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了解蒙古族”教案

作为一名专门给别人上课的人民教师,经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怎么写?以下是我为你收集的《了解蒙古人》教案。欢迎阅读收藏。

“了解蒙古人”1活动的设计背景

以前认识少数民族只是通过图片介绍给孩子,让孩子觉得很枯燥,学习热情不高。因此,根据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这次教学活动旨在让孩子们看到,认识,说话和跳跃,了解蒙古人。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蒙古族的姓名、住所、服饰特点和生活习惯。

2.知道蒙古族也是中国人,孩子对少数民族的感情就萌发了。

3.探索和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和特点。

4.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能力。

5.在活动中展现孩子可爱的一面。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蒙古族的生活习惯和服饰特点。

2.区分蒙古族和汉族的服饰。

要准备的活动

1.男女蒙古族服饰各一套,录音机、磁带(友谊舞曲、蒙古族舞曲)。

2、孩子学跳舞(友谊舞)

活动过程

首先,开始部分:

1,激发孩子观察和了解蒙古族的兴趣。

老师:今天班里来了两位远道而来的小客人。猜猜他们是谁?请两个穿着蒙古族服装的孩子边听音乐边跳舞来到孩子身边。

2.让孩子猜猜自己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孩子?然后两个孩子自我介绍:我是蒙古族孩子。

二、基础部分:

1.知道蒙古人住在哪里,知道他们是中国人,是少数民族。

请两个孩子介绍他们的家。问:蒙古来自哪个国家?蒙古人来自哪个国家?为什么?

老师总结:各族朋友是一家人。

2.了解蒙古族服饰特点和生活习惯。

请幼儿分别比较汉族儿童和蒙古族儿童的服饰,了解蒙古族服饰的特点。

请小朋友和蒙古族小朋友一起跳《我也骑马巡逻》,让小朋友知道蒙古族会唱歌跳舞,会摔跤,会骑马,会射箭。

第三,结尾部分:

孩子们听着音乐《友谊之舞》,两个蒙古族孩子同时唱歌表演,表示各族人民是一家人,相亲相爱。

活动扩展:

1.看电视录像或图片,继续向孩子介绍蒙古族的生活。

2.让幼儿画出各民族儿童的画像,通过画像进一步区分各民族儿童的不同服饰。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打破了以往老师只讲幼儿听力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幼儿自己看、认、说、跳,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了解蒙古族,了解少数民族是一家人。实现本次活动的目标。

大班二“了解蒙古人”教案一、活动目的:

1,引导孩子了解蒙古族服饰特点、生活习俗,激发孩子对少数民族的热爱。

2.通过欣赏蒙古音乐,让孩子尝试创作民间舞蹈。

3.愿意和同龄人一起玩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4.学会用语言、符号等各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二、活动准备:

1.课前准备:提前装扮一个蒙古族小嘉宾,配蒙古族音乐。

2.电脑课件。

三、活动过程:

(1)介绍蒙古族客人,让孩子了解蒙古族服饰的特点。

(二)结合课件,让孩子多了解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1,视听结合,初步感知。

问:你看到了什么?

注重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蒙古族的习俗和特点。

2.再次观看课件,了解蒙古族“那达慕”活动。

问:“那达慕”晚会上举行了哪些活动?

(3)举行“那达慕”大会。

本文在感知蒙古族音乐特点的基础上,尝试进行乐章的创作。

1,赛马。

2.唱歌跳舞。

(4)结尾

第四,反思活动:

本次活动的设计打破了以往老师只讲幼儿听力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幼儿自己看、认、说、跳,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了解蒙古族,了解少数民族是一家人。实现本次活动的目标。

“了解蒙古人”大班教案第三部分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了解蒙古族服饰和生活习俗的特点,激发孩子了解少数民族的感情。

2.用简单的动作表达蒙古舞。

3.感受旋律的氛围,和同伴一起参与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通过老师对舞蹈动作的讲解学会跳。

5.我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歌和演奏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一人一个凉席,几张关于蒙古族的图片,一个视频课件,一个舞蹈视频。

活动流程:

(1)介绍蒙古族客人,让孩子了解蒙古族服饰的特点。

(二)结合课件,让孩子多了解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1,视听结合,初步感知。

问:你看到了什么?

注重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蒙古族的习俗和特点,

2.再次观看课件,了解蒙古那达慕大会。

问:那达慕大会举行了哪些活动?

(3)播放蒙古舞视频,激发孩子的兴趣。

1,引出蒙古族舞蹈的主要动作(勒马)(鞭手)

2.老师引导和规范孩子的行为。

3.老师讲解舞蹈节奏。

4.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表演蒙古舞。

(4)再次进行团体表演。

(5)结束活动

“了解蒙古人”教案4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蒙古族的居住,服饰特点,风俗习惯。

2.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用动作表达蒙古族喜欢的活动,如骑马、挤奶等。

3.知道蒙古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对民族文化感兴趣。

活动准备:

1.从网上下载关于蒙古人的图片,做幻灯片演示。

2.老师要提前多了解蒙古族。

3.音乐磁带《挤奶》《骑马》《小牧人》。

活动流程:

(1)出行前:看中国地图,了解内蒙古的地理位置。

我们住在哪里?请在地图上找一下。

2.找出内蒙古在地图上的位置。土地的形象是什么?

3.你会使用什么交通工具去旅行?

4、播放音乐,孩子模仿交通工具的特点。

(2)旅行中:观看课件,了解蒙古人的民族特点。

(老师利用导游的身份和语气与孩子交谈,激发孩子的参与热情。)

1.地理风光:草原、牛羊、蒙古包等。,明知蒙古人自称“蒙古”。意思是“永恒之火”。

绰号“马背上的人”。

2.见面礼仪:献哈达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贵礼仪。献哈达时,送礼者递下,递给对方,受礼者也要双手接过或让送礼者把哈达挂在脖子上,表示感谢。见面时互相问候,即使是陌生人。同行和熟人见面,一般都会问一句“你好,赛白奴”;遇到长辈或初次见面的人,要问:“塔赛白奴。”(你好)。老师介绍后,请幼儿模拟练习献哈达。

3.服饰特点:首饰、长袍、腰带、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四大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以玛瑙、珍珠、金银等制成。

4.饮食习俗:蒙古族牧民视羊为生命的保障和财富的来源。月食三餐,每一餐都离不开。

牛奶和肉。最有特色的有蒙古烤全羊(剥皮烤)、烤箱烤全羊带皮或阿拉善烤全羊,最常见的是手抓羊;蒙古族人每天离不开茶。除了喝红茶,几乎都有喝奶茶的习惯。他们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煮奶茶...

4.特产:蒙牛乳业。让孩子说说它的味道和营养,并提供牛奶品尝。

5.爱好:骑马、赛马、摔跤、挤奶、拉马头琴等。

(3)行程结束:与蒙古族古人一起随音乐表演(由老师演奏或放映电影)。

1,听歌《小牧人》:你好像看到蒙古人在干什么?

2.用蒙古族喜欢的动作表演音乐。

活动扩展:

1,继续配合表演区的音乐表演。

2.孩子们收集更多关于种族群体的信息,并与他们交流。

“了解蒙古人”教案5活动目标:

1.明白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2.了解蒙古族和维吾尔族,了解他们的民族特点。

3.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品质。

4.培养孩子与同龄人和睦相处,珍惜这份友谊。

活动准备:

课件《祖国大家庭》,祖国大地图。蒙古族和维吾尔族。音乐。

活动流程:

首先,展示祖国地图。

1,找准自己的位置。

2.你去哪里了?

3.猜猜其他地方是什么?

第二,了解蒙古人。

根据课件学习蒙古舞。

第三,认识维吾尔人,学跳维吾尔舞。

第四,在地图上找出他们的位置。

5.根据音乐跳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的舞蹈。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打破了以往老师只讲孩子听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孩子自己看、认、说、跳,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了解蒙古族、维吾尔族,了解少数民族是一家人。实现本次活动的目标。

大班“了解蒙古族”教案六的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以蒙古族为主线,以蒙古族舞蹈《我们是草原上的小牧民》为中心,结合常识和手工制作,让孩子们深入了解蒙古族和蒙古族各方面的生活习惯,感知蒙古族舞蹈的风格和特点。

活动目的:

1.让孩子了解蒙古族和他们的生活习惯。

2.学习踏步、压腕、上下耸肩等基本动作和舞步,感知蒙古族舞蹈的风格和特点。

3.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介绍一箱蒙古文的CD,电视,vcd。

2.《我们是草原上的小牧民》音乐磁带配录音机。

3.一些草原风光的图片。

4.老师示范了一条鞭子,孩子们用了一些皱巴巴的纸条。

活动流程:

1.听音乐《我们是小田园牧歌》,老师带领孩子们做一个赛马步活动室。

2.“小朋友,我们刚才听的歌是哪个民族的?”(蒙古语)

“你知道蒙古人住在哪里吗?”(内蒙古草原)

“你去过草原吗?”

3.放DVD,请小朋友欣赏草原风光,老师会交替讲解。

4.结合挂图提问。

《认识蒙古人》第七课活动一:我认识的蒙古人。

目标:

了解蒙古文化。

准备:

1,经验告诉:我认识的蒙古族。

2.享受DVD吧。

孩子们讲述他们看到的蒙古文化的特点。

3.选择儿童问卷。

4、统计

我认识的蒙古人

蒙古族民居的饮食乐器

活动2:表演和创作

宋:草原牧歌

目标:

1.感受蒙古歌曲的风格,培养孩子的感性。

2.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准备:

1,每个孩子一张纸,一套彩笔。

2.介绍蒙古人

流程:

1,告诉孩子歌名,初步欣赏歌曲。

2.欣赏歌曲,感受音乐的风格,问:你觉得这首歌怎么样?缓慢,抒情,宽广,辽阔,美丽。

3.再次欣赏歌曲。孩子的动作需要拉伸,这符合音乐的本质。

4.学习歌词

a、欣赏歌曲,问歌词的问题。

欣赏这首歌,孩子们跟着哼唱。

5.欣赏音乐和绘画,要求每个孩子画一幅画,要求符合歌词,表达歌曲的意境。

6.在欣赏音乐和绘画的同时,老师们在音乐声中逐一展示孩子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