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零距离网
谁动了优生的中考资格?
本刊记者 杜西风 实习生 郑杰
参加宜宾市“拔尖创新人才班”考试的初中生,不再参加中考。这样的规定有何依据?要想留住宜宾的学生,没有更好的办法?
“不再”还是“不准”?
没有参加今年宜宾市中考的考生,多数是参加了5月份宜宾的“拔尖创新人才班”考试并被录取者。也就是说,这批学生是宜宾初中生中的佼佼者。
根据宜宾市教育局5月7日印发的《宜宾市教育局致初三学生和家长的公开信》可知,宜宾市教育局规定凡参加“拔尖创新人才班”的初三学生,将不再参加中考。
一位初三学生的家长陈顺才(化名)告诉记者,那封公开信上说的是“不再”,并不是“不准”,而且教育局凭什么说取消就取消考生的考试资格。他说,他当初看过教育局下发的原始文件,上面说的还是“可以参加中考”,而如今却成了学生不能参加中考。
6月7日,因参加过拔尖考试并被录取的学生没有领到参加“中考”的准考证,部分家长对此表示质疑,到学校和市教育局询问为何取消学生的中考资格。学校对此解释说,学校并没有取消学生参考资格的权力,对于其他相关事情,学校不能给予任何答复。
而宜宾市教育局对此解释说,当初在 “拔尖创新人才班”考试时,发送到学生和家长手里的《致学生和家长的公开信》已经说的很明确,这部分考生将“不再”参加中考。
由于这部分学生的家长并不认同此项“强行”规定的条款,纷纷找到教育局反映情况。在中考前,宜宾市教育局出台了应急措施,措施规定曾参加拔尖考试并被录取的学生可以参加中考,但是只能参加中考的“备用考试”。
备用考试
不过,在家长看来,这个所谓的“备用考试”其实是一种缓和家长情绪的措施。因为这种备用考试并不严谨。从发到学生手里的“准考证”可以看出,并没有考试的统一的准考证号,只有一串5位数字的号码,换句话说,就是参加备用考试的学生由于没有统一的准考证号,其所考的成绩不能进入中考成绩的系统里。
陈顺才认为,这种“准考证”也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中考准考证,而是所报高中发的考试证。他说,中考考试,怎么会由高中发准考证?
由于得不到正常参加中考的考试资格,陈顺才让孩子放弃了参加“备用考试”。因为他认为,参加这种“备用考试”毫无作用。
他介绍,参加备用考试的考生,虽说是在同一时间,做同一套中考试题,但是这部分考生的试卷将统一打包到一个地方,进行批卷、打分后,将成绩单独告诉学生和所录取的学校,不再统一公布成绩。他说,“成绩不在系统里,也没有排名,这样的考试还有什么意义?”
“创新”在哪里?
当初教育局发布招考信息,很多家长认为参加“拔尖创新人才班”考试是件好事情,毕竟是全市的优秀学生才能参加,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和参考性,能够检验出学生真实的学习成绩。而且,当初向家长承诺的是可以根据自愿决定是否参加中考,以及是否到外地其他学校就读,所以大部分学生的家长也就没有怀疑这样的人才选拔,按照教育局的要求,同意了学生参加拔尖考试。
但是拔尖考试后,部分家长就察觉事情并不像自己想的那样。
首先,在参加拔尖考试的学生上没有严谨的选拔标准。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宜宾市教育局的关于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的规定是“以初三第五期统考成绩为依据,以校长推荐为准的选拔标准,并为各学校分配名额,凡没有被推荐参加这次选拔考试的,将不能进入人才班”,但是,这个选拔标准本身就矛盾重重。若以第五期考试成绩为准,只需要根据成绩排名,从高到低划定选拔线即可,为什么还要“校长推荐”?既然校长推荐,为什么还要对各学校实施名额分配?
在采访中,这位家长透露,当初在选拔学生参考时,学生有权放弃参加拔尖考试。而每所学校有固定的名额,有学生放弃参考,那就由其他学生享有名额。也就是如果某所学校的名额只有1名学生,而成绩排名第一的学生主动放弃,那么就由成绩排第二名的学生补上,再如果第二名也不愿意,就由第三名学生补上,以此类推,没有底线限制。这样就出现一种“有趣”的现象,真正学习成绩优秀的那部分学生并不愿意参加这种拔尖考试,大部分都放弃了机会,导致有一部分参加拔尖考试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是真正优秀的。
而且,再加上还有一项规定是由校长推荐,很多校长为了获得更高升学率,往往故意将成绩中等的学生推荐上去,让成绩优秀的学生留下来,参加中考。这样一来,拔尖人才并不拔尖,有违教育局的初衷。
其次,有家长认为在“拔尖创新人才班”考试的操作程序中存在巨大的漏洞。比如,参加拔尖考试的准考证不符合正规考试的要求。这次拔尖考试的准考证是先由工作人员填制,然后加盖印章、再贴考生照片,最后把准考证发给考生。既不加盖骑缝章,也没有留存照片以备在考试现场查验,因此,《准考证》上的照片可以任意更换。部分家长对此深表怀疑,如此这般的制作程序,难免加重了“替考”隐患,考试的公平性也难以得到体现。
最后,强制参加拔尖考试的学生签订协议。在拔尖考试结束后的当天,在家长或监护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教育局曾召集参考学生签订了一款协议。协议规定,凡是参加“拔尖创新人才班”考试的学生,必须按照规定,到被选为开设“拔尖创新人才班”的学校就读,否则,视为违约,将以违约处理。
家长对此表示难以理解,当初说好了是根据学生的意愿,为何又变成“强行就读”了。再加上现在又“强行”取消学生的中考资格,这就更加怀疑教育局煞费苦心的用意了。
良苦用心,只为留住学生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自学生参加完“拔尖创新人才班”考试后,部分家长就怀疑所谓拔尖考试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阻止优秀的学生外流到成都、绵阳等地去就读。
陈顺才告诉记者,当初教育局强制学生“签约”,其目的已经很明显了,就是为了阻止学生到成都、绵阳等地去读书,现在又取消这部分学生的中考资格,更加说明这一点。
据他介绍,成都、绵阳等地的高中在录取初中毕业生时,有两项重要的标准。一是考生的所在地的中考成绩;二是考生参加这些高中单独组织的自主招生考试成绩。中考成绩是反映学生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而自主招生考试成绩一般只作为一项参考。因为,这些高中的自主招生试题所测试的内容一般会超出初中生的水平,一般考生所考的成绩都不太理想,但是只要所考的成绩不是太差,符合学校规定的最低要求,那么学校就会依据学生中考的成绩来判断是否录取这部分学生。另外,这些学校也会考虑到其他因素,如果考生在自主考试中取得特别优秀的成绩,可以作为个例考虑。
但是现在,参加拔尖考试的学生已经没有中考成绩,也就失去了第一项也是最重要的参考标准。虽然这部分学生可以参加备用考试,但由于成绩并不在系统里,凭一张成绩单是不能证明什么的。
陈顺才认为,如果考生凭着手里的优秀成绩单,到成都的高中去,别人肯定会在中考的查分系统里查询,而参加“备用考试”的学生的成绩又没有在系统,这让别人怎么相信成绩单是真的,相反,别人只会觉得这类考生在造假,品德不好。
现在大多家长也明白“备用考试”毫无作用,也就“放弃”了这所谓的考试。而这些家长和学生面临的,只有两种选择。一是让学生凭借个人能力,硬考成都、绵阳等地高中的自主招生考试,争取取得优异的成绩,让这些学校重新考虑。二是放弃到外地就读的机会。
这样一来,对学习成绩好但不是足够好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巨大的伤害。因为在没有中考成绩这项重要的录取标准下,与其他参加中考的学生相比,这类成绩不是足够好的学生就丧失了相对的优势,就算勉强通过学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也不能去重点班级,只能就读普通的班级。所以,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参加拔尖考试的学生都将面临只能留在宜宾就读的可能。从这一点也充分说明,教育局取消部分学生的中考资格,就是为了阻止其到外地学校就读,最大限度的争取把优秀的学生留在宜宾当地。
(据宜宾《新三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