方步兵盔甲制作技艺的集大成者。罗马盔甲是铁甲和皮甲的混合体。最大限度保留了经典装甲的防护能力,但机动性能不受影响。同时,罗马军队的头盔也得到了改进,基本保留了科林斯头盔的防护性能,士兵的视野和舒适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事实上,罗马军团以盔甲和盾牌闻名。
3件攻城器械
秦有钝车和罗马盾车。
●战国后期,洗车器、投石机等装备成为主要攻城器械。罗马人经常使用盾牌车和木塔。
战国时期,封建领主战乱不断,所以攻城技术突飞猛进。春秋时期出现了车辆接近、奔袭、摇橹、投石机等,成为冷兵器时代最早的“重型装备”。《军博》编辑与研究部博士李斌指出,这些攻城器械在战国及后秦时期的秦国基本上都有使用。
战国时期的各种攻城方法,包括临、钩、冲、梯、水、洞、突、空、蚁伏、神秘车等。,基本上都是秦筠知道的
罗马军团在进攻城镇时,也非常重视攻城器械的使用。除了用撞击机砸碎敌人的城墙或城门,盾牌车也经常出现在战场上。盾车是攻城用的木制器械,像小房子一样,但只有两三面有木墙,屋顶也是木板做的,上面盖着铁皮或动物皮,以防火。盾车下面有轮子,可以推着人甚至可以躲在里面,从墙上的洞里射箭,或者用它做掩护挖地道。
罗马军队在攻城时,经常使用木塔。根据实际需要,木塔可以层层加高。覆盖着铁皮,由轮子推动。站在木塔上的士兵可以向城墙上的敌人射箭,赶走守卫。木塔上还配有升降用的槛桥,可以降下来放在敌人的墙上或碉堡上,方便士兵翻越。
公元前57年,凯撒在苏威与奥姆尼斯人交战时,使用了盾车和木塔。投石机和弹射器的使用可以在野战发生前掩护攻城、渡河或远距离杀伤敌人。
但在黄看来,中国虽然在春秋时期就有了投掷石子弹的大型远程冷兵器“飞石”,但罗马军团更熟悉的是如何熟练运用杠杆原理攻击敌人。直到阿拉伯人把“投石机”引入中国,中国所有的投石机都是利用最简单的杠杆原理,靠人力把石头扔到远处。需要很多人一起拉,而且不能针对,也不能保证每次都是同一个范围。另一方面,欧洲当代的投石机,以扭曲的天然纤维束“弹簧”作为储能机构,齿轮可以停止和驱动,使投石机或重弩不用多人同时拉动就可以扭曲,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击发。齿轮和螺钉被认为是力学最基本的部件,在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
4国防工程
朱琴石基地,罗马战壕
●西方先进的数学和军事工程使得罗马军团在攻城技术上略胜秦军。这也给了他们更好的防御工事。
一般来说,秦军和罗马军团大多在平矿地区作战。在野外作战中,防御装备也很重要。
秦军的重要防御手段是野战建筑。这是春秋战国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田间方法。
公元前224年,秦军在平舆之战中“坚守城墙”。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秦、赵两军都修筑了大规模的街垒,至今在长平遗址(今山西省高平地区)留下了大量的石街垒。障壁的建造是以军阵的战斗为基础,围绕各个军阵的位置来建造的。有一次攻打赵,要夷平长城,“夺西墙”。据此,还应该有“东墙”和“中墙”。
在野外建设基地增强了野战防御能力,提高了部队的野外生存能力。春秋时期,军队主要用战车扣围、包围。战国后期,随着军队数量的增加,进攻能力的加强,战斗力的突增,士兵就地取材,以土、石为原料修筑城墙工事,可以厚实、高大、坚固,也可以防止炮火袭击。
罗马军团也很重视防御技术。无论罗马军队驻扎在哪里,都会修建防御工程。冬天休战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在形势危险又容易防守的地方修建冬令营。
公元前52年春天,高卢爆发了反对罗马的大起义。凯撒在亚历克西亚城包围了叛军的主力进行决战。战前,罗马人利用自己的优势修筑野战工事,挖了三条很宽的壕沟,其中一条壕沟里灌满了河水。与此同时,罗马军队还在战壕后面修筑了堤坝和屏障,上面有护墙和垛口。在胸墙和防波堤的交界处,斜向外布置削尖的木桩,防止敌人爬上来;然后在整个工事周围,每隔一定距离建造一座木塔;最后,在这些防御工事的外面设置了各种各样的陷阱。最终,罗马军队赢得了这场防御战。
黄指出,随着西方数学和军事工程的发展,罗马军团在攻城技术上略胜一筹。同样,罗马人从希腊的数学和军事工程中学到了很多关于如何造桥、铺路和扎营的知识,而秦军相对落后。
5作战编队
秦国有三支军队,罗马军团。
●秦兵马俑阵列不是行进队形,也不是战斗队形,而是整装待发的队列。罗马人以他们的团队作战而闻名。
兵马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军事队形系统,象征着秦始皇死前守卫都城的卫士。坑里有成千上万的步兵俑。从它的建立来看,有两类:属于战车的“独立步兵俑”和“从属步兵俑”。从其装备来看,可分为无甲的“轻步兵俑”和有甲的“重步兵俑”。轻步兵俑是军阵的先头部队,重步兵俑是军阵的主力。
袁指出,一号兵马俑坑军阵的整体形象是“前后整齐,方为一绳”,与美术书上所说的方阵队形相同,可称为“方阵”。但这个方阵不是行军队形,也不是战时队形,而是戒备森严、整装待发的队列。军阵布局的特点要求军阵主体前有前锋,后有后卫,左右两翼有翼卫。总的来说,组织得很好,坚如磐石。
二号兵马俑坑由四个小方块组成方形军阵。弓弩手方阵从大阵的左前角突出,第三个小方阵结合战车和弟子,有八个骑兵从大阵的后面突出,这样就成了前角后尾的弧形阵。这种组合是大阵带小阵,大营带小营。所谓阵中之阵,营中之营,可分可合。彼此分开,可以独立作战,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充分发挥多兵种协同作战的威力。所以第二个坑军阵也是战备状态,而且是完全不用的“主场阵”。
相比之下,罗马军队分为军团和辅助军。类似凯撒,通常把军队列为三线:第一军团四个旅为一线,第二、三线各三个旅,第三线是在敌人正面和侧翼进行决定性机动,击退敌人决定性突击的总预备队。
除了军团,罗马人还有辅助旅。辅助旅的规模、训练和装备都比正规野战兵团小,主要由轻骑兵、轻步兵和弓箭手组成。
6军事系统
秦征兵,罗马占领
秦军士兵大多是短期服役,战斗力不如古罗马的职业士兵。但罗马将领机动性强,秦军占优势。
从公元前2世纪末开始,罗马军团的主力就是职业军人。罗马公民从入伍开始到成为士兵,要经过三年左右的严格训练。公元前31年奥古斯都成为内战的最后胜利者,他开始改革,完成了从征兵制到征兵制的转变。罗马军队走上了常备职业化的道路。到公元前25年,奥古斯都仍保有28个军团。此后的200年间,整个帝国的军团总数一直在这个数字上下浮动。
每个团分为10个营,约5500人。普通士兵服役20年以上只能留在一个团。这保证了士兵完全掌握武器的使用,成长为技术娴熟的老兵。
秦却不是这样。袁指出,除了有固定的中央军外,还实行征兵制。发生战争时,士兵从各县调走。所以秦朝的军事制度是以全民为基础的,军队的主力是服兵役的农民,有少量的职业部队,专业性无法与罗马军团相比。黄指出,由于中国奉行战时当兵,业余务农,中国军人都是短期服役,不专业,使对新战术、新技术掌握相对较慢。但是就将军而言,秦军可能有明显的优势。罗马军队的指挥官流动性很大,军官每两年更换一次,通常是在一场战斗之后。相比之下,中国的将官是一个长期职业。
7战斗经验
秦与六国合并,远征罗马
罗马军队和各种文明的军队都打过仗。而秦军只与“山东六国”和匈奴打过仗,经验比较单薄。
罗马军团以大规模的方阵和团式作战。军团一般排列成阵形,前宽200米,纵深90米。前线最前方有轻步兵组成的散兵线,两翼由军团骑兵防守。在数百年的成长和改进过程中,这支军队经常与不同文明的军队对抗。比如东征马其顿,罗马人面对马其顿方阵。马里乌斯进攻条顿和塞姆布里,凯撒北上进攻高卢,罗马军团因为没有数量优势而赢得了战争。这些都为罗马军队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
相比之下,秦军遇到的对手相对简单。秦军最大的战斗经历是与匈奴和六国的战斗。袁指出,秦军遇到的敌人不像罗马军团那样多种多样。然而,秦军不仅仅使用单一兵种和阵列,而是经常使用多兵种、多部队、多手段和多样化的战术来打击敌人。
从出土的秦兵马俑来看,1号坑是“右军”,是以步兵为主,战车和步兵交替排列的长方形军阵。二号坑是“左军”,是由战车、骑兵、步兵组成的弧形阵。3号坑的陶俑以仪仗方式排列,是1号坑和2号坑军队的指挥部。作战时使用左、中、右三军,这是中国古代军队自商周以来形成的一种基本的传统战法。
汉朝和古罗马;
汉朝的行政、官僚、选拔人才、人才居留、政绩考核,都比罗马帝国先进了2000年。在科学技术方面,中国的发明创造超过了汉朝的罗马帝国。在人文方面,中国的汉朝也超过了罗马帝国。中国有圣旨要如实记录历史,就算皇帝被砍头也要如实记录,后人要以史为鉴。现在是罗马。都是可怜的残缺记载,传说,东拼西凑,逆向演绎,编纂。汉代中国的国土面积和人口都比罗马帝国大。中国的人口是在一个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发展自己的农业技术而衍生出来的,史书上有详细的记载。然而,罗马的人口是由现代历史学家估计的。罗马的人口结构,大部分是被征服的奴隶。罗马人建立了国家工程,将被俘的奴隶工人从战场上驱赶回来。在中国的国家工程中,他们向人民征收劳役,每个男性家庭三分之一,五分之二,服役一两年。艰苦的劳动是有报酬的。有海外的历史爱好者和对古代战争着迷的游戏玩家。假设把罗马帝国和中国的汉朝搬到附近,让繁荣的罗马体和繁荣的汉朝,打一场生死大决战,结果发现中国打败了罗马,而且大部分都是外国人。他们将罗马军团与中国的汉军进行了对比:在武器方面,汉朝用的是钢兵器,而罗马只用的是铜兵器。罗马靠的是方阵步兵,汉朝骑兵更多。罗马在汉军的铁骑面前失去了机动性。远程武器,罗马依靠标枪。投射距离远不如汉骑兵的弩、连弩。罗马士兵的铜甲木盾,配以青铜剑和青铜枪,根本抵挡不了机动的汉军,可以远距离射出钢箭。比如罗马兵团相比阵法只会是死板僵硬的方阵,中国的兵法哲学,水无常形,兵者可以因地制宜的利用。所以如果罗马兵团遇上汉军,罗马兵团就被动了。很可能会彻底失败。简单的结论:罗马的人口和土地都不如汉朝。罗马政府结构不如汉朝。罗马的科技成就还不如汉朝。罗马的仁政文明不如汉朝。罗马的军事战略不如汉朝。这个问题经常争论不休,没有定论。个人认为没有定论。这里说一下我个人的看法:从经济总量来说,按购买力来说是1世纪时间。罗马。当时中国仅次于印度,罗马帝国第三。在经济成分方面,罗马>;中国。罗马的商业经济比中国发达。人口方面,罗马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中国是按户而不是按人计算的。不太好比较。在军事方面,讨论最多的话题不过是空谈。没试过谁知道?但我认为,如果中国和罗马走得更近,中国应该会赢得一场全面战争。因为中国在国家力量动员和资源调度能力上远高于罗马。中国的行政效率高于罗马(皇帝中国对国家的统治主要依靠完善的官僚制度,而罗马皇帝对国家的统治依靠他的军队,元老院与皇帝的权利长期重叠)。中国的国家稳定性高于罗马(中国信仰单一,国家政权地位稳固,皇帝权威神圣。另一方面,罗马有不同的民族。在君士坦丁之前,也有不同的信仰。国家政权不稳定,皇帝的权利与元老院的权利长期重叠。皇帝的权威也不稳定。事实上,在罗马帝国400年历史的近300年中,皇帝的权利并没有得到法律的保障。从法律上讲,罗马仍然是一个* * *共和国,国家的权力属于元老院。皇帝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大权在握的军阀,拥有奥古斯都·凯撒的称号。所以我也认为罗马皇帝奥古斯都·恺撒的称号应该翻译成最合适的,比如将军,或者至少翻译在德克里之前。)社会创造力,我觉得罗马应该比中国高,这里有很多创造,不仅仅是科技方面,因为罗马社会更加多元和活跃。而中国则相对单一,僵化。说了这么多,还是没有可比性...如果真要下结论的话,我选择中国,原因很简单,4-5世界危机,中国跌倒了再爬起来,而正统罗马跌倒了再爬起来。(网上有很多关于中国和古罗马的评论,你可以搜一下,我也转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