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黑岭之战
明朝黑岭之战。
1391年,地点黑岭,傅友德班师途中来次“回马枪”,突袭蒙古大营,俘虏5万余人,北元辽王阿札失礼躲进大兴安岭,明军威震东北。
1372年,15万明军北伐,分三路出击,与蒙古骑兵主力对决。中路,明军损失精锐骑兵一万余人,战马数万匹,徐达、蓝玉率主力返回雁门关。东路,李文忠深入草原两千余里,大战数十场,损失很大,算是惨胜。西路,冯胜、傅友德七战七捷,俘虏十余万人,修筑嘉峪关而回。
此次北伐,明军损失惨重,北元也元气大伤。此后十几年,明军依然北伐,因缺少马匹,并未深入漠北。蒙古骑兵屡战屡败,但主力尚存,只要躲到漠北,或者大兴安岭地区,就算万事大吉了。
1387年,明军兵强马壮,朱元璋再次大规模北伐,力求摧毁北元的根基。冯胜出征辽东,蓝玉奔袭捕鱼儿海,总计俘虏人口50余万,牲畜几十万。两次打击之后,北元分崩离析,难以跟明朝正面抗衡。
辽东之战,捕鱼儿海之战,明军可谓是满载而归,不但得到数十万人马,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都败亡,蒙古草原分崩离析。各路诸侯,各部酋长,畏惧明朝的兵力,纷纷选择投降,归顺朝廷,协助明军守卫边陲。
蒙古各部归顺,明朝也都给予安置,却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辽东之战时,因常茂行为过激,砍伤了纳哈出,虽说招降了二十多万人,但还是有部分蒙古酋长拒绝投降,逃往塞外,经常袭扰边境。
草原资源有限,蒙古各部即便归顺明朝,也经常因为“牧场”问题,彼此之间相互攻伐,还袭扰边境。兀良哈三卫,明朝的“盟友”,也因为安置不当,再次叛逃,还反过来攻打明朝,这就惹恼了朱元璋。
北元辽王阿札失利,麾下牧民7余万,弯弓之士也有两万,实力非常强大。兀良哈三卫叛逃后,袭扰边境,得到阿札的支持。两者经常联手行动,进攻明朝辽东地区,劫掠民众、财物,甚至沿着长城西进,袭扰大宁卫。
仗着蒙古骑兵强大机动性,阿札失理经常在冬季袭击边境,而明朝防军却拿他没办法。为了打击阿札失理,让他服服贴贴,朱元璋决定出兵讨伐,摧毁辽王在大兴安岭的基地,稳定辽东局势。
1391年3月,东北依然天降大雪,寒风刺骨,2万明军冒着大雪出征。此次出兵辽东,主帅是傅友德,副帅是郭英,胜利没啥悬念。明初大将,傅友德的勇猛程度不亚于常遇春。燕王朱棣首次北伐草原,就是傅友德辅佐,才得以大显身手,建功立业。
对傅友德而言,2万兵马足够了,明初骑兵战斗力强悍,可以正面跟蒙古骑兵掰手腕,丝毫不落下风。闻知傅友德出征,阿札失理从大宁附近撤兵;郭英率领骑兵追击,却没能追上。明军抵达哈者舍利王道时,阿札失理已经跑到黑岭、鸦山一带,随时躲进大兴安岭。
塞外作战,不怕游牧骑兵,怕的是找不到对手。明军携带的粮食不多,若是持续展开追击,只能白白消耗粮食,连人影也看不到。傅友德善于用兵,且经常跟蒙古骑兵打交道,对他们的作战风格了如指掌,便决定“用计”取胜。
傅友德下令“班师”回朝,并将明军“缺粮”的消息散布出去,让阿札失理放松警惕。蒙古探子回来报告,明军已经返回关内,阿札失理并不相信,再次派出探子,结果还是如此,傅友德确实回去了。
探子的消息没错,傅友德的确下令“班师”,明军也动身返回。此时,东北地区大雪纷飞,刺骨的寒风吹着,的确不利于出兵作战,阿札失理这么一想,也觉得明军“班师”是必然的。谁知,傅友德却杀个“回马枪”,让阿札失理措手不及。
《明史》记载:“友德遽下令班师,敌闻,信之。越二日,忽趋师深入。直奔黑岭、鸦山,俘获人马数万,追击至熊皮山。”
明军“班师”,阿札失理放松警惕,在大营中款待众将,庆祝胜利。傅友德则乘势进兵,踏破坚冰,冒着雨雪前进,奔袭黑岭、鸦山。傅友德的战术,与上次攻打迤都一样,都是杀“回马枪”,让对手防不胜防。郭英一马当先,阿札失理撒腿就跑,所部牧民溃散,被俘虏数万。
明军继续追击,抵达黑松林、熊皮山,阿札失理为了摆脱追击,便下令蒙古骑兵迎战,背靠大兴安岭,准备与明军决战。傅友德率兵正面进攻,冒着密集的箭雨冲刺;蒙古骑兵从半山腰往下冲,与明军进行白刃战。
傅友德冲杀在前面,连续斩杀对方几位将领,蒙古骑兵十分畏惧,阵脚不稳。此时,郭英率领的一支精兵,悄悄绕到后方,发起突袭。明军两面进攻,阿札失理抵挡不住,躲进大兴安岭,所部几乎都被俘虏。
明军进入山林追击,分兵搜索,持续三天三夜。因丛林密布,又缺乏向导,明军没有抓住阿札失理,傅友德、郭英班师而还。此战,辽王元气大伤,明军威震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