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AKU是什么意思?
好像一夜之间,笔者发现QQ或者MSN上有一帮家伙的个性签名都开始变得一致起来。例如:“电车男,冈巴蒂(加油)!”“前进吧!电车男!”“电车男,OTAKU之梦!”……而这段时间,笔者的个性签名则是“觉醒吧,OTAKU!”我并没有问这帮家伙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签名,同样也没有人问我,因为我们已经心照不宣。这一切,源于一部叫做《电车男》的日剧在网络上的悄然流行。
《电车男》是什么?不要想歪,这可不是“电车痴汉”。有人用一句话精辟地概括:“它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恋爱故事,而它的特殊性切中了网虫们甚至ACG OTAKU这一群体的生态氛围和闷骚特质,自然没有不火的道理。”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2004年3月~5月间,日本著名的BBS“2ch”的“单身男人版”有人发了一个帖子,讲述了他在电车上见义勇为帮助一个漂亮MM制止醉汉骚扰的经历。这本来不是很离奇的一个开端,但是后来的发展就相当浪漫了。在“单身男人版”网友们的支持和鼓励下,这位被称作“电车男”的好汉开始和MM的来往,经历颇多波折后,最终成就了一段美满姻缘。这个有无数网友热心回帖支招、帮助电车男谈恋爱的帖子在日本的网络上传得越来越火,最终到了10月,有个叫做中野独人的人将其收集整理,写成小说卖到了出版社。这之后一发不可收拾,漫画、电影、日剧等相关作品先后诞生,在日本引起了全方位的反响,并创造了60亿日元以上的巨额市场价值。事实上,只要你有心去找,现在都还可以在网上找到“2ch”论坛里这个事件的那些原帖。
说到底,“电车男”的故事为何会引起那么大的关注,这跟“电车男”是一个“ACG OTAKU”不无关系。所谓“ACG”,是Animation(动画)、Comic(漫画)、Game(游戏)三个词的缩略写,这不仅是对日本青少年影响极深的3件事物,对当代中国青少年的影响同样如此;而“OTAKU”解释起来就要麻烦得多,在目前国内两个由网友组织翻译的《电车男》日剧版本中,有一个直接将其解释为“电玩狂”,而另一个采用了更正式的译法——“御宅族”。在“大软”去年曾经刊登过的一篇文章中,也曾经提到过“御宅族”这个词。很多人认为,所谓“御宅族”就是那些不喜欢出门,整天只知道蹲在家里打游戏的人,倒也很贴切“电玩狂”这个叫法。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在日剧《电车男》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日本那些举止端庄、穿着时尚的白领们说到“OTAKU”时都流露出一脸嫌恶的表情。在《电车男》中甚至有这么一个情节:女主角的同事果步小姐在电车站偶然碰到男主角,二人相撞后携带的东西各自散落。看到电车男从提袋里掉出来的性感少女玩偶,果步小姐露出一脸恶心的神色。电车男帮她捡起化妆刷后,她干脆将刷子直接扔进了垃圾桶,言下之意就是“被你碰过了我就不要了”——奇怪,日本不是一个动漫和游戏产业极端发达的国家吗,这些白领们难道就从来不接触动漫和游戏的文化吗?
OTAKU
我们先来看看,“OTAKU”这个词究竟是怎么诞生的。其实最早它是作为日语中一种不常用的敬语存在的,大意为“贵府上”,一般两个并不熟悉而地位相当的人交谈时,多用这个词来称呼对方。而“OTAKU”第一次语义上的转变,是在1982年日本动画里程碑的作品《超时空要塞》里,女主角明美用这个词来称呼男主角一条。由于《超时空要塞》的大红大紫,这部动画的年轻Fans们也开始模仿主角用“OTAKU”来互称,并且以此作为一种时尚。对于一些年纪较大的动画迷来说,他们无法向年轻人跟风学习,并在习惯上向年轻人靠拢,于是便停止了“OTAKU”这个词原先作为敬语的用法,转而将年轻的动画迷称为“OTAKU”,这多少带有一点讽刺和看不起的味道。接着极端者终于出现,评论家中森明夫于1983年在漫画杂志上发表专栏文章,将“OTAKU”定义为“没有内涵的动画和科幻迷”,“御宅族”的叫法首次显现于媒体。很显然,这个叫法的初次露面给一般民众带来的印象是负面的。举例来说,如果有人首次提出电子游戏是“电子海洛因”的说法,那么这给一般民众带来的恶劣影响只怕很久都难以消除;如果在这时候再来点某某孩子被“电子海洛因”怎么毒害的负面报道,那就将是一次很难被逆转的定性。不过,中森明夫的文章毕竟仅仅是发表在漫画杂志上,“OTAKU”这个特殊叫法也仅仅是一个流传在相关行业的“专有名词”。而在此时,“OTAKU”这个叫法面对的对象也都还是正常的ACG发烧友而已。
直到1989年7月,日本警方破获了一起女童分尸案,逮捕了年仅23岁的凶手宫崎勤(可千万别看成宫崎峻了)。此人在过去一年内4次作案,残忍杀害了4名女童,还化名“今田勇子”将骸骨寄到死者家中并附上作案声明。警方在搜查他的住宅时,发现了大量动漫画相关资料以及色情变态的影带和同人志,经鉴定,此人患有分裂性多重人格倾向。这件大案一时间轰动日本,媒体自然不肯放过,趁机大做文章之际,也将“御宅族”这个称号硬戴在了宫崎勤的头上。自此,“御宅族”在日本也成了对社会具有危险性的人物代名词。在一般日本人观念中,渐渐形成了“OTAKU”就是那些“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爱好极端偏激,而且老把自己关在家里,不与别人接触的非正常人”的概念。这之后日本政府开始对动漫市场进行严厉的整肃,日本ACG界进入一段长达5年的迟缓发展期,直到1995年日本动画界迎来了第三次巅峰的代表作“EVA”(新世纪福音战士),又终于走回到高速发展的轨道上来。
从上面的回顾中不难看到,“OTAKU”这个称号在日本真是经历过风风雨雨,当然这跟日本ACG产业的高度发达也不无关系。既然“OTAKU”只是一个称号,而且距离当初的宫崎勤事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日本的ACG产业也早已走入成熟期,“OTAKU”们却还是被主流社会的精英们看作是一群怪人,这里的原因又何在?
OTAKU生态圈
在《电车男》中,形形色色的网友们毫无疑问是这部片子的一大看点,不过不夸张地说,这些网友大多数都是“御宅族”。在剧情设定中,每个人都爱把自己封闭在房间里也都有各自的原因。例如有人是军事迷,便把自己的房间打扮成野战营地,从而整日乐在其中;有人曾经是篮球运动员,但是在受伤之后无法再走上赛场,便将自己关在屋里进行逃避,不与别人接触;有人是与妻子离异,落得只能在网上寻找寄托……但是他们中大多数都在鼓励电车男改变自己,努力去追求爱情的时候也找到了让自己重新振作的方法。而据说现实中的电车男在恋爱成功之后真的告别了“OTAKU”称号,与青山纱织小姐一起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从这一点看来,该剧也是在暗示“御宅族”们最好脱离不健康的生活状态。不过,明显很矛盾的是,在《电车男》里塑造的却是一群非常可爱的“御宅族”们,除了单纯、内向却在关键时刻不失勇气的电车男;还有热心善良而又团结的网友们,甚至包括电车男那两个傻乎乎的ACG OTAKU死党。让人不得不感叹,“OTAKU”们真是一个内心纯净透明的族群。尽管这帮家伙有时候会狂热地去收集性感的玩偶,以及对ACG中的女性角色和声优们显露出非同一般的痴迷状态,但实际上,他们在现实中见到女孩子时通常会紧张得连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当然,在你与他们交谈的时候千万要注意不要涉及到他们擅长的领域,否则这帮家伙很可能瞬间来个“华丽变身”。其侃侃而谈会令你目瞪口呆,也令你怀疑是否根本就不了解他们所说到的东西。(在《电车男》中也有这样一段搞笑剧情,男主角居然忘我地在上司面前露了这么一手,令人啼笑皆非。)
说到OTAKU,就不能不提到日本东京的秋叶原。这个街区毫无疑问是ACG OTAKU们的天堂,无论你是一个怎样高度的痴迷者,你都几乎可以在这里买到你想要的任何ACG作品。在《电车男》的某一集中,身为高级白领、家境富裕的女主角青山小姐,跟着电车男一起去秋叶原购物。在这里她看到许多觉得难以理解的现象,例如为什么每个人都背着庞大沉重的背包在各家店里穿梭,以至于她问出了“为什么大家都背着这么大的包?他们要去哪里住宿过夜吗?”的傻问题,令电车男相当尴尬。实际上OTAKU们的背包里装满了大量采购的游戏、漫画、玩偶,有时还包括数码相机等工具,简直就是他们身体的一部分。于是,“秋叶原系”也成了一个专有名词。这里就简指那些在秋叶原出没的穿着老土、发型过时、表情木讷的OTAKU们的风格;而与之对应的则是“涩谷系”,代表了喜欢在涩谷出没的小资、时尚人群或者白领们的欣赏品位——当然,后者是明显鄙视前者的。相信看过《电车男》里男主角的两个OTAKU死党硬要在青山小姐面前假装“涩谷系”一幕的人,都会露出微笑吧。这两个家伙实在是装扮得不伦不类啊!
其实,中国的“OTAKU”与日本的相比是比较幸福的。随处可见的D版和方便的网络下载让中国的OTAKU如鱼得水,但这也让他们难以懂得珍惜。今天大家迷上这个游戏,明天更火的出来了,就一窝蜂地都转过去了,反正也花不了什么钱。长此以往,无论多经典的游戏或者动漫,都有人会先去挑毛病——没办法,因为实在是见识得太多了。然而日本的OTAKU却不一样,实际上他们根本不可能像中国的OTAKU这样轻易就可以看到、玩到这么多ACG作品。即便可以上网,也几乎很少有人会有下载的习惯和想法。以“电车男”为例,他每月的收入是20多万日元,但是一款游戏就可花掉数千日元,再加上在动漫和相关周边上的开销,他是不可能做到“博览”的。这也使得他们对买到的作品更加珍惜,更加用心去反复回味每一个游戏,每一首歌曲。从“专业痴迷”的程度上来看,中国的“OTAKU”望尘莫及。
在日本,“OTAKU”们与相关产业相互滋养着,形成了一个健全成长的产业环境;而在中国,玩家们更容易体验到那种随着年龄增长,当面对现实生活时,年少时的梦想逐渐远去的那种无力和痛心感,选择做个OTAKU便成了逃避,但这有时反而显得更加艰难。
OTAKU的延伸
不过前面提到,近年来在日本以外的国家和地区,许多年轻人都更加认可“OTAKU”是一个褒义词,并且以一个OTAKU为荣。这里的原因何在?
不能不提到号称是日本“OTAKING”(御宅族之王)的冈田斗司夫所提出的“OTAKU进化论”。他认为“OTAKU”是由“Fan”(爱好者)进化为“Mania”(狂热者),再由“Mania”进化而来。冈田主张“OTAKU可以被称作是文化人的终极进化形态”,“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OTAKU的。一个普通Fan要进化成为OTAKU,必须得在时间、金钱与知性上,都付出天文等级的投资才能成功。”
以冈田的观点来看,Fan只是单纯地喜欢和欣赏某件事物,并对其有不同于一般人的了解;然后进化到Mania的阶段,基于热爱投入金钱、时间和精力来收集喜好事物的相关产品和情报;再之后才是OTAKU,他们会研究手上的情报,对喜好对象的由来和背后的知识都全方面掌握,最后还得开始延展出属于自己的论点,这才算进化完成。
冈田提出的这个论点,在20世纪90年代于日本开始迅速传播蔓延。除了日本,还影响到欧美地区和中国台湾省的动漫游戏迷。可以说,这是自20世纪80年代日本宫崎勤事件后关于OTAKU概念的一次逆袭。也许有很多人被这样的说法给击中,自觉产生“进化”的想法,毕竟对于“Fan”和“Mania”来说,窥见了痴迷的最高境界,这是他们所乐于去尝试的。不过话说回来,一个直来直去的人,恐怕会很难接受这样的论点。用中国话来说,干脆一句“玩精了”就解释完了,因为毕竟“OTAKU”终究还是存在于ACG等娱乐产品基础上的。好比如果你是一个物理学的“OTAKU”,那就不再是“OTAKU”了,人们都得尊称你为“物理学家”了。
用冈田的观点来看,《电车男》的男主角也不能算是一个“OTAKU”,因为他并没有厉害到研究起自己的ACG相关论点的程度,尽管全剧里所有人都在以“OTAKU”来称呼他。所以,冈田的观点尽管流传很广,但是并没有被所有人接受。很多人仍然认为,“OTAKU”是一个感性的概念。比如有个网友说,其实对OTAKU的定义不用下得太复杂,可以将其直接理解为一种异常的生存状态。当你执迷于某事物(不仅仅是“ACG”,也包括音乐、电影等),从而忽略了与社会正常关系的联系,突然发现自己与社会脱节,经常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尤其与异性缺乏沟通时,那你至少已经是一个准OTAKU了。举个例子,这段时间在国内就涌现出大批WoW的专有“OTAKU”。他们的生活中除了WoW似乎已经没有其他的东西;相比地球,他们更像是生活在艾泽拉斯。如果你不幸与一群这样的人同桌吃饭,我建议你最好早点换个位置,因为你很有可能从头到尾都听不懂他们说的任何一句话,自然你也插不进任何话语。
OTAKU的未来
笔者曾经与日本《FAMI通》杂志的顾问,同时也是一位“中国通”的中村彰宪教授讨论过“OTAKU”的问题。在问到时至今日,“OTAKU”在日本是否仍然是一个不被主流社会认同的群体时,中村教授说:“也许日本主流社会的人真的会有一点看不起OTAKU,但是OTAKU们都有着固定的消费爱好和能力,他们真正是经济的推动者。”
即是说,在“OTAKU”的故乡日本,“OTAKU”们的地位开始有所改变,其主要原因来自于“经济价值”。在日本这样一个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相关学者在调查研究后指出“OTAKU”的市场有着两兆日元以上的规模。而如果不是当初为“OTAKU”的定义有狭隘和偏颇之处,这个市场规模应该更大。
而在目前的日本,一些以“OTAKU”为主题的ACG作品开始大红大紫。除去前面提到的《电车男》,还有目前屡屡得奖的动漫作品《现视研》。它讲述的是一个热爱ACG,内心却不承认自己是“OTAKU”的高校一年级新生笹原完士,在入校时加入了一个叫做“现代视觉文化研究会”的ACG爱好者协会。同时一个有着时尚美少年外形、骨子里却是一个ACG OTAKU的高坂真琴,和死追着他却极其讨厌动漫游戏的女友春日部关也加入了这个社团。笹原完士在高坂和社友们的影响下慢慢改变着自己内心的不坦诚,一些爆笑却充满亲切温馨的故事开始了……尽管这部动画讲述的是主角们平凡的生活,切入的也是OTAKU这个特殊群体,但精彩的剧情却获得了许多不是OTAKU的人的喜爱。这与《电车男》颇为相似,尽管主角有着特殊的身份,但是浪漫的故事却是每个人都乐于看到的,而这些故事又反过来改变着一般人眼中对OTAKU的印象。此外,kuso(恶搞)了大量ACG作品的动画《安倍野桥魔法商店街》,也在ACG OTAKU中引起了一阵轰动。当然,这部拼接了大量经典桥段的动画在一般人看来无异于天书。
前文曾经提到,当一个人随着年龄变大,不得不承受来自生活和社会的压力时,就会慢慢忘掉自己最初的梦想。但是毫无疑问,“OTAKU”是一个将这个过程最大程度延缓的群体。他们单纯而相信梦想,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一些远比现实社会更加精彩的世界。而对“OTAKU”最为抵触的,也正是现实的社会。
社会改变着“OTAKU”,希望“OTAKU”也在改变着社会。你又是否愿意做一个“OTAKU”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