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人生的岔路口,我们该如何选择?

应该选择在家乡稳定的生活还是在大城市奋斗的生活?

如何判断一个公司和老板是否值得“混”?

如何判断一个人在感情中是否可靠?

面对人生的岔路口,你会怎么选择?

人生的三个主要岔路口

人的一生需要面对无数大大小小的选择。从今天中午吃什么到未来的路该如何选择,我们经常陷入各种纠结。虽然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我们也希望得到一些指导,一些思考方向,然后做出更好的决定。

在思考人生问题上,迷茫总是很相似。困扰大多数人的人生主要有三个分叉:第一个是安稳的生活还是奋斗的生活,哪个更值得选择?二是梦想和现实哪个更重要?第三是应该严格规划生活还是尽情享受生活。

1.安定的生活和奋斗的生活哪个更值得选择?

为什么这个选择如此重要?因为生命只有一次,选择不同的道路就意味着不同的人生。而“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所以我们在选择之前是无法尝试和比较的。

那么,稳定的生活和奋斗的生活,哪个更值得选择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第一类是20出头的年轻人,学历一般,但有一份体面稳定的工作,人人羡慕。工作一段时间后,觉得这样的生活已经可以看到尽头了,所以纠结是辞职,然后留学,还是找一份不太稳定的工作。

第二类是三十多岁的单身年轻人,家庭背景、学历一般,获得了与自身实力不匹配的机会和高薪。我在考虑去一线城市,但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年轻了,不知道怎么选择。

第三种是单亲妈妈,不愿意在老家混口饭吃,死在稳定的工作上,想去一线城市旅游,但是身边没有人认同她的想法,不知道要不要开始新的生活。

对于第一批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建议做决定时不要过于理性和功利,因为年轻是为了历练,不必过于担心留学对职业发展有什么帮助。年轻的时候要感受不稳定不安全的生活,这里面可能藏着巨大的彩蛋。

可能有人会担心:“如果只是埋头苦干,不够聪明,会不会很难适应国外的学习氛围?”

这个特点特别适合出国深造。我们都听说过“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句话。尖子生部分学生14岁考上清华。他们很聪明,但就是不能毕业。那些有天赋的同学都顺利毕业了。为什么聪明的那个被卡住了?因为习惯了pop考试,快速获取知识,他无法静下心来花几个月做研究。

这个故事说明,真正的学习是埋头苦干。有些人虽然不够聪明,但是能够安下心来做学术研究,这样的人也能取得非常好的成绩。

对于第二种三十多岁的单身年轻人,建议不要冒太大的风险,不要轻易离开自己所拥有的去谋生,而是要把握自己所能把握的,珍惜现在所拥有的。

对于第三种单亲妈妈,鼓励妈妈们试一试。生活是一个“非凸优化问题”。这是一个数学概念,听起来很抽象。

你可以想象,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座连绵不断的山,就像一条波浪线。一个小有成就的年轻单身男人,爬到了一座山顶,却发现身边有很多山,很多更高的山。

如果他想征服另一座山,他必须先下山,然后再爬另一座山。也就是说,他必须先下山,但下山后他能爬到另一座山的山顶吗?答案是不一定。

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如把握自己能把握的,而不是望山高。对于单亲妈妈的困惑,上面的回答可能有些“鸡汤”,但这个世界上逆袭成功的例子太多了。

而且谁说单身母亲不能取得巨大的成功?在成名之前,《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是一位贫穷的单身母亲,只能靠政府救济养活自己和女儿。她不愿意一辈子靠救济金生活。人生应该有更多的可能性。而如果不努力尝试,可能永远只是可能,不会变成现实。她经历了伤病和磨难,最终,《哈利·波特》系列风靡全球,长期占据畅销书榜首位置。JK罗琳本人已经转型成为最富有的英国作家,其财富超过了英国女王。

所以生活充满不确定性,一线城市能提供最大的不确定性,也就是最大的可能性,值得这位单亲妈妈去尝试。

不像第二种大龄青年站在山顶,单亲妈妈的起点可能不会很高,所以她在大城市发展不一定是下坡路。到了大城市后,虽然前途未卜,但她有机会爬任何一座山。

对于不同的人,给出不同的答案,我觉得这恰恰说明生活中没有标准答案。如何选择,取决于你在哪里,你能接受的最坏结果是什么。

2.梦想和现实哪个更重要?

我们熟悉梦这个词。汪峰在《中国好声音》中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你的梦想是什么?

这时候玩家回答:我爱音乐。我一生都为音乐而活。我希望全世界都能听到我的歌声。

有梦想是对的。毕竟没有梦想的生活和咸鱼没什么区别。如果你热爱的恰好是一份养活你的工作,这当然是理想的生活。但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为了梦想而落魄?

大多数艺术家和梦想家过着悲惨的生活,只有少数人获得了名利。

梦想和现实哪个更重要?如果只能选一个,你会选什么?这是很多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如果你只是一个家境一般的普通人,忘掉你的梦想,那是对你人生的负责。梦想是奢侈品,但生活是必需品。生存和发展的问题都没有解决,那我们还能做什么去追梦呢?

同样的观点也适用于间隔年。很多人会对毕业后是否要休一年间隔年感到困惑。

什么是间隔年?就是毕业后,不工作,放下一切,花一年左右的时间去旅行,去思考人生,去体验人生。这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一种奢侈。你是因为穷而执着于去间隔年吗?

不工作意味着没有收入,间隔年也是一个非常昂贵的项目。即使穷游,也还是需要路费和生活费的。

另一方面,如果你在求职的黄金阶段没有工作,过了一个间隔年再回到职场,起点会比别人晚。你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赶上同龄人,积累原始财富。

如果没有扎实的家庭背景,首先要做的是养活自己,而不是去寻找所谓的人生意义。人生的意义确实很重要,但凡事都要有个先后顺序。

3.严格规划生活还是尽情享受生活?

有人问:“我三十多岁了,感觉很焦虑。我工作了10年。我后悔年轻时没有好好学习。总觉得三流院校毕业很可惜,所以很努力。还是担心自己的努力会白费,会辜负这个动荡的时代。我很焦虑,很压抑。我该怎么办?是不是应该尽早规划人生?”

人生是什么?生活的真谛就是约翰·列侬在《美少年》的歌词里写的:生活就是当你忙于制定其他计划时发生的事情。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想:不,很多人说“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书里也是这么写的。我们在学校经常写《我的理想》这样的文章。

如果你设定了人生目标,你就能更好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制定好计划,一步步成功。而一些成功人士也表示,他从小就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他成功的关键。

但问题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与其浪费大量时间凭空去想他们的人生目标,不如先下手为强。

就算真的想好了人生目标,也未必是好事。因为你所谓的人生目标是建立在你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上的,如果你看的东西不够多,认知范围有限,那么你的人生就很容易被你的目标所限制。

比如小s说她小时候的梦想是当老师。如果她当初做好人生规划,一步一步往人民教师的方向走,那么她今天也不会成为一个知名的综艺女王。

不是说当老师不好,而是人生规划很容易限制你的人生。所以,还是放弃幻想,轻装上阵吧。

今天,我们学习了生活中的三个主要岔路以及如何选择。希望你以后不要迷失自己!