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中国无人机之所以引人注目,不仅仅是因为已经形成了品种齐全、功能多样的完整系列,还在于其性能指标在不断提升。近年来,珠海航展和北京航展已经成为中国无人机最好的展示场所。翼龙、天翼、蓝狐、夜鹰、风筝等多种类型、多用途的无人机比美。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展现出了非凡的技能:从战场侦察监视到定位校准,从毁伤评估到电子对抗,从航拍到灾情监测,从交通巡逻到治安监控。

虽然是展览,但这些无人机绝不仅仅是让人眼花缭乱的展品。先进的性能让他们有了马上来、能打、能赢的坚实基础。如“翼龙”无人机机长9米,翼展14米,高2.7米,重量1.1吨,极限升力5000米,最大速度280公里/小时,航程4000公里,最大续航时间20小时。主要用于传统军事领域、非传统安全领域和民用领域,具有战场侦察监视、电子侦察和干扰功能,集侦察和打击于一体,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再比如“翔龙”无人机,机长14.3米,高5.4米,翼展25米,正常起飞重量7.5吨,升力限制18000米,时速750公里。俄媒甚至认为,翔龙的主要性能指标已经与美国先进的“全球鹰”无人机看齐。

聚焦军民两用创新R&D机制。

我国无人机发展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逐步形成了“长空一号”无人机和“无人侦察五号”高空无人摄影侦察机系列,具备了自行设计和小批量生产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长空一号”作为大型喷气式无线电遥控高亚音速飞行器,不仅开创了我国无人机的先河,还将其改装成核试验取样机,并在1977成功完成了一次核试验取样任务。

我国高度重视无人机作为靶机和核试验取样器的军事用途,积极开展民用无人机研发。实际上,用于导弹射击或防空部队训练的“长空一号”,经过适当改装,可以执行大气污染监测、地形、矿区勘测等民用任务。这也形成了中国无人机发展军民两用的传统。在此基础上,开发了WZ-2000隐身无人机、“蜂王”无人机、“翔鸟”无人直升机等一系列无人机,形成了今天多种多样、多用途的无人机R&D和制造体系。特别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是,无人机在捍卫中国领土主权和完整方面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设计师、著名无人机研究专家杨宝奎指出,到2013年,无人机在我国民用应用广泛,如防灾减灾、搜救、交通监管、资源探测、森林防火、气象探测等。他所在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生产的腾飞HW-200无人机,在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为神舟飞船发射和回收提供了气象保障服务。

突破瓶颈,赶超世界一流

外界根据航展上获得的性能指标和媒体披露的相关信息,对中国无人机及其影响进行了猜测和评估。俄罗斯军事评论网认为,如果中国成功发射“翔龙”无人机,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可以在广阔空域进行无人战略情报侦察的国家,并且可以实时监控远处目标,从而获得更大的战略和军事优势。韩国军事网站Viggen军事论坛指出,虽然中国的翼龙无人机在性能上不会完全等同于美国的捕食者,但中国在无人机技术领域发展迅速,因此两者不会有代差。美国Policymic新闻网站认为,中国无人机仍落后美国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