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msi
AMD在去年Computex前宣布基于Jaguar核心搭配GCNGPU的笔电与平板SoC(系统级晶片)APU"Kabini"与"Temash"推出,这两款APU也是AMD首度完成SoC化的产物;将近一年左右,AMD正式推出基于Kabini的桌上型版本处理器,并且再次使用令老AMD玩家熟悉的Athlon与Sempron作为产品代号。
这次笔者透过由AMD提供的Sempron5350搭配MSI的AM1I进行测试,跳转开始介绍。
虽然这并非Kabini第一次出现在桌上型平台,去年六月ECS精英就推出过搭载Kabini处理器的ITX主机板,不过当时的主机板与处理器是成套的,使用者没有选择处理器的权利。然而AMD此次使用AM1插槽的格式,提供使用者依照需求挑选处理器;目前AM1可选择的处理器刚好是Sempron与Athlon各两款,而Athlon5350是四款中的旗舰。
在这里先简介一下桌上型的Kabini架构,与笔电版本采用AMDJuguar核心搭配GCNGPU,并且整合了记忆体管理、I/O通道控制,故主机板也不需要负责管理I/O的Hudson晶片。不过由于桌上型平台较没有功耗的顾虑,此次借测的Athlon5350的TDP上升为28W,但连带也使得CPU时脉设达2.05GHz。
Athlon5350采用2.05GHz的四核Jaguar核心搭配600MHzHD8400GCNGPU,为28nm制程产品,而AM1插槽仍是传统的针脚式设计。AM1插槽为全新的针脚设计,故也无法相容其他的AMD插槽。
原厂的风扇长的相当可爱,毕竟TDP仅28W也不需要太复杂的散热设计,且扣具也相当简单,为两个快拆插销固定,不过目前为止应该较难找到第三方厂商为其推出额外的散热设计,可能只能透过修改风扇的方式进行散热强化或是借此改善风扇高频声。不过风扇的高频声主要是因为笔者测试期间都是采用裸机,装箱后应该不会那么恼人。
此次搭配的主机板是由MSI推出的AM1IminiITX主机板,为标准17x17cm大小,提供两条DDR31333、1600记忆体插槽(最大支援32GB,单通道)、两个SATAIII6GB/s插槽,具备一个PCIe2.0x16插槽与一个mini-PCIe插槽,音效晶片为ALC888,网路晶片采用RTL8111G。
I/O部分,以近期的主机板而言难得一见的提供了现在越来越少见的键鼠PS2插槽,也许这张主板原本是打算用于工业嵌入系统或是POS机等应用所规划的吧?影像输出方面提供HDMI、DVI与D-Sub,可进行三萤幕输出;另外就是提供两个USB3.0与两个USB2.0,而主板还可扩充两组***四个USB2.0到前置面板或是后置扩充槽。
这张主板原本USB的配置就稍微有点捉襟见肘,虽然可以透过外接方式再扩充两组USB2.0,不过笔者个人是希望能将其中一个PS2改为键盘、滑鼠二合一,并再后面板提供多一组USB2.0,毕竟即便是ITX环境,使用者也可能再搭配音效卡或是其他扩充卡将机壳PCIe后挡板的位置占据,而多半的机壳前置面板也鲜少提供两组(四个)USB孔。
此次笔者搭配的是同为AMD提供的4GBDDR3记忆体,以及一颗1TB的WD蓝标等级硬碟,安装的系统为Wiondows7SP1,这是系统所判读的基本效能分数,基本上作为影音文书机应该是绰绰有余的。
基本的测试成绩如上,虽说Athlon5350是此系列的高阶晶片,不过别忘了原本Kabini就是为了主流笔电平台规划的,效能自然不比Richland平台,不过作为基本的文书上网以及进行对硬体效能要求较低的网路游戏也是绰绰有余。
另外若是作为HTPC应用,原本Kabini就已经整合硬体影像解码的能力,搭配大容量硬碟后,若对音效更为讲究,只要搭配一张独立音效卡或是连接USB音效卡,再搭配个小巧的ITX机箱,就是一套HTPC系统。
虽然相较一些采用更小规格的主机板设计来说,AM1的主机板仍是基于业界常用的17x17cmITX设计,还无法缩减到巴掌大小,不过这样的组合也保留较多的DIY空间,包括机箱可选择搭载单硬碟或是双硬碟、是否再搭配PCIe的音效或是其它扩充卡,选择性也比较广泛。
不过随着AMDKabini的后继者Beema即将问世,单纯以世代来说这个时间点桌上型Kabini有些尴尬,不过一颗桌上型的Kabini处理器搭配一张AM1主机板的价格甚至可低于2,000台币,如果只是想要便宜的凑出一套小巧的文书机或是HTPC也是还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