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丰富的表情图是种怎样的体验?
2016年新年伊始的“帝吧出征”事件成为一件充满争议、引人思索、性质复杂的网络事件。值得关注的是事件全程中网络“表情包”的大量使用,甚至成为最主要和最显著的交流内容。从传播学角度来看,网络表情包正在对我国互联网的视觉文化、群体身份认同、话语体系的更新都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推动。 2016年1月20日,在“帝吧出征,寸草不生”的口号下,大陆网民进入台湾地区的社交媒体Facebook,在部分公***账号的留言下写下了大量反“台独”图文评论,这一网络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此过程中,网络表情包(以下简称“表情包”)的广泛使用成为最显著的特点。 网络表情经历了从ASCII符号、颜文字、Emoji表情、魔法表情、动态表情到表情包的演变过程。表情包与其他表情不同的是内容形式,其图像多以影视片段、真实人物或热门事件的截图加注文字,类似于娱乐报道配图中常见的“设计台词”,表达一种嘲讽或自嘲的语气和相对温和的态度。文字需要配合图像的神情,例如热门影视剧中抢眼的角色、现场表现力强的流行歌手等常成为一系列表情图的同一主角,因此表情包多为“成套”的,因而在此将这类表情统称为“表情包”。 从传播学角度观察,可以发现,表情包正在对我国互联网的视觉文化、群体认同与传播、话语体系的更新都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推动。
强化网络视觉文化 根据符号互动理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是由“符号”及其意义而引起的,而聊天符号实质上就是将现实中人类传播的表情、动作、神态等行为抽象或具象成为一幅图画,以辅助纯文字无法表达的传神“表情”。早期网络交流追求“语言艺术”,是文学文本在网络上的体现,现在则让位于强调图文兼具、声情并茂的“界面文本”,这是表情包流行的源起。如陈原在《社会语言学》中所指出的:“现代社会生活的某种特殊情境,不能使用或不满足于使用语言(有声语言或书写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常常求助于能直接打动(刺激)人的感觉器官的各种各样的符号,以代替语言,以便更直接、更有效,并能更迅速地做出反应。”反映在表情包中,其配图形象往往表情直白或动作夸张,正因如此,在演出中肢体动作较大、表情丰富的《还珠格格》中的福尔康和流行歌手黄子韬才会受到青睐。 作为符号的传播,表情包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视觉表征功能。传者与受者在认知图像意义时,依赖于视觉图景而产生的反映,在编码与解码的过程中,双方对世界的阐释达成了***识,这也属于对话语境的构建。二是,视觉修辞功能。在传播过程中,传者将生活中的视觉形象转换为语言文字符号,诉诸交际对象,然后通过心理还原为心理上的视觉形象。三是,消遣愉悦功能。表情能够表达传者的愉悦,也能调节交流氛围。不过,表情包也有着很强的民族或地域性,即索绪尔所表达的语言符号的“地理差异性”。表情虽然是通用的,但是受到传播情境的影响,不同的受者对图片的理解会产生偏差,例如在“帝吧出征”中,很多台湾地区Facebook用户会询问大陆网友这些图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这种差异的存在,是因为表情包中的“能指”与“所指”并不单纯寄存在图像上不具有高度的符合度,文字也是传播符号的重要篇幅,而传统的以图为主的“表情”则是跨地域的,因为只需要调动视觉就可以了,理解表情包的内涵需要调动思维理智。符号意义交换的条件是双方要有***同的意义空间和语法规范,这次事件也意味着支撑表情包的意义空间正在扩大,也再次推动了网络文化向视觉文化迁移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